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扬琴曲《竹林涌翠》演奏体会 竹林涌翠扬琴
 

扬琴曲《竹林涌翠》演奏体会 竹林涌翠扬琴

发布时间:2018-12-24 09:44:56 影响了:

  在扬琴演奏中,演奏技术是全面表达音乐的重要条件,技术与艺术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的关系,技术是从属于艺术的,是表达艺术的一种手段,演奏活动本身就是对作品的再创作过程,只有在技术上达到娴熟、精湛以至炉火纯青的地步,才能随心所欲地去表达作品,对作品进行再创作。
  《竹林涌翠》是扬琴独奏曲中带有少数民族音乐特点的乐曲,该曲既涉及诸多难度较大的扬琴演奏技巧,又对演奏者的情感表达要求较高,是一部具有浓郁的风俗性、色彩性的民族风情音画,描绘了素有“歌舞之乡”之称的西南边陲省份云南的各少数民族绚丽多彩的风俗民情,表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向往,充满诗情画意和奇风异彩。
  全曲的结构分为“引子”与(1)慢板(2)明快(3)轻快(4)华彩(5)欢快的(6)广板六个旋律部分,在演奏这种作品的时候本身乐曲就给了我一种特定的环境与情景。“引子”一出来的时候清新的轮音与琶音把早晨太阳刚出来时的大自然的景色描写出来,双手反竹拨弦也正好模拟出鸟儿鸣叫的清脆声音,大地开始慢慢苏醒,美好的一天就要开始。
  第一段慢板是全曲的一个主要旋律部分,乐曲开始轻巧舒缓,渐弱渐强,好似翩翩起舞的裙摆,轻盈而欢快。乐曲到中间部分,运用了“滑音指套”,使柔美的音色把云南少数民族的美丽风景充分的展现出来。转G调段,我在弹奏的时候情绪明显高涨,翩翩起舞的裙摆越来越快,越来越欢快,双声部的旋律加上左手反竹的运用将主旋律推入一个小的高潮,并且右手的伴奏多是以半音的形式突现出少数民族少男少女在优美的风景中载歌载舞的欢乐景象。
  第二明快段,是一段活泼的小快板,好似在盛大场景中一段优美的插曲,我在弹奏时特别注意轻快、活泼的感觉,突出双音的重音,突出不同变化音之间的强弱的变化,拉大活泼的感觉,表现出人民载歌载舞的盛大场景渐入高潮。
  第三段轻快作者运用了一个三拍子舞曲的风格,并且运用了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进行三度的抓弦来进入三拍子的节奏,右手弹奏低音的主旋律,我在弹奏的时候,用左手的抓弦表现轻快的舞步,右手的主旋律进行强弱上的对比,使旋律感加强,欢乐景象深深印入听众脑海中。转G调是这一段的一个高潮,同样是左手高音的主旋律配以右手低音的伴奏,我在弹奏时突出右手的旋律音外,也特别注意右手伴奏的起伏,以渲染这种欢歌笑语的激动气氛。
  第四段是一个华彩段,这一段大量运用了半音阶的上下行,我在弹奏时有意将上下行的半音阶做了强弱的对比,在情绪上也可以有强弱的体现,并且更加注意句子之间的停顿和气口,实际上华彩段也是一个过渡段,以引出后面的快板。
  第五段是一个转折段,除开旋律的转变外也有情绪上的转变,这一段中运用了右手琴竹击右边的面板,发出“哒”的音来模仿少数民族人民在歌舞中间欢快敲击竹板、打拍子的音响效果,让听众不由自主地想象到一幅激情的节奏欢快的舞蹈画面。这一段的速度是全曲的最快,优美裙摆飞速起舞、飞速旋转,并且随着旋律的走向而加速和力度,在演奏时人的情绪带动大臂、小臂和手腕,对速度的一种要求、还有音量上的要求都推入到高潮,进入结尾段。
  最后结尾段是紧接前面快速段的高潮部分,全段都使用了双轮音和右手的琶音,将这一段一直保持广阔的音响,盛大的歌舞场景再一次深深映入人们的脑海,特别是最后的双音部分,在演奏时根据右手的半音阶的走向把强弱变化体现出来,最后以强轮音和琶音结束全曲。
  我在演奏中随着每一段结构和旋律的不同,情绪也随之有不同的变化,感觉自身的情绪还比较到位,不足之处是在技巧的演奏上还有一些缺陷,如“滑音指套”的运用还不到位,在快速弹奏中音准的把握也有待提高,但是对曲子的情绪掌握还是比较到位的。
  精湛的扬琴演奏艺术,必然是基于演奏者自身艺术实践的积累与文化修养的沉淀,并支撑着演奏中的每个环节。只有各类知识的兼收并蓄,演奏者才能在音乐的海洋中自由航行,将扬琴艺术演奏得出神入化。
  (责任编辑:蒋晗玉)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