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以“创新”为导向的英语课外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实践导向
 

[以“创新”为导向的英语课外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实践导向

发布时间:2019-01-17 03:57:38 影响了:

  摘要:本文介绍笔者开设的“英语公共演讲与辩论”创新实践课程中的一些以“创新”、“实践”为导向的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作为一门实践型而非知识传授型课程,本课程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采用基于“实践”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英语公共演讲与辩论创新实践
  
  一、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中一直存在的问题就是教师偏重对知识的传授,而轻视学生语言的应用,如教学方法上,语言知识讲授与语言应用严重脱离;教学内容上,学生学习的语言同真实生活中能够使用的语言有距离;教学模式化、程式化和灌注式的教学,不能有效达到提高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目的(胡慧燕,2009)。这种现象造成目前国内大学生英语学习普遍的问题是: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知识积累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较弱。实践证明,英语公共演讲和辩论是帮助学生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演讲和辩论实践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笔者从2008年起在全校范围开设“英语公共演讲与辩论”创新实践课程,课程以“创新”为导向采取了一些不同于传统课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很受学生的欢迎,同时,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与业界同行共享。
  二、实践教学理论依据
  心理语言学家Ellis(1994)论证了小组讨论、辩论可增加“输入”和“输出”的机会,从而增强了语言交际能力的习得。Swain(1985)的“可理解的输出假说”倡导,如果“有外在压力的输出”的机会,而不是任何其它输出机会,语言习得就会加快和增强。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练习机会,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分析、创新,而且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压力,激励他们提高言语交际的质量,即完成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演讲、辩论是一种较高级的交际活动,它们对于言语的流利性、准确性、观点的连贯性、逻辑的严密性、论据的充分性都有一定的要求,这本身就是对学生的内在压力,但这种压力恰恰是中国学生所欠缺的,有压力方能取得更大进步,这是人们的共识,也和Swain的“可理解的输出假说”一脉相承。
  此外,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何克抗,1998:30)。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还认为:“协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意义的最终建构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协作学习的过程就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交流对于推进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进程,是至关重要的手段。”(钟志贤,徐洪建,2000:18)英语辩论非常重视交流与合作,辩手必须与同伴、指导教师有默契的合作,还要学会其他选手的沟通。通过辩论,选手不仅增强了口语能力还加强了与人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本课程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实践性,即学生学习的环境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课堂内外、校园内外整体学习环境的有机结合。以“创新”为导向,本课程大胆尝试了一些新的实践教育手段,例如,邀请相关比赛专家、评委客座讲授、联系现场观摩各类全国竞赛、讲解各类比赛实况录像、组织学生参加相关培训和实际比赛等。同时,还成立学生辩论社团,让学生参与各项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学生成为真正的主角。
  本课程还在2009、2010年成功组织了北京工业大学―新加坡国际辩论协会议会制英语辩论培训和邀请赛,邀请来自新加坡的著名国际辩论教育专家Loke教授为同学们进行英国议会制英语辩论培训,并担任比赛评委。来自澳大利亚威尔士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秦皇岛分校、南开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矿业大学以及北京工业大学的共计100多名同学参加了此次培训,在为期四天的培训和比赛中,大家相互学习,不仅增长了知识,也促进了友谊。课外实践教学模式中实践活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到校进行相关讲座、培训,扩大视野
  2008年10月,新加坡辩论协会主席loke教授做有关亚洲式辩论的工程大师论坛讲座。
  2009年3月18日,loke教授做关于逻辑思维方面的工程大师论坛讲座。
  2009年10月21日,Loke教授进行British Parliamentary Debate(英国议会制辩论)的讲座。
  2010年1月11日,Loke教授进行有关公共演讲方面的讲座。
  2009年1月,举行为期四天的亚洲式英语辩论培训。
  2010年1月,举行为期三天的英国议会式英语辩论培训。
  2.组织学生到校外参加培训、校际比赛和现场观摩高水平演讲、辩论赛,增进交流
  2008年、2009年组织近30名同学参加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英语辩论培训及比赛。
  2008年、2009年组织近百名同学现场观摩“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
  2008年、2009年组织近百名同学现场观摩“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总决赛,
  2009年10月,组织学生和教师参加北京大学英语辩论培训。
  2009年11月,观摩东北亚国际辩论赛。
  3.组织校内各类选拔赛,邀请赛,搭建展示风采的平台
