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尘封的记忆:孙明经和60年前的影像中国:尘封的记忆歌词
 

尘封的记忆:孙明经和60年前的影像中国:尘封的记忆歌词

发布时间:2018-12-24 09:31:57 影响了:

  1978年,负责管理北京电影学院仓库的后勤干部无意中发现了3个写着“孙明经材料”的麻袋,当时他并不知道这是一些极具价值的“影像中国”的视听资料。   然而事实上,这次发现在某种程度上几乎可以改写中国摄影史,麻袋里装有孙明经拍摄的部分摄影底片、反转片和幻灯片,包括1939年他去川康科学考察时拍的近千幅120底片,1938年他在自流井、贡井科学考察时拍的一部分底片(120底片300 余幅),1939年发现熊猫的科学家抱着熊猫的底片(120底片50余幅),也包括他在1937年抗战前夕行程万里拍摄的苏北、山东、河北、北平、绥远、山西的部分底片(120底片300余福),抗日战争第一仗“百灵庙战役” 的有关底片,以及1936年和1937年对南京、杭州、等城市市容调查时拍的底片(120底片百余幅),1939年日机轰炸重庆市后烟火中的市容(120底片16幅),抗战后审判日本战犯的幻灯片,也包括我国早期电影、摄影教育活动纪录的部分底片(120及大散叶底片几百幅),30至40年代对中国部分城市、乡村民情科考纪录的底片(120、135底片近千幅),30、40、50年代南京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中央大学各方情况底片(120、135底片近千幅),还有南京人民庆祝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庆祝活动的底片等等,而这些还只是孙明经在xx时被抄走的作品和资料的一小部分。
  2000年,中国电影资料馆发现了一批拍摄于20世纪30、40年代的胶片资料,资料内容的丰富,以及这批电影胶片具备的艺术、学术价值足以改写中国电影史,拍摄这批电影资料的摄影师也是孙明经。是他1934年从南京金陵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拍摄的大量纪录电影和“教育电影”。他曾独立摄制了各种题材的纪录片49部,组织和参与拍摄92部,而2000年中国电影资料馆所发现的,是他的61部电影。
  在这些摄影和电影作品里,穿过历史的隔膜,再现出了那个时代早已飘逝的众生容颜和与他们的生活休戚相关的周遭事物、甚至思想灵魂。从这些影像中辨识出的真实的历史细节,反映着创作者的睿智、勇敢、探索精神和保卫建设国家的使命感,让观者感动不已,他的创作和研究成果的被毁坏,创造力的被忽略了半个世纪,让这个浮躁时代的人们不由心升震撼、感叹。但细心的中国电影历史研究者也不难发现,他对中国电影发展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且是巨大的。他在1978年恢复工作后,曾经担任了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78班摄影技术的任课教授,他的弟子有张艺谋、顾长卫等中国“第五代”电影运动的骨干分子,而这个被称为“中国新电影运动”的发轫之处就是一种全新的影像观念,和对影像质量的重视。
  孙明经是中国摄影、纪录电影、广播、电视发展的一个开创性人物,是理论家、教育家和实践者,但这一切的源头是他对电影的迷恋。他的摄影创作与他的电影创作是同质同构的,就创作的形态而言,以孙明经为代表的金陵大学“教育电影”与英国纪录片学派有密切的联系,甚至可以说他延伸了英国纪录片学派的创作理念。从作品产生的影响和价值看,它们构成了世界纪录电影史和人类学纪实摄影史的一部分,孙明经应该是中国学院派纪实摄影和纪录电影的奠基人之一。他在20世纪30、40年代的中国发起了一个“纪录”的运动。在电影方面,他自己称之为“教育电影”。他的摄影和电影,就拍摄观念、题材选择、制作发行都是与当时世界纪录片运动和摄影美学的发展同步的。从孙明经的纪录电影中可以看到英国纪录片大师弗拉哈迪和格里尔逊的语言结构,但孙明经的电影和摄影更有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科学救国”、“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实用态度,兼具教育、史料、人类学资料、技巧和艺术性探索的个性化特征。
