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依托轻工行业优势 狠抓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依托轻工行业优势 狠抓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19-01-23 03:52:17 影响了:

  摘要:江南大学充分发挥轻工学科专业的优势,注重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基地建设和创新文化氛围的培育,同时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不断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把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贯穿在课堂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全过程。
  关键词:轻工行业;创新人才;创新能力;教学模式
  
  自2001年无锡轻工业大学、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三校合并以来,江南大学突出办学特色、准确把握学校定位,走内涵发展的道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特别重视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创新能力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主要措施如下。
  
  一、依托优势学科,抓学校创新能力建设
  
  1、建设优势学科,凝炼创新方向
  作为一所特色鲜明的高校,我们在轻工行业力争形成国际知名的高水平重点学科。学校以“211工程”建设为契机,大力加强学科建设,促进了学科建设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在“211工程”建设过程中,学校重点建设了工业生物技术、食品科学工程和安全、工业设计创新系统、纤维制品现代加工技术、中小企业管理和发展、轻工过程信息化科学与工程等6个学科群,成立了农产品加工研究院,涌现了一大批标志性成果,促进了学科水平的明显提升。
  
  2、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汇聚创新人才
  五年来,学校在适度增加教师总量的同时,更注重师资队伍学历职称结构的改善和整体素质的提升。“十五”期间,学校着力推行培养“百名博士”和“百名教授”的“双百”计划。近年来,学校在“长江学者”和教育部创新团队等工作方面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学校现已形成了一支以3名院士(含双聘院士2名)、3名“长江学者”、2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等为代表的高层次拔尖人才领衔的师资队伍,所有院系均有较高学术造诣的正教授担任学科带头人,组建教师团队。学校积极做好引智引才工作并建立了相应的用人机制。几年来,先后从国内外著名大学引进“太湖学者”8人,另有外聘教师140多名,形成了一支为我所用的“校外兵团”和“海外兵团”,形成了较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同时围绕人才强校的战略思路,整合全校资源,通过团队优势提高大学的自主创新能力。
  
  3、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构建创新平台
  首先抓基础实验室建设和专业实验室开放,为学生进行学科竞赛与创新活动提供训练基地。学校不断加大基础教学实验室的投入和开放力度,并将实验室开放面从本院拓展到面向其他院系。我校为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搭建平台,在校内建立起第一批6个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电气信息类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机械工程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食品科技大学生创新基地、发酵工程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现代纺织与服装大学生创新实践、设计与艺术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同时,加强综合实验室建设,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学生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创造条件。近年来,学校按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结合本科人才培养和实验教学改革,创新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形成了轻化工特色的综合化学实验、食品工艺全过程大实验、电工电子类设计性实验、模拟性实验(包括商学院各专业模拟实验、法政学院的模拟法庭、教育学院的微格教学实训、设计专业的模拟性创意设计、服表舞蹈专业的表演创作实验)等。通过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大力推广实验教学创新成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目前全校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实验课程总数的85%以上。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的开设,学生查阅文献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大型仪器的操作能力以及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其次,学校利用校园各种资源,特别是优势学科在轻工行业内的较大影响和江南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事业发达的优势,建成了一批较为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目前全校共有300 多个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满足了在校本科生实习与实训教学的需求。
  
  4、丰富科技文化活动,孕育创新氛围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不断熏陶,不断激励,才能使学生厚积薄发,创新型大学需要有一个创新的氛围。学校注重建立以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科技学术与创业活动、知识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课外素质拓展创新培养体系,创造条件让学生尽早参加科研创新活动,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精神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2006年学校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十多年来学校每年举办大学生科技节系列活动,组织科技成果展、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选拔赛、电脑网络大赛等,浓郁校园科技创新活动氛围。另外还根据专业特点组织命题创新设计,如设计艺术专业的本科教学,每年组织命题创新设计,催生出大量理念前卫、创意新颖的好作品。近三年,设计专业本科生在国内外获各类重要设计奖项80余项,其中在江苏省第一届大学生艺术设计作品竞赛中获4个特等奖;在全国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获二、三等奖各2项;获2005年度“全国环艺学会年”金、银、铜奖多项,连续获台湾“光宝”(工业设计)竞赛创新奖,有关设计成果还形成论文公开发表或申请专利。
  
