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浅谈中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浅谈小学美术审美感知能力
 

浅谈中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浅谈小学美术审美感知能力

发布时间:2019-01-15 04:08:03 影响了:

  【摘要】音乐作为一门特殊的艺术,对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品格,陶冶人的情趣,启迪人的智慧,培养非智力因素等各方面都起着积极作用,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音乐教学审美能力中学生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
  
  身理与心理学家共同研究表明:人们在反复接受一种音乐的信息后,这些音乐信息便在大脑中形成了信息模块,当以后再听到与模块中的信息相似的音乐时,就会产生共鸣,继而产生由共鸣引发的音乐审美的愉悦感。由此可见,音乐审美能力是可以培养的,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音乐审美倾向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他接受过什么样的音乐教育与音乐熏陶。
  当前中学生的音乐教育主要来自于学校、家庭与社会。来自于家庭的音乐教育主要表现在周末家长对学生要求的特长学习,这种学习一般都是单向性的对某种器乐或声乐的表演。来自于社会的音乐教育主要体现在媒体,在电视、电影、广播以及网络中接收和学习音乐,这种音乐教育大多都是无目的性的。而学校的音乐教育是全面的、具体的,对学生的其他方面的音乐教育起到指导作用,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主要在学校音乐教育中来完成。
  
  二、培养中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意义
  
  音乐作为一门特殊的艺术,对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品格,陶冶人的情趣,启迪人的智慧,培养非智力因素等各方面都起着积极作用,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良好的音乐教学应该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懂理创造美、表现美、欣赏美的重要意义,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实践、创造美,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音乐中的投入、想象、联想、思考的范围是广阔的,并在瞬间或长期都可以有着不同层次的情感。音乐本身来源于生活,使情感能得到充分的表现,在此基础上得以提炼和升华,音乐感受也随之加重。音乐艺术是综合的艺术,它所包含的内容万千,是其它任何艺术不可替代的,所以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换言之,音乐有着丰富的情感,人类的情感是最丰富的,二者不谋而合,因此可以通过音乐感受的培养使普通中学的学生更广、更深、更自然地接受音乐艺术的教育和培养。
  
  三、提高中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途径
  
  普通中学音乐课程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是面向全体中学生的必修课,对于促进学生全面的、有个性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认为,作为教师要提高中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应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1.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兴趣是成功的基石,一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领域上能取得成功,和教师在学生的兴趣上下苦功是分不开的。音乐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重要的一点也是抓好学生兴趣的培养。只有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才能喜欢上音乐,才能在音乐活动中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并自觉控制注意力,专心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
  优美的旋律通过歌词的直接引导,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增强学生对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从而进一步达到提高审美素质的目的。由于音乐旋律在个体鉴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且每首歌都有自己独特的情感基调,如亲切、自豪、神往、风趣、热情奔放或天真活泼。对于这些独特的情感基调,一定要抓住它们的特点,然后形成联想构成画面,再在审美之中产生相应的联想记忆。这种记忆体现在心理结构之中,并形成音乐的心理图式,运用这种心理图式可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因此,通过培养学生不断地聆听、欣赏和熏陶,优美动听的旋律一旦化为想象力,同样会形成对低级趣味的音乐旋律进行排斥和否定的力量,形成正确的心理情感和兴趣。
  
  2.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
  音乐欣赏是心理反映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外部音响感知――想象联想――情感共鸣――理解认识,所以音乐欣赏教学必须循着由表及里的心理反映过程。教师可采取情境教学在课堂上利用幻灯、实验、图画、故事、游戏、语音等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出妙趣横生的教学情境,达到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的目的的教学方法。课堂上也可使用打击乐器,做到人手一件,让学生亲自奏一奏,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增强了情绪的共鸣。更重要的是随着音乐的伴奏,培养了学生感知感觉理解节奏的能力,增强了音乐感受的能力。教师在音乐欣赏课上要尽可能多的运用有利于教学的一切教学手段、方法,并且不断地挖掘和提高,使学生获得更多的音乐感受,这些感受体验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延伸至学生今后对人生,对社会的体验,认识,理解。从喜欢听音乐,到用心用情去聆听音乐,再到理解、评价、分析,使学生的欣赏层次逐步提高。
  
  3.给予学生表现音乐、施展个性和才华的机会
  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必须要让学生参与进来,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音乐学习的最好途径是把音乐和动作、舞蹈、语言、绘画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中,提高他们的感受力和表现力。音乐活动中给予学生一个极为自由宽松的表现音乐的机会,把对音乐的理解用自己的舞蹈语言(形体动作)表现出来,达到质的飞跃,真正感受音乐。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选择学生熟悉的题材,为学生创设和谐积极的活动氛围。还有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强,当欣赏一段明快的音乐时,引导学生手舞足蹈,这也是学生表达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的方式。再有鼓励学生自制乐器,通过自制、自编、自演的过程,通过这种创作、创造性教学,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施展个性和才华,以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和创造精神,造就开拓型人才。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孩子们用图谱、用线条来表示所听到的音乐,可用图画、打击乐等多种形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音乐艺术是综合的艺术,它所包含的内容万千,是其它任何艺术不可替代的,所以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把握和加强学生的情感功能,对学生进行积极情感的渗透,运用师生情感的互动和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使整个教学活动趋于“和谐”、“情感与知识交融”,这样才能实现新课程目标要求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人文素养,使普通高中的学生更广、更深、更自然地接受音乐艺术的教育和培养。
  
  参考文献:
  [1]中学音乐教学法.上海诗集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
  [2]音乐新课程标准.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