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大海洋生态系管理的理论与现实反思】海洋生态系
 

【大海洋生态系管理的理论与现实反思】海洋生态系

发布时间:2019-07-25 09:24:38 影响了:

DOI:10.14015/j.cnki.1004-8049.2014.08.011

第22卷第8期

太平洋学报

Vol. 22,No. 8August 2014

2014年8月

PACIFIC JOURNAL

大海洋生态系管理的理论与现实反思

朱玉贵

1

初建松

1

(1.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266003)

摘要:面对海洋生物资源的衰退甚至枯竭,以及单一种类管理方式及多部门管理的失败,人类有学者又提出了大海洋生态系管理又相继提出了多种类管理及综合管理方法。在此基础上,

方法。本文试图通过研究大海洋生态系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实施框架,剖析其理论上的优越性、可行性及其存在的问题,探讨其实用价值及中国之创新应用。本文研究表明,尽管大海洋生态系管理实践上存在众多困难和问题,但并不能阻止其成为未来海洋管理尤其是海洋生物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大海洋生态系管理;基本原理;实施框架;现实反思

中图分类号:C9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049(2014)08-0065-08

长及捕鱼技术的快速进步和应用,以及人类对

一、引言

海产品需求量的大幅增长,一些主要的传统经济鱼类资源开始出现明显衰退。此时,人类才认识到,海洋生物资源并非是无穷无尽的,而且传统的单一种类管理方法亦是无效的。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类开始探讨多种类资源的评估与管理,并提出了一些多种类渔业资源管理模型,如多种类渔业生态系统模型。另一方面,一些国家相继制定法规,对海洋生物的捕捞量实施限制,如总可捕量制度,以期此类资源得以恢复。但是,由于很多海洋生物特别是鱼类具有洄游性,一个国家限制捕捞,而同期单方管理同样达不到预另一个国家放任捕捞,

海洋与人类密切相关,它不仅孕育人类,而且还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财富。人类对是一个漫长海洋及其生物资源的认识与利用,

而不断深化的过程,人类活动史在很大程度上“人海关系”史。著名荷兰法学家胡果·是一部

格劳秀斯(Hugo Grotius )400多年前就曾断言,

海洋渔业资源是不会枯竭的。在18—19世纪,

以托马斯·赫胥黎(Thomas Huxley )为代表的一些科学家亦同样认为,海洋生物资源是无穷无

②尽的。直到“二战”后,随着渔船数量的迅速增

03-13;修订日期:2014-05-14。收稿日期:2014-“大海洋生态系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OSS -2007-12)。基金项目:国家海洋软科学项目

作者简介:朱玉贵(1980—),男,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海洋(渔业)经济与管理;初建松(1970—),男,中国海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海洋经济与管理。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教授,

:《论海洋自由》,2005年版。①[荷]格劳秀斯著,马忠法译上海人民出版社,②

IUCN /UNEP/WWF,Caring for the Earth :A Strategy for Sustainable Living ,IUCN ,Gland ,Switzerland ,1991.

期效果。在这一情况下,人们逐渐认识到只有通过国际间协调来综合管理海洋生物资源,才能获得预期效果。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大海洋生态系概念才得以出现。

1984年,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局生物海洋学家谢尔曼(K.Sherman )和罗得岛大学海洋地理学家亚历山大(L.M.Alexander )首次正式提简出了大海洋生态系(Large Marine Ecosystem ,称LME )概念,强调应采用基于生态系统的方法

由此引申出大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生物资源。

的各种生态系统,而这些生态系统之间又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从而它们之间是一种“子生态“母生态系统”与的关系。系统”

全球海洋渔业的管理方向已由过去的开发型向管理型转变,从单一物种管理到多种类资源管理并向整体、系统水平发展。一般认为,大海洋生态系管理(Large Marine Ecosystem Man-agement ,简称LMEM )的基本目标,包括如下四这是最基本个方面:①维护海洋生态系统平衡,

这是最的生态目标;②持续利用海洋生物资源,重要的管理目标;③保护业已衰退的某种渔业使之有生息和恢复的机会,防止生物群落资源,

结构发生大的改变;④通过大海洋生态系管理,最终实现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与增加经济效益和渔民收入相统一的目标。

