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连结行业企业 有效调配最广泛的社会资源]向青少年广泛有效
 

[连结行业企业 有效调配最广泛的社会资源]向青少年广泛有效

发布时间:2019-01-25 04:56:03 影响了:

  衢州中专,一个崛起的名字。它地处浙西山水名城衢州,在短短的五年时间里,衢州中专实现了飞跃,规模迅猛扩张,质量迅捷提升。   近日,《教育与职业》采访了衢州中等专业学校校长翁孝川。他告诉记者,“职业教育即就业教育”。学校正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紧密联合、连结行业企业,坚持“双赢”、“互惠”的原则,有效调配最广泛的社会资源,在职业教育领域开辟了一条广阔之路。
  
  主动出击 连结行业融为一体
  
  
  现在市场最缺什么样的人?什么职业最紧俏?现代企业需要员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我将什么教授给学生?估计这些问题永远都会是职业学校的校长和教师认真考虑的问题。在翁孝川心目中,问题的答案就在企业和市场,谁与企业、与行业打成了一片,谁就占领了职业教育的制高点。因为,普通学校需要的是一个安静的教室,而职业学校要的则是一潭活水,而活水意味着“新鲜地注入和畅快地流出”。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学校将主动走访联系企业作为重要的工作来做。从2003年开始,学校工作计划提出主要领导每年走访40家重点企业的目标,将对接企业列入工作常规。仅2006年,学校就联系走访了绍兴、杭州、金华、宁波、上海等地的40多家大中型企业,详细调查了解企业、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行业需求、专业对口以及企业文化等,达成合作项目10个。
  “观念决定未来”,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不仅帮助学生们树立了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和就业观,还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创业热情,坚定了他们的创业信心,为今后的就业、创业和服务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灵活多样 探索合作新型模式
  
  采访中,记者获悉,仅实习和就业两项,衢州中专每年就有2000多名学生要面对市场,若仅靠学校就业办的几位同志往外推荐输送,是不可能完成任务的。对此,翁孝川告诉记者,为解决学生实习和就业,学校探索建立了多种新型的办学模式,比如“学校后面为工厂”、“车间近旁有教室”以及“教室即为实训场”等模式。
  相对于学校,企业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推广市场等方面都可以成为学校的依托和后盾,是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可靠保障。在企业建立学校稳固的实训基地,避免了产教脱节的惯有毛病,学生实践能力、适应市场能力、上岗能力有根本的提高;同时,也能减轻学校建设实训场的压力。
  据悉,衢州中专有五大类近二十个专业,除了实验室外,若每个专业都须按高标要求建设实训场,势必牵涉大量资金与精力。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企业资源便成了翁孝川长期以来苦苦思索的问题。2005年9月,“衢州中专模具实训实习基地”在浙江大学永康模具中心挂牌,这是学校在校外建立的第一个真正意义的实训基地,标志着校企合作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如今,学校同企业签署文本挂牌成立的实训基地有近20个,很好地满足了学生实训的需求。
  在建立重点专业校内实训基地上衢州中专寻求了与企业的合作。2003年,衢州中专与宁波服装学院联手,淘汰了几十台家用缝纫机,安装了20台厂标高速机,校内第一个实训场就此建立。现在,实训二楼的服装制作车间颇具规模,可以想象车间启动机器轰鸣的动人场面。“按企业生产模式建设,这里出来的人上手应该毛(蛮)快的。”杭州金鲨服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童优才称。如果说服装实训车间还仅是企业赞助了资金与设备,那么,衢州中专数控工场则是校企一体的结晶。学校与浙江红五环集团共同筹划、设计、建成并营运的集教、产、研为一体的实训基地,既满足了学校学生实训的需要,又成为企业的一个生产车间;既得到了实践训练,又避免了训练耗材;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产生了一定利润。加工部件已由单一件“阀柜”发展到五大系列十八个品种,“校企联合、产教合一、以产养训”的运行模式取得显著成效,月产值已达3万元,大大降低了办学成本。校内基地的建立,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实践教学的需要。
  在2007年衢州中专举办的毕业生招聘会上,有163家用人单位竞相招聘,共提供用人岗位8000余个,学校1600名毕业生参加了应聘,应聘人数与提供岗位数比率将近1∶7。此次招聘会达成的任用意向超过了3000人次,实际聘用率达70%。同时,浙江贝克曼集团、衢州梦家园纺织公司、浙江龙游劳克斯铝轮有限公司纷纷与学校签定合作协议,学校还被确定为贝克曼集团人才培训基地。
  
