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写作文的技巧和方法【根植生活,指导写作】
 

写作文的技巧和方法【根植生活,指导写作】

发布时间:2019-01-19 04:07:50 影响了: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教师应当让习作教学的课堂面向生活,尽可能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悟出作文的真谛――生活是精彩的。
  
  1 观察生活,丰富习作素材。
  
  我们的习作教学应该向生活开放,有目的、有计划地带领学生亲近自然、观察自然。校园内的桩桩小事,家庭中的点点滴滴,乃至邻里之间的争执以及街头巷尾的见闻,都要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捕捉,去体验。例如,在学写动植物时,可以利用两课连上,时间比较充裕的时候,带领学生融入大自然,让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尽可能让学生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让学生习作有话可说,有物可写。
  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习作应从自己的身边生活人手,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观察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片段,养成主动观察、勤于动笔、乐于表达的好习惯,从而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2 捕捉生活,激发习作灵感。
  
  作文教学呼唤生命的回归,让我们为学生在作文时多开几扇窗口,让清新的空气吹进来,让靓丽的色彩透进来。教师要善于捕捉时机,抓住生活中一闪而逝的精彩,激发学生的习作灵感,让学生笔下生花。例如,一只蜜蜂“嗡嗡”地飞人了正在上课的教室,引来学生们一阵惊呼,几分钟后,蜜蜂终又“嗡嗡”地飞走了。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学生还不知什么叫习作,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于是我马上调整了课程内容,请几位同学说说刚才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心里又是怎么想的?把这些写下来就是一篇很好的习作了。学生们高兴地动起笔来,一会儿一篇篇佳作就诞生了。
  教师要做摄影师,善于捕捉生活瞬间的精彩,让学生真实地记录下来,在不知不觉中品尝到习作成功的喜悦。
  
  3 体验生活,引发习作热情。
  
  生活如泉涌,作文如溪流,但小学生的人生经历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应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机会,丰富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获得真切的生活体验。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一组的习作是要求学生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虽说学生平时玩过很多游戏,可他们并没有认真观察同学们的动作、神态、语言等,真的让他们写,还是会觉得无从下笔。于是,我利用一节课,让学生玩一个有趣的游戏――“我是木头人”。游戏的规则一是不能动,必须坚持20秒钟时间;二是必须摆一个pose。提醒学生要记住自己摆的pose,还要注意别人的pose和自己的心理活动。结果20秒钟下来,学生有的叫苦连天,有的兴高采烈,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我趁热打铁,让他们把刚才的一幕写下来,结果学生自然挥洒自如,写出了习作。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创设恰当的情景将让所有的学生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4 感悟生活,抒发个性见解。
  
  面对生活,每一个学生有着独特的认识和感受。我鼓励学生大胆写这些生活,引导学生对同一事物从不同的思维角度、不同的思维方式去思考,从而得到对生活的不同见解。例如,班级里有位学生喜欢给别人起外号,因此经常有学生来告状。于是我组织学生讨论给同学起外号到底好不好?为什么?结论很快就出来了,大部分同学觉得给人起外号是不文明的行为,是需要制止的。还有的观点是给人起外号要看起怎样的外号,如“小雷锋”、 “小书迷”,那是表扬人的,听了不仅不会生气,还很高兴,为什么就不行呢?只要事先征得同学的同意,只要是文明的,不一定都是坏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只要你的理由能征服大家,你的理由就能站得住脚,我们需要的就是这种不一样的声音。
  “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我们老师要具备一双慧眼,让孩子懂得生活,融入生活。这样,孩子的习作就能扎根在生活这片沃土上,长出茁壮的叶,开出艳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