为了实现大海洋生态系管理的预期目标,大海洋生态系的管理边界必须与其自然边界完因为其各组成部分之间是相互依赖、相全一致,

互作用的。这种管理方法是一种全局性的方——一个法,其管理对象是整个大海洋生态系—综合性的管理单元。换言之,此种方法要求将其视为一个自然整体来保护与管理,这个“自然可能涉及到几个不同的行政上界定的管整体”

理单元。因此,大海洋生态系管理是一种监测、评估和治理海洋环境、资源的全局性方法。

通常情况下,大海洋生态系的管理过程可主要包括收集分为如下四个阶段:①调研阶段,

历史资料、综合分析及评估生态系统现状;②规划阶段,即在综合分析了解生态系统的基础上,明确生态系统综合管理的目标,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③实施阶段,具体落实管理实施方案,包括进行连续的、长期的、大尺度的监测;④反馈阶段,及时总结实施过程出现的问题,定期分析项目实施以来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而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实施方案。

大海洋生态系理论的重点在于海洋生物资源,尤其是海洋渔业资源,对矿物开采和海上航

系管理对象:一块相对完整的海区,面积一般在20万平方千米左右,具有独特的生物区、生态系结构、海洋学和生产力特征的、相对稳定的并能自我调控的生态单元。

二、基本原理与实施框架

2. 1

基本原理

自从大海洋生态系概念提出之后,全球科学家从生态系统和管理的角度对近海生态系统开全球已确定了64个展了大量研究。到目前为止,

大海洋生态系,具有如下两个显著特征:第一,从地理范围角度来看,大海洋生态系覆盖了对人类极为重要的世界海洋区域。通常,大海洋生态系包括了沿海国家的领海、专属经济区和一些跨界从资源和高度洄游鱼类种群栖息的公海。第二,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需要相关国家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才可预防海洋资源的过度利用,使环境免遭进一步的破坏;或者通过相关国家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主动修复海洋生态环境,提高海洋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其进一步协调发展。简言之,大海洋生态系不仅对沿海国有重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意义,而且在海洋管理中亦最为复杂。

大海洋生态系的自然特性要求采用基于生态系统的管理方法。一个大海洋生态系的地理范围,往往是从河流盆地的沿岸区域和海湾到大陆架边缘或到近海环流系统边缘的相对较大的海洋空间。通常,一个大海洋生态系不仅包括不同的海岸带,还包含由不同海岸带所形成

K.Sherman and L.M.Alexander ,Variability and Manage-

ment of Large Marine Ecosystem ,Westview Press ,1986.

运等非生物资源的利用考虑不足,主要因为此类非生物资源并非像生物资源那样具有较强的洄游性或跨界流动性,而且已有专门的区域或全球公约、协定或法规对其予以管理。

大海洋生态系管理方法的优点在于以科学为基础,利用大数据阐述海洋过程,以及海洋过程与海洋资源在该区域内的相互作用。不过,由于大海洋生态系的边界尺度太大,在实际管理上往往难以实施,更多地应用在解决全球尺度的、跨国区域的海洋管理中。2. 2

实施框架

当前,采用综合的、基于生态系统的方法来评估和管理大海洋生态系项目已赢得国际社会的一致认可,并得以广泛实践。这一方法的核心内容是,将由不同模块形成的评估与管理方法应用于跨界诊断分析(Transboundary Diagnos-tic Analysis ,简称TDA )、战略行动计划(Strategic Action Program ,简称SAP )及国家行动计划(Na-tional Action Plan ,简称NAP )。

(1)跨界诊断分析

跨界诊断分析就是对跨国海域开展的一种科学与技术评估。其用来鉴定、量化、分析并评估国家、地区及全球层面上相关水体的环境、社会、经济、法律、政治及制度背景的环境议题、问它还用于确定将要解题及其原因与效果。通常,

决的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优先次序,并致力于解决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

对上述具有跨界性的各种因素(环境、社会、经济、法律、政治及制度背景)、问题及其原因之间关系的界定,在开展跨界诊断分析过程中是极为重要的。在跨界诊断分析背景下,跨界意味着跨越了国家海洋管辖权边界。跨界诊断分析鉴定水质、海洋资源、生物多样性、生境退化及社会经济问题、政策扭曲及制度缺陷等各种议题与问题的跨界性质、程度、效果及其根本原因。