  二、推进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创新人才培养需要顶层设计,分步实施,互相协调,才能取得较好的成效。培养目标定位和服务面向定位确定了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服务方向。为了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专门人才,学校重点采取了下列措施:
  
  1、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创新教学模式
  人才培养目标对整个培养方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校提出“人才培养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既要注重科学素养的形成,又要注重人文素质的提高;既要强调求真务实,锲而不舍的学风,又要强调创新进取,追求卓越的雄心”的指导思想,积极推进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紧紧围绕 “高素质创新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科学设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03年,学校制订了《江南大学修订本科教学培养计划的原则意见》,提出了5项修订原则:一是德、智、体协调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全面提高的原则;二是强化基础、拓宽专业口径的原则;三是知识结构、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原则;四是加强实践,注重培养创新能力的原则;五是全面实施因材施教,注重个体发展的原则。学校以此为依据,于2004年全面制订出符合自身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方案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素质拓展四大环节。在此基础上,优化人才培养过程,积极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如食品学院的“大食品、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人才培养的跨学科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模式、生物工程学院“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班本硕连读(3+1+2) 模式以及产学研合作订单式培养模式、中外合作教育培养模式等,培养了一批高质量的拔尖创新人才。
  
  2、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推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学校以精品课程建设为示范,发挥核心课程的辐射引领作用,推进学校本科课程整体水平的提高,初步建成具有国内高水平大学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近三年,学校对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进行重点投入。在多年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中,学校始终广泛吸收国内外先进教学经验和优秀教改成果,按照学科发展、专业特点和课程设置之间的纵横联系,将相关课程进行整合,扩大基础课平台,增设新的课程,形成了支撑人才培养目标的新课程体系,同时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及时反映当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如纺服学院“宽口径培养模式下纺织工程专业平台课程建设”获得了2004年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设计学院建立开放型课程体系,常态性地组织国际间的合作课程,以解决不同知识点为目标重新调整课程结构,并形成了以工业设计、艺术设计为核心学科向传播学、建筑学、机械学等学科边缘渗透的设计艺术学学科群,构建合目标、有序的跨学科合作为核心的开放型课程体系。建设的“三大构成”、“产品语义设计”、“基础造型”、“图形设计”等课程,体现了多学科资源优势,强化了人才的基本设计技能培养,有效地启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关课程群被评为江苏省优秀课程群,并被“全球设计组织网络课程体系”所选用。国家级重点学科――食品学科多年来积极探索专业设置到课程体系改革,拓宽了食品学科群的覆盖面,形成了以食品科学基础理论研究、食品工程高新技术应用、农副产品深加工和资源利用为核心内容的专业教学体系。
  
  3、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培养学生创新素质
  首先精心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学校按照“加强实践,注重培养创新能力”的原则,设计了科学合理、层次分明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验课程模块、实习与实训模块(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各类实习教学环节以及工程基础训练、计算机上机训练等基本技能训练环节)、科研训练模块(包括课程设计、学年论文、学科竞赛、科技制作、学术讲座等环节)、综合训练模块(包括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和课外活动与社会实践等。除此以外,还将科研实践和发明创造环节等纳入教学要求,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科研训练项目和竞赛讲座等活动,对取得成绩的学生,计入素质拓展学分,并且明确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读满10 个素质学分后方能毕业。其次,学校注重各实践环节的质量监控,出台了一系列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4、产学研合作,使学生直接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学校与全国十多个地市建立了全面的教育科研合作关系,与一百多家国内外轻工知名企业形成了紧密的战略联盟。工科类专业秉承“与企业结合、为行业服务”的人才培养思路,实施“产学研合作实施专项教育,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不断创新和拓展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的内涵。如生工学院与青岛啤酒集团公司等70多家知名行业合作,建立了产学研基地,多位资深教授常年与企业合作,完成了一批国家级与省部级攻关项目,同时也从企业聘请了一批年富力强、掌握行业顶级技术的高级工程师为兼职教授和副教授,合作负责学生的指导。学生在产学研基地直接参与研发工作,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有些学生被产学研合作单位录用,迅速成长为技术骨干。食品学院在国内食品专业率先实施“大学生课余研究计划”,每年公布课余研究的招标项目,并积极与国际国内行业协会和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课外创新实践活动和参加产品研发竞赛,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责任编辑:杨裕南]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