  物尽其用 合理调配社会资源
  
  职业教育需要社会的关心与支持,多年来,衢州中专多方面筹集资金,改善办学条件。从无到有,从小变大,由大渐强,在发展中,始终得到社会,尤其是企业的大力支持。
  翁孝川向记者坦言,如今,学校在校企合作步入新台阶、走上正轨后更是尝到了甜头。他告诉记者,浙江省义乌市纺织协会副会长、浙江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志卿在了解学校办学情况后,当即表示将投资2.5亿人民币在衢州落户,并与学校建立紧密的联系。此外,申洲国际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马建荣还表示,每年将为学校提供30万元资金,用于双方合作共同培养企业所需人才。
  
  良性循环的校企对接做法不仅为衢州中专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提升就业品位,同时也在改变着衢州中专的办学方向。一方面,迅捷、广泛的信息沟通为学校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提供了依据。从2002年起,学校根据用工岗位需求、行业现状、工资涨落等市场信息,适时调整专业结构,新开设机电、数控、汽车维修、电子电工、营销物流等贴近市场需求的专业,并得到了证明:这些专业的发展形势非常看好,另一方面,信息的便捷与沟通的紧密更改变了学校原来单一的办学方式,催生了“订单”培养、联合办班、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多种灵活的办学形式,给办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浙商研究会建立了沟通交流平台――“QQ群”,每个成员单位都注册了单位名和法人代表,随时发布交换信息,定期开展主题讨论,在有序组织内发挥作用。
  在基础建设、规模扩张、效益和质量有保证的同时,学校又将目光投向了更高的领域――技术和管理的精英。加强专业建设,更新办学理念,提升办学层次。2005年成立了“学校建设专家委员会”,聘请包括德国数控专家毛斯・巴赫在内的省内外著名教授、专家和企业家,为学校的文化建设、专业建设、发展方向制订规划。
  现在,这份专家名单进一步扩大,浙江菲达集团舒英钢、浙江凯达机床有限公司骆一峰、申洲国际控股集团马建荣、浙江加利利科技有限公司李捷、浙江劳克斯集团李文涛、台湾万万集团程启、浙江青年集团庞青年等等,都成为衢州中专的座上宾,学校平稳地完成了从“硬建设”到“软着落”的过渡。
  在翁孝川看来,调配社会资源,浅层的是资金与设备的引入,深层的是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的移植。意识到这一点,他在每一次考察企业时,都会留心学习、揣摩企业的文化内涵,尽最大所能汲取成功企业的营养,并在校本培训中结合学校实际向教职工阐释宣讲。
  2006年3月,浙商理事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民营经济研究会副理事长,浙江加利利集团有限公司兼温州港安国际医院董事长李捷专程来校与翁孝川进行了一次对话。身为知名企业家的李捷对于学校“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十分赞赏,他同时将自己倡导的“信任、分工与价值分享”的现代企业价值观与翁孝川进行了深入交流。
  这次对话让翁孝川又有了新的办学思路,他大胆将“打造高绩效团队”这一备受企业推崇的理念引入了学校的日常管理,极大地凝聚了全体师生的积极性,为弘扬校园文化、提升办学品位、创建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同时也为学生观念的更新、职业素养的提升提供了重要帮助。
  凭借着优异的办学成绩,学校先后被授予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级紧缺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务院扶贫办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科技部农民科技培训星火学校、2008北京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实验基地学校等光荣称号,成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队伍中一个响亮的品牌。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