开展跨界诊断分析的目的在于评定与量化对大海洋生态系的环境干扰与威胁,以及造成这一环境干扰与威胁的直接与间接来源及原因,获知一些大海洋生态系状况变化的信息及其退化的原因。

此外,跨界诊断分析的另一目标是,为制定战略行动计划提供可靠的科学、技术及事实依据。

(2)战略行动计划

在海岸与海洋管理背景下,战略行动计划是管理与保护海岸、海洋环境及资源的区域行动框架。在国际大海洋生态系项目中,战略行动计划是各合作国家之间一致同意采用的一种手段,这一手段包括国家与区域层面的一系列的政策、制其目的在于提高相关大度及其他社会经济措施,

海洋生态系的环境与资源的管理水平。

战略行动计划是以跨界诊断分析为基础而制定的。依照跨界诊断分析中确立的优先关注的跨界议题、问题及其根本原因,各相关国将通过协商,决定其将共同或独自解决既定问题的具体行动措施。为了有效管理与保护大海洋生态系,只要相关政府签署了某一大海洋生态系的战略行动计划,就必须接受已经过协商并经各方同积极执行相应的政策措施。意的管理原则,

除了上文提及的一些因素外,在制定战略行动计划的过程中还应考虑下述几个方面:第一,大海洋生态系问题复杂,且每个大海洋生态系都有其自身特点;第二,原则上战略行动计划尽管战略行动计通常采用综合管理方法;第三,

划的制定依赖于跨界诊断分析中所提供的科学与技术依据,但在战略行动计划具体行动方案中,还必须考虑法律、政策及社会经济方面的问为了定期回顾大海洋生态系的环境状题;第四,

况、确定新的议题和问题及新的管理措施,为更好解决不断变化的环境状况而需要及时更新战略行动计划,且应该充分运用适应性管理原则。

(3)国家行动计划

一般而言,战略行动计划通常是在编制与协调各国国家行动计划的基础上形成的,旨在理顺区域与国家优先行动之间的关系。为了促使成员国依照区域战略行动计划来制定其国家行动计划,大海洋生态系项目为相关国家政府

机构提供了制度支持。

UNEP ,“Reviewof Alternative RegionalApproaches to Imple-

mentation of the GPA ”,UNEP /GPACoordination Office ,2001.

在区域层面上,就每个大海洋生态系项目而言,通常成立一个项目筹划指导委员会及一个项目协调机构,以安排各大海洋生态系项目的区域战略行动计划的制订与执行工作。就大海洋生态系管理而言,在区域与全球层面上,通协调及支持机制,以指常存在区域与全球咨询、

导、协调和帮助各国执行其战略行动计划。

在国家层面上,为了贯彻区域战略行动计划,每个成员国均须依照区域战略行动计划来修改和改进其国家行动计划,并采取一些调整、

必要措施,以确保其各级相关机构能够提高其执行国家行动计划的能力与水平,以及遵守国家行动计划的自觉性。每个成员国均应将战略行动计划的内容体现在其相关的国家立法、政要策和规划中。就国家行动计划的执行而言,求从国家层面制定一些具体措施并给予相应投每个成员国应该同意并执行有益于资。此外,

实现战略行动计划目标的国际与区域协定、安排及政策文件。

3. 1从科学角度看,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理解不够充分,大海洋生态系管理的科学依据也显不足

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难以对其充

分理解。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边界和空间范围,但这一范围并不总能被明确界定;生态系统不可逆的能量流动、循环的物质流动具有单向、

和复杂的信息传递三大功能,其内部始终处于运动之中,但难以阐明其复杂的动力学特征;生态系统具有在一定范围内的自我调节和恢复能但难以界定其生态阈限;任何生态系统都有力,

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经历着由简单到复杂、从幼年到成熟的过程,其结构和功能随时间而改但由于其演变过程复杂而难以制定及时有变,

效的调控机制。

即使克服了生态系统范围缺乏明确界定等自然科学问题,但由于人类及其活动亦是一定范围的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对生态系统内的活动信息不确定(数据统计固有局限性)、信息不对称(不同群体所关注或掌握的信息类型、质量和标准不同)、不完全管辖或多重管辖(管理缺位或越位)等社会科学问题,使生态系统的复杂性进一步加深。

正是由于生态系统的高度复杂性,一些学,“对生态系统动力学的了解相对较者强调指出

。威廉(T.B.William )认为,少”在21世纪,要弥补生态系统管理的上述缺陷,至少要花费几

十年时间。高登(E.Gold )和约翰斯顿(D.