  2008年10月,“CCTV杯”英语演讲比赛北京工业大学赛区总决赛。
  2009年2月25日-3月11日,组织第14届“21世纪联想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校内初赛复赛和决赛
  2009年4月19日-20日,组织第十三届“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校内选拔赛四轮选拔赛和决赛。
  2009年10月13日-15日在校内组织2009年“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暨首届北京市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选拔赛.
  2009年1月11日-1月17日,策划组织和实施了北京工业大学亚洲式英语辩论邀请赛。
  2010年1月11日-14日,举办第二届“北京工业大学-新加坡国际辩论协会英语辩论邀请赛”。
  四、创新实践主要成果介绍
  本课程创新教育观念,通过分层次搭建语言实践平台和英语学科竞赛,使学生获得持续的创新推动力。同时,努力打造高素质的指导教师队伍,凝聚创新教育力量,形成了英语第二课堂实践创新教学团队。在实践教学的推动下成立了北京工业大学辩论社学生社团组织,在老师的指导下社团学生成为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培养了学生的领导才能并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本课程进行了英语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融合的积极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培养了大批拔尖创新型人才,学生在近年来的国内外英语英语演讲和辩论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1.成立北京工业大学辩论社学生社团组织,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北京工业大学辩论社成立于2008年底,主要致力于在校园内推广中英文辩论,广泛开展演讲与辩论的培训和比赛。辩论社的建立给我校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和学习平台,开拓经济政治视野,提高中英文语言表达水平,培养敏锐辩证思维,在我校建立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经过一年多的发展,辩论社成长成为一个有着完善社团管理运行体制,拥有180余名会员的积极的优秀的学生组织,辩论协会多次协助学校和外语学院主办或承办了大型的演讲与辩论的培训及比赛,赢得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辩论社积极与其他高校建立联系和交流,组织学生参加了北大、北语和北外举行的培训及比赛,学习他人的长处,运用到社团的运行及辩论的教育教学中。另外,辩论社协助外院多次举办了国家及北京市等英语演讲及辩论的比赛校内选拔赛,如“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21世纪・联想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选拔赛等,在整个英语演讲与辩论的教学推广上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2.创新人才培养成果显著
  课程班自2008年9月开课以来,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课程班学生在国内外英语演讲和辩论赛中屡创佳绩。其中包括:
  2009年4月,第14届“21世纪・联想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 黄飞。
  2009年11月,第15届“21世纪・联想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北京赛区二等奖 何婉青。
  2009年11月,荣获首届北京市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三等奖 何婉青。
  2009年5月,第十三届“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三等奖 黄飞、钟果程。
  2009年5月,工大代表队荣获第五届亚洲大学生英语辩论赛(Asian University Debate Championship) EFL组(非母语组)第五名
  2009年5月,第三届IDEA-XJTU 国际辩论赛中文组辩手一等奖:杜洪吉、李威。
  2009年5月,第三届IDEA-XJTU 国际辩论赛英文组辩手三等奖:袁婧雅、姚逖。
  2009年10月,东北亚国际英语辩论赛(2009 North Asian Open Debate Championship)晋级英语非母语(EFL)组前八强刘天屹、何婉青。
  2010年5月,第十四届“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一等奖:何婉青、钟果程。
  2010年6月,参加在新西兰奥克兰大学举办的2010澳亚辩论锦标赛:何婉青、钟果程、陈歌。
  2010年11月,澳门大学举行的第七届东北亚国际英语辩论赛(North Asian Open Debate Championship)晋级英语非母语(EFL)组前八强。
  事实证明,课程班培养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部分优秀学生已经被美国耶鲁大学、密歇根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学府录取,继续深造。
  五、结束语
  “英语公共演讲与辩论”作为一门实践型课程,需要教师和学生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本课程的建设还需要得到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例如学校教务处认定的12项国际、省部级和校级各类英语竞赛给予的资金的支持和创新学分的认定也是这门课程的必要保障。总之,这门课程无论对老师还是对学生来讲都是一个学习、思考、创新与实践的平台,为师生都提供了许多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一)[J].学科教育,1998,(3):30.
  [2]胡慧燕.大学英语改革的困境与出路思索.中国校外教育,2009,(8).
  [3]钟志贤,徐洪建.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揽要[J].中国电化教育,2000.
  [4]Ellis 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 English Press,1994.
  [5]Swain M.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1985.
  [6]Development[M].In S. Gass & C.Madden ( Eds),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owley,MA:Newbury House.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