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寻找心灵的诗意栖居:诗意的栖居作文
 

寻找心灵的诗意栖居:诗意的栖居作文

发布时间:2019-01-27 03:41:43 影响了:

  一、缘起      《荷塘月色》是写景抒情类散文的经典名篇,是作者真实情感的自然流淌。表面上看,《荷塘月色》并不难懂,但真正读懂却也不易,需要用生命去作独特的领悟、探索和发现。著名学者孙绍振说:自然科学或者外语教师的权威建立在使学生从不懂到懂,从未知到已知:而语文老师面对的不是惶惑的未知者,而是自以为是的“已知者”。怎样才能消除学生感觉和理解上的盲点,从已知中揭示未知,从而达成生命的提升,是我上这节课的尝试。
  
  二、过程
  
  在上《荷塘月色》第二课时“读出问题”这一环节时,有一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本文题目是‘荷塘月色’,作者重点写的是月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及荷塘的周围,抒发在心情不平静时游荷塘的感受。为何还要写古时候的采莲盛事呢?”我一直在找寻《荷塘月色》的深入角度,一听到这个问题,我觉得机会来了。
  我首先肯定这位同学发现的问题很有质量,几近课文编写者的高度。顺便介绍旧教材的编写者一度曾把有关《采莲赋》部分内容删去。接着引导学生思考游赏荷塘月色和遥想采莲盛事之间有没关系,如有,是什么关系?从文中哪些句子读出的?
  学生陆续举手,但发言停留在荷花即莲,由眼前荷塘自然联想到过去采莲的热闹等表面上。我提醒学生:“文中两次出现‘忽然想起’,找一找,想想看有何深意?”学生很快我到了“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和“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通过点拨,学生领悟这两个“忽然”绝非偶然,随意拈来,而是作者有意为之,用两个“忽然”暗示自己在心情不平静时所作的两次努力,自然引出游赏荷塘月色和遥想采莲盛事。
  “那么,游赏荷塘月色和遥想采莲盛事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我追问。科代表站起来:“游荷塘月色时作者陶醉在那一片荷香月色中,享受心灵的宁静与自由,但这只是暂时的,‘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作者的心情很快又复归不平静。而采莲盛事却是热闹的,自由欢快的,作者是不是借想像中的热闹来反衬现实的孤寂呢?”我称赞道:“不愧是科代表,读得很认真,分析很到位,我们还能从哪些句子读出荷塘月色并不能让作者彻底忘掉现实的不自由,摆脱内心的不平静呢?”
  片刻后,一学生举手:…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愣愣如鬼一般。’这句话也能看出作者心情不好。”
  “这句话好恐怖,与荷塘月色的宁静朦胧淡雅不相称。”一位学生补充。
  “说得很好,这如鬼一般的黑影将怎么解读,暗合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呢?”我趁势引导。学生沉默,叫了几个学生都摇头。“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呢:这如鬼一般的黑影的确与荷塘月色的意境太不协调,作者为了摆脱现实世界来到这‘另一世界里’,但荷塘月色毕竟只是心灵的暂时的栖息地,无法彻底与现实世界隔绝,现实世界的烦恼阴影随时都可能从心里的某个角落跳将出来。这不和谐的黑影正是作者心灵深处那一丝阴影的浮现。旧版中学教材把这句话删掉有违朱自清原意。”
  我小结:“荷塘月色抚慰了作者的烦恼、疲惫的心灵,但却只能是片刻的,不彻底的,不宁静的情绪再次袭上心头,于是作者开始了第二次的努力,进入想像世界中寻找想要的热闹自由――遥想采莲盛事。”
  “作者是在大自然中无法摆脱苦闷,才转而在想像中得到满足的。”一学生有点迫不及待。“也就是用想像中的美好来消解现实的不如意。”另一学生接着说。
  “很有悟性1”我向发言的二位学生投去赞许的目光,接着追问:“在想像的理想世界里作者不平静的心情是否彻底平息了?”
  “没有,想像的世界是很美好,很自由,但作者又回到现实中,‘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心情还是不好受。”
  我总结:“遥想采莲盛事是作者在孤独冷清的现实世界中的又一次快乐的精神畅游,与荷塘月色一样,都是作者心灵的短暂的栖息地,是作者极力营造的两个梦:与现实对立的陌生诗意的两个世界,现实的荷月世界和理想的采莲古事,两个真正属于自己的、自由的世界,是自我心灵升华的超越世界。与‘偶尔露峥蝾’的现实世界构成对立、纠缠。经过两次的心灵之旅后,作者不平静的心情还是挥之不去,作者不得不面对现实,回到家中。但是,得到栖息后的心灵应该会变得更健康,更有活力。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不平静的心情人人都可能有,时时都可能出现,我们也总是努力寻求种种方法摆脱不宁静。而朱自清先生却以其独特的心灵之旅为不宁静的心灵找到了诗意的栖居。读完《荷塘月色》,相信大家都能为疲惫的心灵找到一个诗意的栖居空间。”
  三、反思
  
  语文是一门熏陶心灵的学科,语文教学是对生命的终极关怀,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生命的提升。散文是内在真实情感的艺术外化,是主体性最强、最“自我”的抒情方式,较之于其他文体,更容易唤起与读者心灵间的对话和沟通。孙绍振教授曾说:“语文教师的使命,要比数理化和英语教师艰巨的多,也光荣得多。数理化英语教师的解释,往往是现成的,全世界公认的,而语文教师,却需要用自己的生命去做独特的领悟。”鉴于此,我在备《荷塘月色》时,极力寻找一种贴近学生心灵的解读方式,反复揣摩文本,多方搜寻资料,努力读出自己的发现和创造。在我与文本展开充分对话的同时,思考着如何引导学生自己与文本对话,努力把自身的文化积淀融合于教学之中,注意循循善诱、逐步深入,提升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让他们试着走进朱自清的内心世界,并对照、反观、提升自己。除外,试图通过这种有别于常规的解读消除学生自以为是的已知,再从未知走向恍然大悟。至于孙教授所说的“那些人所共知的、现成的、无需理解力的、没有生命的知识”就不去纠缠,大胆略去以往必讲的课文的写作背景,心情不平静的原因的探究等等,景与情的品赏,精妙的结构也做了淡化处理,只想在有限的一堂课上“小切口,深挖掘”,试图讲深讲透,以唤起学生入情入境的感受作者的情感,引起深切的共鸣,把语文课上得更有语文味一点,更生活化一点,让课堂成为一潭活水。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