三、多角度的现实反思

自1984年大海洋生态系概念提出之后,大海洋生态系管理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学界从生态系统和海洋管理的角度一个课题,

开展了大量研究,推动了海洋管理(主要是资源和环境管理)从行政区划管辖权管理向生态系统管理的转变。正如上文所言,大海洋生态系管理的目标主要是针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养护及也就是说,这些目标旨在维其生态环境的改善,

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提高生态系统服务水平。但是,生态系统管理理念受到了一些专家的批评。由于大海洋生态系管理建立在生态系统管理理念基础之上,所以大海洋生态系管理这一。思想亦不可能逃脱受到质疑和怀疑的“宿命”一些学者认为,由于其自然特性要求采用基于生态系统的管理方法,在实践中又以“跨界诊断分析—战略行动计划—国家行动计划”实施框架来响应该方法,所以大海洋生态系管理在实践中必然产生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Johnston )在这一问题上进一步指出,即使能充生态系统管理也分理解生态系统内复杂关系,

②许仍不能证明其能完全实现预期管理目标。

不仅一些学者怀疑大海洋生态系管理的可行性,而且一些国际组织(如联合国粮农组织和欧洲委员会)也对此非常谨慎。1980年,联合国

①②

T.B.William ,“UNCED and the Oceans ”,Marine Policy ,E.Gold and D.Johnston ,“Pollution Control in the Semi-

Vol. 17,No.6,1993,pp.531-532.

enclosed Seas of East Asia ”,In Choonho Park ,Jae Kyu Park ,eds.,The law of the Sea :Problems from the East Asian Perspective ,Law of the Sea Institute ,Hawaii ,1987,pp.96-97.

粮农组织发布的一份技术报告指出,由于对生态系统理解的不足,对各国能否接受采用生态系统

①21世纪初,欧洲国管理这一建议持悲观态度。

加勒比海大海洋生态系地理空间相对较小,但地理上的沿海国多达20个,与其有实质关联的国家多达38个,专属经济区制度使其更加复杂,产生

了诸多跨界资源管理问题。

家仍然对生态系统管理的实际适用性持谨慎态度。3. 2

从法律角度看,大海洋生态系和海洋区域尤其是与专属经济区之间的矛盾或之间,

不一致性,产生了很多管辖权问题1982年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61章第3、第4条款及第119章第1条款规定,在确定专属经济区和远洋中现存海洋生物资源的总可捕量和及其保护措施时,应该考虑到种群的内部依赖性,以及确定总可捕量与制定的保护措施,对与之具有关联性的以及对其具有依64、66和赖性的物种可能产生的影响。第63、67章要求相关国家在保护和/或管理跨界物种中通力合作,并规定要将养护和最优利用的国际合作安排应用于所有具有洄游性的物种,尤其是那些具有高度洄游性的物种。

虽然上述条款认可捕捞目标物种和相关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跨界种群之间的生态但在划定专属经整体性和地理上的相互关系,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济区中第55条和第57条规定,其宽度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200海里。换言之,专属经济区的划定,仅仅依据了国家地理界限。正是由于专属经济而大海洋生态系区是从政治上划定海上边界,

是从生态上划定海上边界,因而,专属经济区和大海洋生态系的边界大多不一致,特别是在涉及高度洄游性物种的情况中,大海洋生态系跨越了诸多国家专属经济区的边界,这使有效管理大海洋生态系变得甚为困难。

在已确认的64个大海洋生态系中,仅有14个大海洋生态系不涉及跨界问题,而沿岸国最多涉及20个国家。尽的为加勒比海大海洋生态系,

管上述14个大海洋生态系不涉及管辖权问题,但管理方面仍面临诸多问题。例如,新西兰大陆架在管辖权上仅属于新西兰,但在大海洋生态系管理上,存在责任分散、措施不一致、部门间缺乏协调能力及整体领导能力不足等问题。另外,尽管

威廉③、约翰斯顿④及加西亚(S.M.Garcia )和海亚什(M.Hayashi )

