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文化散文的独特魅力:文化散文
 

文化散文的独特魅力:文化散文

发布时间:2018-12-25 03:57:54 影响了:

  与其它散文类型相比,文化散文常被挤出缪斯殿堂,放逐到世俗文化里去。然而,文化散文却自有它的魅力。它是个充满张力的“文化场”,在历史、审美和哲理的三重维度间波动起伏,融历史底蕴、审美意蕴和哲理思考于一体,比抒情散文更具深度和厚度。
  曾纪鑫正是以书写文化散文的大手笔来写《历史的刀锋》的,把自己独具的才情、哲思和感悟倾注笔端,透过字里行间流溢出别样的美。他的文化散文兼有叙事、抒情和议论,显示出丰富的历史知识、开放的文化思想、敏锐的人文触角、纵横捭阖的叙述技巧以及流畅有力的语言风格。
  《历史的刀锋》“以大见小”,“大处着手,小处着眼”,每一篇散文都从大背景写起,写到具体的人和事,在历史文化的大视野中讲述小故事,从宏观的哲理里生发出人生的细节。在该书中,曾纪鑫从中国巫术文化的大视野上逼视周文王推演《周易》的历史事件,指出历史的巧合往往印证了历史发展的必然,如果不是周文王,也会出现另一新的“神�”来完成这一推演任务。
  文化味曾纪鑫的文化散文把个体嵌入文化,用文化表述个体,通过历史人物的坐标系绘制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的文化地图,又通过文化的历史脉动昭示个体大起大落、大开大阖的人生际遇,同时熔文化叙事、文化考古和文化批评于一炉,酿出浓浓文化味。
  历史感曾纪鑫的文化散文一面拉开历史的大幕,尽显波谲云诡的历史大变动、大转折;另一面深入历史的腠理,表现偶然与细节,寻访最为幽秘的人性。同时,历史叙事、历史知识以及历史考辨的完美结合也生发出散文的历史纵深感。《历史的刀锋》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能够把人物放在历史的脉流中考察,把他们看作闪现在历史峰头浪尖的精英,考察他们的荣辱功过与历史潮动的内在渊源。书中如此叙述刘邦的发迹史:“风云际会的形势为刘邦那下意识地想当皇帝玩玩的念头提供了得以施行的土壤。就是这样,他也没有趁机主动反秦。他这一辈子,好多事情似乎都是天意,都是被动的仿佛有一双看不见的大手推动着他不断前行,并一步步地走向了皇帝的宝座。”
  曾纪鑫文化散文,引发人们对文化散文的文学性的几点思考:
  首先,文化散文应处理好文化与散文的关系,写出文化情思。这意味着散文不仅要写文化,而且要从文化的视角来写。写文化,是指散文以文化为内容,挖掘文化的内涵。而从文化的视角来写,则是指散文要从人文关怀和终极关怀的高度解读历史、指点江山,表现历史这部宏大正剧背后的无数悲剧,揭示历史英雄人物背后的冗长阴影,并倾注所有的悲悯情怀来书写那早已隐没在历史长河里的芸芸众生。
  其次,文化散文应注意处理好叙事与说理的关系,做到融理于情。小说应尽量避免抽象议论,直接表达意图和思想,诗歌除了哲理诗外,一般都不直接表达思想,惟有散文可以直接说理,由作者在作品中直陈、直说、直诉。但如果处理得不好,很容易降低、削弱散文的文学性。所以有些人将说理散文排除在文学之外。实际上,一些议论说理的散文仍然可以产生很强的艺术力量,关键是要能感人,要融于情,要将议论升华为闪光的智慧,而且说理议论要有节制,要恰到好处。一是分量恰到好处,二是什么时候、什么场合说理议论要恰到好处,三是说理议论的内容提炼要恰到好处,这就是叙事与说理的关系问题。比如曾纪鑫在《历史的刀锋》中对清军入关前吴三桂的历史地位便分析得十分精彩而到位:“吴三桂顿时变得身价十倍、显赫无比。明亡后的历史仿佛一架天平,一端是清朝政权,一端是大顺农民军,而他,则成了一个砝码,正位于天平的中心。只要他往任何一方稍稍倾斜,天下大势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归服大顺则可阻止清军入关,使得刚刚奠都北京的新生政权赢得充裕的时间,从而顺利地完成取代明朝的历史使命;降清则清军长驱直入,抢占农民军的胜利果实,直取北京问鼎中原。长得英俊潇洒的吴三桂雄踞于山海关之上,踌躇满志地望着关里关外两大前途未卜、忙乱不堪的军事集团,颇有一点待价而沽的味道。”
  最后,文化散文还应处理好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挖掘审美意蕴。历史是昨日的现实,而现实是明日的历史。优秀的文化散文不仅要有深厚的历史感,而且要有充沛的现实感和当下意识。书写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观照现实,诚如克罗齐所言,每一部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叙事和现实感悟在文化散文中缺一不可,只有两相协调,才能达到最佳审美效果。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