  这与他的经历和所处的环境、时代密不可分,他所接受的是科学教育,是在金陵大学理学院上学,用7年的时间先后读完了化工、机电和物理专业,同时还选修了国文,戏剧、神学、外语、音乐等各科,毕业留校后,他成为中国电影教育史上第一个专职的大学电影教员。在民族矛盾极端尖锐的特殊年代,科学技术的落后、身体素质的贫弱、整个民族精神上的不自信使孙明经这样的知识分子迫切地希望用自己所学报效国家,这就是他的创作心态,反映在他的创作理念上应该是:纪录、教育和宣传。同时代,1942年,格里尔逊在《纪录电影理念》中也认为:“纪录电影对于国家所承担的基本责任就是,无论人们的思想多么混沌,想法多么简单,如何的背离自己的国家,纪录电影都要坚信可以达到目的。”“对于我们来说,纪录电影是一种最便于利用和最令人兴奋的媒介手段。”纪录电影的教育诉求在任何国家都一样。孙明经也有同样的看法:“电影是记录和传播文化的媒介,电影是教育和建设的利器,电影是促进国际和平的桥梁,电影是促进国际大同的媒介。”他具有前瞻性地重视影像的传播特质,他说:“我们不能用钉锤敲破原子,我们不能用旧工具来研究新问题。”“(影像)这种媒介可以直接记录形象、动作,所以它最便于记载事实,传播思想,发挥情绪。”孙明经认为影像最大的功能就是教育,而且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直接的学校教育,就是电化教学,他成为中国最早的电化教学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二是大众教育,在战争年代,他拍摄了一批国防教育电影,分析战争形势,教人们怎样防空防毒、怎样实施急救等,影响巨大。
  他在他创办的《电影与播音月刊》中称:“我们不能用老办法教新功课”。对于影像的功能,他曾写道:“要使得民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民众必须知道为什么出钱,为什么要出力。换句话说,民众必须知道国家的事情。”因此,他拍摄了大量的人类学地理民俗照片、战争中的城市纪实照片和工农业生产情况的照片。农民教育是大众教育的根本问题。他创立的杂志《电影与播音月刊》专门发表文章《电影到农村去》,“电影不歧视文盲,电影能复兴农村。”“放映电影文盲也能看懂;没有学校,在空坝上也能放映。医疗接济不充分,我们用电影教导农民如何防止疾病。老百姓无钱上学,放电影一次便可以使数千以至一二万人受教育”。他们不但在理论上探讨,也去实践,成立农村放映队甚至到达河西走廊。
  同一时期,在中国,只有孙明经的摄影和电影中才有那么多的工人和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形象,而且题材上也完全符合当时世界人类学研究和纪录电影思潮。他拍摄了《开采煤矿》、《电机制造》、《交通工具的进展》等电影和川康科学考察、自流井、贡井科学考察等几千幅照片,既有科教意义、史料价值,又把工人的劳动和少数民族表现得那么优美。在表现中国的民族手工业时,还具备记录传承中华文明的意义,如《景德镇》、《发网》、《竹器》、《紫砂器》等等,从科学研究、文献价值上看都非常有高度。就艺术感染力上来说也保持着他独特的个性和力量,他作品的艺术成就极高,《防空》《西康》《民主先锋》《交通工具的进展》在当时世界各国的纪录片学派中也是独树一帜,处于先进地位的,摄影作品更是如此,就是现在看也让人惊叹。
  时隔60年,我们再看孙明经的“教育电影”,不难发现他有科学工作者的钻研精神,有科学救国的抱负,他对所要表达的科学内容、事物的规律和奥妙之处,具有很大的热情,逻辑思维非常清晰。如《电机制造》记录了电机制造和使用的过程;《灯泡制造》介绍了人类照明从豆油灯、煤油灯、蜡烛、汽灯到电灯的发展历程;《电煅与汽煅》是介绍现代技术的电影,包含着摄制者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期待。其中《交通工具的进展》具有很高的思想和艺术价值,这部影片展示了当时中国的真实情况,从钱塘江的钢铁大桥,到飞机、火车、汽车、轮船,还有铁索桥、驴车、骆驼、三轮车等,先进与极端落后在中国共存,表现了孙明经对推动中国发展的力量的思考,这部电影的镜头精美,剪辑成熟,艺术性与思想性完美结合。
  孙明经非常熟悉影片所服务的对象。影片给什么人看、解决什么问题,考虑得非常清楚。在日本封锁中国的海道,当时中国海盐奇缺的情况下,1938年,孙明经拍摄了一部四川盐都自贡的纪录片《自贡井盐》,让观看影片的观众知道,即便没有海盐,但自贡的井盐仍然可以给予充足的供应,从而鼓舞国人的抗战士气。他还重新剪辑了他于抗战前夕拍摄的几部纪录祖国大好河山的地理风貌片,把他在不同时期拍摄的《首都风景》《连云海港》《青岛风光》《故都北平》《万里长城》《云岗石佛》《崂山》,《秦皇岛》等编成一部系列片,定名为《还我河山》,这部影片广为流传,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他作为影片的拍摄者和制作者每次在撰写内容提示时,都在呼唤人们的爱国激情,在影片的介绍中,孙明经这样写道:“目前该片所笼盖之区域,大半沦陷,国人睹景生情,当益增抗战情绪,而急欲打回老家去也。”
