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农村初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初中朗读教学存在之问题]
 

农村初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初中朗读教学存在之问题]

发布时间:2019-01-24 04:06:59 影响了: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式。不论是现在的“新课标”,还是过去的“教学大纲”,也不管是何种体裁的课文,都涉及到朗读。通过朗读,教师不仅可以检查学生对课文词句篇章的理解程度、感情倾向和认识水平,还可以检查学生语文的实际运用能力。教师搞好了朗读,课会上得轻松愉快;同时,还会给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但笔者近几年通过听课发现了在朗读教学中几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一、朗读的时间本就不够充分,教师还一味地扼杀和侵占
  不少人采用的还是传统的讲问教学法,这样的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5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如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1/3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教师就拍掌示意学生停下,马上转入下一程序,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
  
  二、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小和尚念经式”的朗读是教师惯用的朗读教学方式
  甲生读了乙生读,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
  
  三、朗读的参与面窄,那些“板凳球员”正式上场无机会
  不管是检查性的朗读,还是分析、答问之余的所谓有感情朗读,教师往往盯住几个尖子,读来读去,就是那四五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坐着当听众,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现状,怎能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又怎能落实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要求――会读?
  
  四、朗读指导机械匮乏,教师常常对学生 “指手画脚”
  朗读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朗读指导的机械与匮乏,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后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某某语气读出来”,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引导,导致朗读不能熔“导”、“练”于一炉,不能集理解、感悟于一体。有时教师即使有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面的技巧,不重语言环境中的内涵。常听一些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把某一个字(词)读得重或轻些,把某几个句子读得快些(慢些),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所以许多学生一遇到感情比较强烈的句子,就认为该读重些,而不知道有时重音轻读,表达的效果更强烈。
  
  五、只求形式不求实效,教师在讲台上“作秀”
  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一般一节课朗读要安排三至四次,但有安排却未到位,有形式却无多大实效,往往是朗朗书声骤然响起,不到一分钟,又在教师的示意下戛然而止,朗读成了课堂教学的一种点缀,成了教师作秀的道具,试问这样的秀我们还能作多久?
  以上五个问题的存在使朗读教学的应用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它背离了新课标的理念、新教材的内容。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认真分析问题的症结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化解,才能把学生引入最优的朗读情境,有效落实朗读教学目标,让朗读教学重新焕发出应有的风采。
  (作者单位:宁晋县中曹中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