等学者都认为,由于政

治边界与自然边界的不一致,大海洋生态系管理难以成为一种被广泛应用并有效的管理法则。作为一种妥协,有学者建议,需将海洋管理中的生态系统地理范围以“一种注重实效的方式”来“利益相关者参与”“现有的定义,例如,可基于和行政管理制度的人为边界”来予以定义。3. 3

从社会角度看,大海洋生态系管理理念不仅未能或难以解决海洋管理中的一些现有问题,而且还扩大了其复杂性

尽管大海洋生态系管理理论上是一种可行的管理方法,但实践上的可行性却较差,主要是因为不仅理论边界与实际管辖权边界不一致,而且所面临的压力往往并不局限于其内部。

作为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大海洋生态系之一的黄海大海洋生态系,地理上涉及中国、朝鲜及韩国3个国家,尽管3国在历史与文化背但在政治体制及经济发景上有部分相似之处,

展水平上差异显著,在专属经济区划界上亦存导致海洋资源管理和海域污染等在诸多争议,

相跨界问题面临诸多挑战。为解决上述问题,

FAO ,“Reportof the ACMRRWorking Party on the Scientific

Basis of Determining Management Measures ”,Fisheries Technical Pa-per ,No.236,UN Doc.FIRM/R22336,1980.

K.Sherman and G.Hempel ,“The UNEP Large Marine E-

cosystem Report:A Perspective on Changing Conditions in LMEs of the World"s RegionalSeas ”,UNEP RegionalSeas Reportand Studies ,No.182,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Nairobi ,Kenya ,2008.

③④

T.B.William ,“UNCED and the Oceans ”,Marine Policy ,D.M.Johnston ,“The Challenge of International Ocean Gov-

Vol.17,No.6,1993,pp.531-532.

ernance :Institutional Ethical and Conceptual Dilemmas ”,A Paper Prepared for Discussion at ACORNII Conference Held at Canberra ,May 31-June 2,2002.

S.M.Garcia and M. Hayashi ,“Division of the Oceans and

Ecosystem Management :A Contrastive Spatial Evolution of Marine Fisheries Governance ”,Ocean &Coastal Management ,Vol.43,No.6,2000,p.473.

关国际组织为此开展了诸多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又产生了新的问题。

2005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 )、韩国环境研究所(KEI )和韩国海洋研究与发展研究所(KORDI)合作的“黄海生态区规划项目”与全球环境基金(GEF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 )“黄海大海洋生态系统项目”的签订了旨在鼓励形成区域性共享生物多样性评估和分析数据,

协调的黄海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和行动计划的谅解备忘录,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由于朝鲜拒绝黄海大海洋生态参与而使该项目受阻。另外,

系还属于全球环境基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际海事组织(IMO )于1994年实施的,涉及12个国家的东亚海环境管理伙伴关系地区计划(Partnerships i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for the Seas of East Asia )。尽管上述项目或计划的目标一致,但侧重点和着力点不同,因而存在主措施多样而体多元化而互动耦合机制不健全、实施不同步和协调不一致等新问题。

生态系统方法涉及了更大的地理区域、更多更多的国家或地区及更多的利益相关的物种、

者,而且相较于其他方法,生态系统管理往往需要更多的资金,因此,大海洋生态系越大,其复杂

有效管理性就很可能越差。尤其性就越显著,

进而采用大海洋生态系系统的海洋综合管理,

管理,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当前,高度多样化的管理体制不利于生态系统管理,很大程度上,每一项磋商内容都是以生态系统相关具体变量即科学依据为基础,而不是以法律规则或政治准则为基础。在当前社会条件下,在某种程度上,部门管理起到了重要甚至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部门分割管理弊端逐渐暴露,因此有必要改革这一管理制度,迈

向综合性管理。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国际层面上虽确立了划定不同性质海域范围的领海基线的定义及方法,但由于领海基线标准不规范、不统一,以及部分岛礁主权存在争议和国家间复杂的政治关系和历史关系,导致国家间海域争端频现,从而使得相关海域的管理变得更加复杂。目前,国际社会对确定领海基点及基线的新国际标准已取得广泛共识,并已着手起草和制定新的领海基线规则的研究工作。

