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历史教学的几点经验之谈:小学1至6英语教学视频
 

历史教学的几点经验之谈:小学1至6英语教学视频

发布时间:2019-01-16 04:08:26 影响了:

  [摘要]现今,历史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摆脱“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等方面任重道远。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历史教师的自身水平亟待提高。本文从教学生开展有意义学习、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能力、活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几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如何使学生爱上历史课的创新思维精神。
  [关键词]历史教学 学习兴趣 多样化
  
  由于应试教育观念和实践的深远影响,人才选拔机制的不完善,20世纪80年代以来所进行的历史教学改革中有许多仍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且以局部的、单项的改革和操作性的局限性较大,尚未能构造出一种真正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教学新体系。这里,既有教学改革本身不够到位的原因,也有受课程制约的因素。因此,从总体上看,素质教育的成效还不够明显,尚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我们的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等顽疾均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医治;教学实践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
  在课堂上如何使学生受到感染,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主题鲜明,直接激活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通过自己探索和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点,仅供参考。
  
  一、教学生开展有意义的学习
  
  教学生有意义学习就是教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教学内容,而不是教学生机械地学习,死记硬背。例如,人教版必修Ⅰ第六单元第1课《古希腊民主》,第一个子目“希腊文明的摇篮”,教材只说古希腊文明以海洋为依托、小国寡民的城邦特征,这些怎么就能产生民主政治呢?这就需要教师具有组织性、逻辑性的讲授:“古希腊文明以海洋为依托,在长期的海外贸易中,形成了平等互利的观念,为民主政治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要求用民主充分调动城邦公民的积极性,来保卫城邦、对外掠夺,民主政治的产生有了必要性。”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能力
  
  从“主体性教学”的角度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能力,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活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学生学习历史不能一味听教师讲,“提出问题”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教师向学生提问,教师起旁敲侧引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学生要学会提出问题,教学过程中的“道而弗抑,开而弗达”也正是这个道理。故此,在历史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授和提问的教学模式,而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问题教学模式。教师能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实施问题教学模式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应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势利导,充分保护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要从活跃课堂气氛的角度来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活化教学内容,用情景交融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是静态的、抽象的,学生学这样的内容会感到枯燥、乏味、没有兴趣。如果教师机械地呈现这些内容,课堂教学就会沉闷,没有吸引力。欲使课堂教学生动,教师应活化教学内容,具体化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衔接起来,将教学内容蕴含的思想、情感等揭示出来,形象地表达教学内容。例如,人教版必修Ⅰ第六单元第2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在讲授从习惯法到成文法时,我运用了案例:“罗莫洛生活在罗马共和国早期,他是一个仁慈、善良的贵族,也是罗马一支军队的首领。罗莫洛生前立遗嘱,希望把他一半的财产捐给那些跟随他作战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但罗莫落死后,他的家人却不履行罗莫洛的遗嘱,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因此告上了法庭。请同学们想一想,法官会怎么判呢?”这样,原本沉闷的教学内容一下子就活化了,学生的兴趣马上就调动起来了。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讲这一类时,我打破以前的常规思路。例如,教学《百家争鸣》,由成语接龙导入,用分组讨论归纳各家学派的观点,接着进行历史体验,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方式尝试多样化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各种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不是排斥的,而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此种教学方法的优点,可能是彼种教学方法的不足,反之亦然。故巴班斯基认为:“有关最优化地综合运用各种方法的概念永远是具体的(不是包罗万象的),那些对于一些条件来说是很成功的、有效的方法,对另一些条件、另一些专题、另一种学习形式来说就可能是不适应的。”因此,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选择、使用教学方法时应具有整体化、最优化的意识,注意各种教学方法之间的有机配合,充分发挥教学方法体系的整体功能。广大教师应认识到: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以及教学素质的不同,要求教学方法必须多样化;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充分调动各种感官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积极性;各种教学方法各有其适应性,又有其局限性,博采众长,综合运用才是成功的教学之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学方法的综合化与多样化应是广大教师改进、深化、追求的。
  这就对教师的指导作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学会针对不同学习内容,运用多种学习方式,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由此可见,学生的学,离不开教师的教;而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言而喻。历史知识的教学应当是基础,是历史教学整体目标中不可割裂的具体目标。没有在教师指导下掌握必要的历史知识,学生一切的活动都难以展开,一切的能力也都难以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也无从谈起。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深入挖掘教材知识的内在联系。例如,在组织《洋务运动》教学的时候,可先向学生介绍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张之洞在《劝学篇》中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观点,启发学生分析其实质。然后,让学生自主归纳分析洋务派的基本主张和洋务运动的内容、地位等,这无疑会使学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二是合理整合教材内容。例如,在学习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相关课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国民政府统治的建立、全国形式上的统一和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三个方面来梳理教材,突出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和系统性。三是适当充实辅助材料。要结合社会的热点问题和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视角去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潜能。譬如,从关贸总协定的缔结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可联系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真正培养学生运用现有的历史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探索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方法与技巧势在必行,作为历史教师,需不断地摸索实践,使自己的教育能力、教学水平跟上时代的步伐。
  
  参考文献:
  
  [1]陈美芳.研究性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J\].学科教育,2003,(10).
  [2]陶莉.浅谈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3,(1).
  [3]何成刚.我的教育观―李晓风老师的实践与探索.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0,(2).
  [4]姬秉新,李稚勇,赵亚夫.理解与实践高中历史新课程――与高中历史教师对话.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3.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