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舆论监督的困难及如何克难对策刍议]网络舆论监督的现状及对策
 

[舆论监督的困难及如何克难对策刍议]网络舆论监督的现状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9-07-17 04:08:05 影响了:

  [摘要]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重要功能之一,作为一种快捷、最具影响力的大众传播手段,受到各级党政部门的关注与人民群众的欢迎。目前由于法律不健全,记者的知情权、监督权缺乏实际保障,加之地方保护主义等因素制约,该项工作的开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对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难点及解决方法等进行了深入探讨与缜密思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舆论监督;新闻媒体;知情权;监督权
  [中图分类号]D693.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14-0069-02
  一、舆论监督难在哪里
  (一)难在记者自己
  其一,怕担风险。舆论监督的风险一是大,二是多。其他不说,就是记者的人生安全、家人安全有时也会遇到危险。有记者为了曝光一家著名连锁快餐店的饮食卫生问题,就曾遭受电话威胁恐吓。因此,如果没有一点敬业精神,就很难作好这项工作,或者压根儿就不想作这项工作。其二,怕得罪人。舆论监督对于被批评者来说,总是不受欢迎,批评一个人可能要得罪一批人。作为地市党报,范围就那么大,人口就那么多,常年搞监督,到头来,难免得罪人。其三,怕后遗症。由于没有新闻法律、法规的保护,由于记者对于法律法规和有关专业的知晓度有限,舆论监督往往会出现实施方面、表述方面、法律、法规方面的问题。而一旦出现某一种不准确,人家就会抓住你不放,解决不好就会陷入没完没了的纠缠中。有时,被监督、被曝光的对象确实错了,其也有可能在种种理由之下冠冕堂皇。但是,如果一旦记者所写与事实有点出入,就有可能惹上官司。其四,怕批评指责。舆论监督报道出了差错要受批评,即使正确,因为要揭短抖丑,有干系的人总不高兴。他们总是想方设法找到记者的领导,阻止记者的工作。因此,记者错了受批评,对了也要承受压力。
  (二)难在外界阻力
  一难在说情风,被批评对象对此“胡搅搅”。舆论监督实质上是群众监督,是群众通过新闻工具对党和政府工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对社会上一切有悖于法律、道德的丑恶现象进行揭露。有时,记者还没有到达采访地,报社领导就打电话说让记者回去,因为有人说情。舆论受到的“监督”太多了,所谓“监督”舆论,其实不少就是不让舆论多监督。二难在群众不理解,什么事都要舆论监督。近年来,舆论监督不仅在新闻界常被提起,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也知道了舆论监督的重要性。读者的每一封来信、每一个电话,从中流露的无论是冷静的忧患意识,还是义愤填膺的语言,都让记者感觉到读者信任党报,可是所反映的问题往往是因为对党和政府的政策、举措理解不透,有些事可以见报,有些不宜公开见报。有的群众直接把新闻单位当作处理事件、主持公道的部门,要求通过见报的方式判定是非。这是误解,新闻单位是不能直接解决实际问题的,报社并不是党政机关的信访办,也没有处置权。所以,舆论监督的结果并不一定如人所愿,久而久之,也影响了老百姓对舆论监督的信赖程度。
  (三)难在人们的认识
  难点一,顾虑太多,隔靴搔痒。如在最近,本报接到群众反映,市内几家医院门诊部诊室的布局不合理,收费化验、取药不在一层楼,且没有电梯,看一次病上下来回跑,给患者带来很大不便。为此,报社组织了几名记者对市内几家大医院进行调查采访,回来后按事实写出了报道《诊室设置不当,病人跑断腿》,但在审发稿时点名道姓的本地几家重点医院却成了某某医院,让读者看了摸不着头脑,舆论监督击不着要害,作用大打折扣。 难点二:怕捅娄子,怕惹麻烦。这种情况在很多媒体都遇到过。由于批评稿件“三见面”制度的制约,这种制度大大挫伤了记者进行舆论监督的积极性。说句实话,记者谁都不想捅娄子,不想惹麻烦。我们多次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当你拿着揭短或曝光的稿件让个人或单位“过目”时,他们绝不会同意发表。所以,“三见面”起码是对舆论监督的掣肘。2011年,本报在要闻版开设舆论监督专栏《民声民语》,其中的系列稿件《我们的时间也很宝贵》、《驾校应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反映本市多家驾校配套设施跟不上、教练和教练车少,练车环境差、服务功能不到位等问题。但记者在采访中遇到刁难,后来,在报社领导的支持下,顶住压力把稿件登了出来。之后,运管部门对问题最多的一家驾校进行了整顿并处以10万元的罚款,在全市驾校掀起了大整顿、大整改之风,真正起到了舆论监督的作用。
  二、舆论监督如何克难
  (一)处理好领导和群众之间的关系
  从根本上讲,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由于角度不同、要求不同,在各项工作的具体贯彻执行中也难免产生这样那样的不同点。在处理这些不同点时要严格把握:凡群众拥护、领导支持的事,要积极地组织报道;凡是群众态度积极,领导并不反对但也不积极的事,要慎重掌握,作适当报道;对群众和领导都不乐意的事要坚决不报。对突发事件和敏感性强的问题,不管群众呼声多高、要求多强,都要格外谨慎,上级领导没有交待的就不报,有了交待的再报道。
  (二)处理好采访中各方面意见的关系
  在采访中要全面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既听当事人的叙说,也听局外人的反映,还要注意听取领导机关的意见,防止掩盖问题。在稿件形成后要尽可能做到“三见面”,即与被批评对象(单位或个人)见面,与被批评对象的主管部门见面,与该项工作的分管领导见面。通过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努力避免稿件中一些不准、不公、不实的语言,使稿件中的每一句话都建立在有根有据的基础上。
  (三)处理好用事实说话和主观判断的关系
  稿件中要尽最大可能让事实说话,多运用一些无争议的事实来说明问题。具体每一个提法都要有事实依据,都要经过推敲,做到字斟句酌地使用纯客观字眼。特别是结论性、评价性语言还要善于使用现成可靠的材料和权威人士的观点说话,使其不容置疑。个人判断概括的语言要尽量少,千万不能情绪化,主观武断地下结论。稿件中不可乱用形容词,特别是那些带有诋毁、攻击、污蔑性的形容词。
  (四)处理好对事和对人的关系
  舆论监督应主要对事不对人或少对人,绝不能抱有一种要将某人如何如何处理的想法去写批评报道。因此,要从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促进团结的愿望出发,本着对事不对人的原则,做到既不姑息迁就被批评者的错误,同时也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倾听他们合理的意见和要求。批评应该是说理的,与人为善的,最好使当事人双方都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有利于事情的解决。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