大海洋生态系管理的另一主要问题是,其还与现行的海洋管理体制相重叠或冲突。大海洋生态系将不可避免地与一些国际机构或组——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区域海洋规划”、织—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的“区域渔业机构”非FAO 的其他区域渔业管理组织———的现行管理

区域相重叠。当前,几乎每一区域的海域或多

在涉及跨境和高度洄游性鱼类种群的情况中,沿海国和捕鱼国发生冲突的频次本就很高,若再对其采用生态系统管理方法,管理难度将更大。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专属经济区制度的建推进与完善,在海洋生物资源养护与管理上,立、

沿海国之间的国际合作已得到显著加强。在跨界和高度洄游海洋生物资源以及溯河产卵资源有关的沿海国之间,特别是沿海的管理问题上,

国与公海开发和利用国之间开展了日益广泛的合作,但在公海捕捞跨界、高度洄游、溯河产卵等特殊海洋生物资源上,公海开发和利用国家与有关的沿海国家产生的矛盾也日趋尖锐。3. 4

从政治角度看,大海洋生态系管理理念需改变现行管理体制或者强化跨部门协调,从而导致管理压力增加

在海岸带综合管理基础上,实施基于生态

或少地被各种国际公约、协定或项目所涵盖,并受不同的政府间机构或区域管理组织所管辖。然而,这些目标和功能相重叠甚至相冲突的区域项目和机构的迅速增加,也导致了一些问题的产生。一些区域项目和机构间的不断重复和竞争是

D.M.Johnston ,“The Challenge of International Ocean Gov-

ernance :Institutional Ethical and Conceptual Dilemmas ”,A Paper Prepared for Discussion at ACORNII Conference Held at Canberra ,May 31-June 2,2002.

D.M.Johnston ,“UNCLOS III and UNCED :A Collision of

Mind -Set ?”,In L.K.Kriwoken ,et al.eds.,Ocean Law and Policy in the Post -UNCED Era :Australian and Canadian Perspectives ,Lon-don ,Hague ,Boston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1996.

UNEP ,“Status of RegionalAgreements Negotiated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RegionalSeas Programme (Rev.5)”,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RegionalSeas ,2001.

主要问题之一,而这又会导致管理资源的浪费和海洋管理的无效率。通过对现有的区域海洋规划和机构的调查,发现其在地理上和功能上存在重叠,而且海洋管理委托方案和采用手段亦有重复之处。

当然,在实施大海洋生态系管理中,还有许技术、社会、经济、政治、法律及其他多包括科学、

方面在内的诸多困难和问题,但目前尚无明确具体的解决之道。然而,一些国家和其他实践者已探索出了各种解决方案,并已取得了许多经验。例如,关于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理解不足这个问题,答案显然是要加强科学研究和专项技术培训,以及加强信息共享、知识交流及技术转让。关于管辖权问题,原则上要求拓宽和加深国际合作,解决方案可能包括建立国际共同管辖区或开等等。至于国际海洋管理机构的重展共同管理,

则需要增强不同机构之间的协调。叠问题,

鱼类种群养护与管理协定等,均采用了基于生态系统的方法来管理海洋。

就中国所在的东北亚地区而言,自20世纪末以来,中国已与韩国开展了政府间黄海大海洋生态系的研究工作,而朝鲜也于2006年11月决定参与此项目。在国家层面上,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基于生态系统的管理方法所蕴含的综合性、系统性及动态性原则,充分认识到了海洋综经济、社会、环境及文化等合管理中考虑生态、

突破原有行政管辖权多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

范围,在确保宏观政策稳定性与连续性的同时适时调整具体政策的必要性。

进入21世纪以来,从辽宁的“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天津滨海新区、河北的沿海地区发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到江苏的沿海开发规划、

战略、浙江的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再到福建的海西经济区、广东的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广西各地纷纷推出相关发展规的北部湾经济区等,

划,国务院亦相继将各地的海洋发展规划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凸显了海洋在未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2013版的国家海洋局“三定在上述背景下,

要求:①加强海洋综合管理、生态环境保方案”

护和科技创新制度机制建设,推动完善海洋事务统筹规划和综合协调机制,促进海洋事业发展;②加强海上维权执法,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指挥中国海警队伍,规范执法行为,优化执法流程,提高海洋维权执法能力,维护海洋秩序和海洋权益。

