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思想政治理论课若干教学原则的有效运用】 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原则
 

【思想政治理论课若干教学原则的有效运用】 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原则

发布时间:2019-01-21 04:12:20 影响了:

  摘要:教学原则是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行为准则。根据教学原则,教师能够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综合运用方向性原则、启发诱导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和渗透性原则。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原则
  
  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一定的教学原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不例外。所谓教学原则,是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行为准则,有了教学原则教师才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遵循以下教学原则。
  
  一、方向性原则
  
  方向性原则是反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本质原则。思想政治理论课方向性原则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明确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发展方向,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方向,要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导方向。在教学中坚持方向性原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只有贯彻方向性原则,才能让思想政治理论课充满生机和焕发活力,坚定学生的共产主义信念,激励学生的斗志。
  贯彻方向性原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方向教育。在当前的社会现实中,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不少大学生的共产主义信念淡漠,从而滋生了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还有的大学生受西方国家“西化”和“分化”阴谋的影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迷茫、困惑甚至动摇;有的大学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看成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变质”的社会主义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遗余力地教育学生拥护党的领导和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作为思想和行动的指南。
  
  二、启发诱导原则
  
  启发诱导原则是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后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辩证统一的,教师启发诱导得越好,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也就越能体现出来。
  贯彻启发诱导原则,教师要做到以下两点。
  1.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因为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进程的安排、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以及教学任务的落实都由教师负责;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可以讲给学生听、演示给学生看、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但是学生是否能够看明白、听清楚、想仔细,最终要取决于学生自身积极主动性的发挥。把道德认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更是由学生自己来完成的,教师无法代替。因此,教师的教学活动只有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情况下才有意义,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
  2.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的和意义,树立学习的信心。其次,教师要坚持用正面语言教育学生。正面语言教育要求教师在分析事物时多说事物的“阳光面”,多用正面案例诱导和启发学生,评价学生时多指出学生的优点和特长,并且以此作为学生成功和成长的起点。再次,教师要勇于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在问题的关键处进行点拨,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潜能,使学生学会恰当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教师要善于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心理学的有关内容,运用心理学方法及时疏导和排解学生的不良情绪,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践原则是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把理论灌输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把传播真理和指导学生的实践结合起来,把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放在首位,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锻炼。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是与时俱进的,任何理论对实践活动的指导必须与变化了的实际情况相一致。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兴趣爱好也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因此,教学内容要与变化了的社会现实相符合,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第二,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创新教育的着力点。第三,教师的知识也会陈旧,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并且运用它们去阐释和解决实际问题。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教师要做到以下三点。
  1.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认识是行动的先导,理论知识是学生联系实际的基础。教师在讲授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时,要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加工,要不断地补充、更新、充实理论知识,使教材更加符合当今时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特征,适合大学生的新思想、新观念。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易于“入耳”“入脑”“入心”。
  2.重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第一,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时要重视联系社会实际,要把当前社会上的热点、焦点问题引入课堂教学,指导学生讨论。第二,教师要尽可能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让学生及时交流体验、表达感受。
  3.教师要鼓励和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四、渗透原则
  
  渗透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通过借助一定的载体,营造一定的氛围,使学生在无形之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自觉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贯彻渗透性教学原则的主要根据有两点:一是人的思想是受社会生活的综合影响而形成的,二是道德品质的形成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贯彻渗透原则,教师要做到以下三点。
  1.环境渗透。环境渗透要求教师要优化育人环境。一方面,教师要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人际环境,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相互支持、理解和信任。教学中良好的人际环境不仅是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而且有助于师生形成乐观和开朗的性格,增加幸福和成功的体验,对人生充满信心和希望。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创造良好的空间环境,保证教室内空气新鲜、干净卫生等。
  2.榜样渗透。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坚定的职业信念、崇高的敬业奉献精神等会对学生产生无声的教育力量,因此教师要努力使自己举止优雅、谈吐文明、仪表端庄等。其次,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可供学习的古今中外的榜样人物并介绍他们的事迹。最后,教师要树立同辈榜样,让学生在课堂上介绍自己优秀及成功的一面。
  3.内容渗透。教师可以在备课时,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准备一些视频材料。教师可以在上课前、课间休息时或在临近下课时,在不提出任务要求的情况下把视频资料放给学生看,如《开国大典》《复兴之路》等,这些视频资料能帮助学生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也有助于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唱一首“红歌”、介绍一个改革开放的成就、叙述一件令自己感动的事情等。这不仅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加学生的互动与交流,而且能够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上述这些原则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交叉、互为条件、紧密联系的。教师在运用这些教学原则时要有整体优化的观念,注重发挥它们的整体功能,从而达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目的,落实党和国家培养“四有”新人的教育方针。
  
  参考文献:
  [1]钱焕琦.教师职业道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责编:夏雨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