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

发布时间:2019-01-19 04:09:31 影响了:

  语文课是一门综合人文、审美、语言等各个方面知识的课程。语文课在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因为好的语文课给学生创造的是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可以激荡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性情。法国著名作家乔治・桑说:“生活中的点滴感动永远存在于只要我们伸出手就可以捉住它的地方。”同样,审美教育应该永远存在于每一堂语文课上。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紧紧把握每一篇课文的构思、意境,要通过朗读、分析,力求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渗透审美教育,让学生在丰富的美学内容中感觉自然的美,鉴赏社会的美。
  
  1 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的语言美
  
  文学作品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感情和审美观点的,语文课的审美教育也源于作品的语言,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语言的剖析,让学生感知语言的形象美、内涵美和思想美。语言美表现在遣词造句及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上,即能够妥帖地描摹形象,传达思想感情。鲁迅的散文《藤野先生》的开头,作者对“清国留学生”有一段精彩的描写:“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反感以及无情的嘲讽通过“油光可鉴”、“标致”等词准确地表达出来了,乍看却尽是赞美之词,经过反复的朗读,细细的咀嚼,学生不但领会了作者的用意,也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的高妙之处。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妙。此外,李清照《声声慢》中开头3句14个叠字的创意,鲁迅《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排出9文大钱的“排”,都是用词的经典。
  又如朱自清的《春》中的“春花图”,那段景色描写非常美!有声有色,有形象,有动态,用词准确,比喻贴切。阅读时要引导学生“品味”,理解这些词的含义,让作品中描写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也构成一幅春天的图画,使他们有一种美的体验和感受,从而发展他们的审美能力。
  
  2 引导学生发挥想像和联想,体会课文内的意境
  
  联想和想像是读者进入作品意境的必经之路,脱离了这两者,就不是文学欣赏的阅读了。学生往往通过直观的思维深入课文的意境中,真切地感受,尽情地体验。针对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上《老界山》时,我让学生想像一下,当满天的星星与红军的火把连在一起是多么壮观的奇景;当红军夜里睡在狭窄的山腰上醒来时看到的夜景是多么迷人;想像红军在下山时的喜悦心情。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描述大自然的文章,例如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描写北平的秋天,创设了一种萧瑟清冷的意境;朱自清在《春》中描写春花、春草、春风、春雨,创设了一种生机勃发的意境。我在教这类文章的过程中,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听、看、感受的机会,并引导他们多想像、多思考。同时还要教给他们想像的方法,在想像中不断体味文章所表达的美的意境。充分发掘教材本身的特点,凭借熟悉的有关情景让学生展开想像;根据事物的发展,让学生进行推理想像;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合理想像;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再如品读周敦颐的《爱莲说》,除了让学生想像莲的形象美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联想社会生活中具有莲一样高尚品质的人。这是美感的加深,想像、联想愈丰富,感受也就愈深刻,受到的美感教育也就更有价值。
  
  3 培养学生在朗读和表演中体验真情
  
  要让学生感受语文材料的美,这就要实施叶圣陶先生所说的“美读”,通过读,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感觉经验,使学生在语言的流动中感受课文各种形式的美,体验文章的真情。读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范读、播放录音、学生默读、齐读、分角色读、指名读,要根据不同的文体,围绕审美目标,在各个教学环节上施以不同的阅读形式。这里还需特别强调的就是要重视朗读。
  学朱自清的《春》,学生通过诵读能表现出春草的活力、春花的绚丽、春风的和煦、春雨的温馨,品味春天特有的气味,感受到春天的盎然生机。饱含感情的诵读可以让学生找到春天的感觉,有身临其境之感:躺在软软的草地上,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暖风吹过,花香扑鼻;站在满目新绿的田野上,感受绵绵春雨的滋润,同学们会不由自主地喜欢上春天。例如在学《再给我十年》一文时,我让同学们反复朗诵文章中描写景物和人物心理的语句。读得多了,自然能体会作者在绝症来临时的那种恐惧、绝望心情,也能体会出他对这个世界的留恋之情和与病魔作斗争的坚强毅力。这篇文章告诉学生的不仅是与绝症战斗的勇气,更有对生命的珍惜与热爱,因而,学完这篇文章,同学们都深有感触。
  新世纪的课堂,应当是使学生真正成为主体的课堂。这就要求教师要为他们营造环境,鼓励他们主动探索、主动思考,全身心参与。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表演课本剧。例如教学《美猴王》时,课文中有一段关于孙悟空的动作和神态描写,教学时可以在细细体会句子后,让学生进行表演,通过学生的表演可以帮助其他学生体会孙悟空活灵活现的个性。我在上《小巷深处》时,要求学生表演母女相见时的那个场景,当其中扮演养女的一名学生充满愧疚、充满感激的一声“妈――”的喊声之后,全场听课的学生和老师无不动容,其情感体验不言而喻。
  
  4 运用多媒体技术,落实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越来越普及于中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它给学生们创设了一个融声、像、文于一体的认知环境,它把枯燥的文字演绎成精美的画面,它让无声的作品显得更为多姿,更能让学生直接体验作品的美。
  如在讲授《瑞雪》时,如果单纯靠老师用嘴来描述北国下雪时的景色,就显得太苍白无力,而将关于北国雪景图画一一展示出来,就会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美丽的雪景特点。《荷塘月色》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在教学时,运用多媒体资料,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伴随着深情的朗诵与动人的音乐,一幅幅优美的图画出现在显示屏上:淡淡的月光、亭亭的荷叶、袅娜的白花、脉脉的流水,作者笔下那清晰美丽的荷塘景色细致入微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仿佛跟随作者来到了荷塘,完全融入了诗情画意之中。作者那淡淡的忧愁交织淡淡的喜悦的情绪也感染了学生。利用多媒体手段营造的这种教学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情感体验,引起了学生的共鸣,更有效地融入审美教育。
  因此,教师要根据学校的条件、自身的优势和文本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去初步感受文本的形象、情感和意蕴。
  总之,语文教学必须焕发审美光辉,以适应语文学科本身的审美本质,只要认真思索,敢于实践。我们便能将审美教育融入,使语文课真正变为美的欣赏课。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