然而,在规划方案实施和新方案推动中,面临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亟需解决,如海洋基本法不健全,涉海法律法规部门利益冲突、缺少综合统一性,一些涉海法规法律层次太低而难以实现立法的目的;在海洋管理实践中,海洋管理的矛盾冲突日益显现,如随着海洋开发范围和力度的拓展和加大,海岸带人口持续增长,沿海经济需求压力不断加大,用海矛盾和冲突日益

:“基于生态系统方法的大海洋生态系管理”,《应初建松

,2011年第9期,用生态学报》第2464-2470页。

四、实用价值与中国的创新应用

尽管大海洋生态系管理尚无成功案例,但而这一概念已逐渐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尤其是大海洋生态系管且海洋资源管理—

——必须采用生态系统方法,理—这也在国际条约或章程、具体管理方案与协定及国家与区域

其中,在国际条约或章实践中得以具体确认。

程方面,主要包括《南极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21世纪议程》《生及约

;在具体管理方案与协定方面,物多样性公约》主《雅加达委要包括关于海洋和沿海生物多样性的

、《21世纪议程》作为关于跨境鱼类种群托方案》

和高度洄游性鱼种的远洋管理问题专题国际会《鱼类种群协定》《负责任渔业行为守议成果的及;在国家层面上,——如加拿大、则》一些国家—澳——正积极通过国家法律与政策大利亚和美国—

发展和执行采用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管理;在区一些区域组织及区域机构基于生态系域层面上,

统的管理理念,进行一些大海洋生态系项目和建立区域渔业协定,如本格拉海流大海洋生态系项目、加勒比海区域渔业协定、南太平洋地区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协定及中、西太平洋高度洄游性

显著,多头、分散式的以行业管理为特色的管理体制弊端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为解决上述问题,有必要进一步提升海洋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加快海洋管理的法制化进程,完善海洋管理法规体系;进一加强职能步优化海洋事务管理组织架构设计,整合,理顺行政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效率和绩效;进一步构建和完善海洋政策体系框架,增强总政策、基本政策及具体政策三者之间的统一科学界定行业或部门政策目标领域,推动协调,

政策过程的科学化和程序化。简而言之,有必要从多维度深入系统地研究中国海洋管理,夯实海洋管理的理论和法规基础,理顺海洋管理体制和行政机制,提高海洋管理水平和能力,不促进海洋事业持断发展和完善中国海洋政策,

维护国家海洋利益及整体战续稳定健康发展,

略利益,力争早日实现海洋强国梦。

海洋生态系管理不仅要考虑大海洋生态系的自还要考虑与其有关的社会经济、法律和然特征,

政治要素。换言之,大海洋生态系管理的实施需要采用“跨界诊断分析—战略行动计划—国家行动计划”框架来实施。

目前,人类对大海洋生态系的种群丰度、分布及各物种生活史,以及各物种相互关系等生态系统动力学知之甚少,而且管辖权边界与大海洋生态系自然边界往往不一致,大海洋生态系管理还增大了海洋管理尤其是海洋生物资源甚至要改变现行管理体制,即便能管理的难度,

够克服上述所有问题,也并不能确保实现预期管理目标。尽管大海洋生态系管理实践上可行性较差,而且还具有一些难以克服的固有问题,但由于其理论上的优越性,以及相关政府和组提出并实施了系列织的积极探索与努力协调,

解决方案,获得了诸多经验,所以上述困难和问题是可以逐步解决的,因此,全球迈向大海洋生态系管理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编辑

罗凤灵

五、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海洋管理的一种新方法,大

Theories and Practical Reflectionof the Large Marine

Ecosystem Management

ZHU Yugui

1

CHU Jiansong 1

(1.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266003,China )

Abstract :In the face of the decline and even depletion of marine biological resources ,as well as the failure of the methods of single species management and departmental management ,human beings developed the multi -species and integrated management methods.Scholars advanced the approach to large marine eco -system management (LMEM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The paper studies the foundational principles and action framework of LMEM ,takes apart its theoretic advantages ,feasibilities and inherent issues ,and ex-plores its practical values and the innovative application in China.The results in this study show that the multitudinous difficulties and issues in the practices of LMEM can"t impede its progress ,and it will become the direction of ocean management and marine biological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particular.

Key words :large marine ecosystem management ;foundational principles ;action framework ;practical re-flection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