  孙明经对电影语言的运用有很深的研究,在表现形式、节奏掌握和镜头控制上不但成熟而且有创新。他拍摄制作的国防教育电影《防空》,就使用了动画的形式比较了美、英、俄与德、日、意的飞机数量,各种炸弹的杀伤力,以及日本飞机横行中国的画面,绘画、字幕、数字的形式设计生动、清晰,非常具有艺术效果。在系列片《西康》中的《喇嘛生活》这部分,电影语言的运用非常高超,喇嘛全情投入的舞蹈与牧民全神贯注地观看,特写、中景、全景的互切,节奏感极强,情绪氛围渲染得强烈,具备很高的艺术表现力。在表现“茶马古道”时,表现了背茶人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又抗争又和谐的情绪,用不同角度和各种景别的镜头变化,细致入微地描述背茶人在悬崖峭壁上攀登,日月积累,岩石上形成了深深的凹槽,这些画面洋溢着拍摄者纪录时的真实情感。
  孙明经拍摄的纪录片具有浓厚的现代人文色彩。完成于1947年的《民主先锋》是中国首部彩色有声纪录电影,纪录了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燕京大学等大学流亡在四川联合办学和抗战胜利后返校的历程,其中有仅存的彩色的重庆大轰炸的悲惨画面,有回到母校的艰难历程,面对母校一片废墟的感叹,师生重新建设抓紧复课的情况。影片视觉冲击力强,情感丰富,音乐、解说与画面的结合非常协调,有史诗的气质。他在1930年代还拍摄了反映大学体育教育的纪录电影《女子体育》和《健身运动》,表现在女性教育家吴贻芳领导下的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女子体育教育和东吴大学的体育活动。因为当时国人身体素质的贫弱,导致整个民族的不自信,体育健身成为当时中国现代人文思想树立的发轫之处,特别是女性的现代体育教育,更有使中国步入现代社会的开路先锋的意义。《月里嫦娥》是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部现代剧,就在校园里演出,它改编了传统嫦娥与后羿的故事,充满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女子体育》和《月里嫦娥》展示出吴贻芳探索的女性教育,体现在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学员身体和思想上的觉醒,焕发出现代中国女性健康、美丽的风采。
  早期的中国纪实摄影和纪录电影的发展是不充分的。摄影只有庄学本、德木・丹增加措等屈指可数的人,现在看来,孙明经也是其中重要的一员。而孙明经的纪录电影还能找到一个传承的脉络,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留学归来的知识分子创立的“商务印书馆”就凭着“知识救国”的理想,拍摄影片,就纪录片而言分为“风景”“时事”“教育”,这是中国人有规模的自己投资拍摄影片的开始,拍摄了几十部,介绍了祖国的美丽山河、悠久文化、人文风俗、历史建筑,还有《驱灭蚊虫》《盲童教育》等等,是孙明经和金陵大学教育电影的源头,但这些影片在今天已经看不到了,能看到的就只有当时黎民伟拍摄的有关孙中山和北伐战争的电影,其余几乎没有。而在当时,孙明经无论摄影还是电影,拍摄的时间长,作品多,具有明确的主张和组织机构,与国际水平同步发展。
  21世纪对孙明经摄影和电影的发现,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摄影和电影发展的脉络和曾经取得的成就,其价值不可替代,这些作品记录了从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中国的社会风貌,尤其是地理风景、人文风俗、民族工业、文化传承,对西康、四川、云贵少数民族地区的拍摄突出了艺术表现力的探索和人类学、史料文献的珍贵价值,其涵盖的社会广度是空前的,他是中国摄影和纪录电影在技术上和艺术上的基本形态的构建者之一。
  
  张啸涛: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年鉴》编辑部
  责任编辑:陈晓红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