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中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划_我国中学发展规划的统计分析及相关问题研究
 

中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划_我国中学发展规划的统计分析及相关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9-01-28 03:53:12 影响了:

  [摘 要] 学校发展规划现已成为国际教育界的研究热点,成为中小学校管理领域普遍为人们所采用的一个有效平台。本文借助对全国各地50所中学发展规划的统计分析,从现状分析、发展目标、教科研强校、校园文化等方面说明现阶段我国中学发展规划的一般情况。结合统计分析对中学发展规划的相关问题,如发展规划的基础性、发展规划的宏观背景、发展规划中如何渗透校园文化等进行论述,归纳制定中学发展规划需要注意的普适原则。
  [关键词] 中学;发展规划;现状分析;校园文化;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 G47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1128(2008)12-0042-05
  
  学校发展规划(Development Programming for School)已成为国际教育界的研究热点,成为中小学校管理领域普遍为人们所采用的一个有效的平台。学校发展规划为学校适应新课程改革思想、汇聚学校成员及各方共识、分析诊断学校存在问题、帮助学校理清思路、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依据。本文通过对现阶段全国各地50所中学发展规划进行统计分析,说明目前中学发展规划的一般情况,分析诊断学校发展规划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就中学发展规划制定的相关问题做理论阐述。期待通过中学发展规划的统计分析,帮助学校理清制定发展规划的一般思路,制定符合教育发展规律、适应21世纪对人才培养新要求的、科学完善的中学发展战略与规划。
  
  一、研究现状
  
  依据有关教育文献资料,学校发展规划可以定义为:通过学校共同体成员的努力,系统地分析学校的原有基础及学校所处的环境,发现学校的优先发展项目,确定学校的发展方向和教育目标,促使学校自身的潜在资源最大化,按照自己的价值观,提高学校的管理效能,最终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①
  就国内研究状况而言,对学校发展战略与规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许多高等院校通过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或者研究所,组织专门研究人员进行学术性质的研究,主要以制定具体学校自身的发展规划、发展战略、发展环境和实施措施等诸多方面开展研究,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高校发展战略与规划正在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只要领域或者研究课题。和高校开展学校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进展比较,中学领域或者基础教育阶段的各个级别学校的学术性质研究还处在垦荒阶段,并没有引起研究基础教育的学者或者教学一线的实践者的重视。也没有专门的机构和组织来进行这项工作的研究。“虽然我们有长时期关于基础教育学校管理、办学模式、队伍建设、校园文化等方面的探索,但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校发展研究。”② 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由于基础教育阶段在更长时期内缺乏个性化发展的探究,由于具体国情的深刻影响,使得中学阶段的教育少有特色,近乎在千篇一律的模式下运转,这就在宏观背景下缺乏学校发展战略与规划的学术性研究。
  
  二、统计资料
  
  通过各地中学校园网站或互联网,借助各地的人力资源,本人先后得到全国部分中学制定的三年或五年发展规划作为本文的统计分析资料。这些发展战略与规划主要有常州市田家炳中学、马鞍山一中、湛江第一中学、东莞中学、上海外院附属大境中学、广东省梅林中学、重庆市第122中学、长春市第56中学、兰州一中、上海市高级中学、北京市八一中学、北航附中、北京市六一中学、上海市育才中学、南开二中、吉林毓文中学、曲阜市实验中学等50所中学。对统计资料进行分析,依据初步分类,如发展规划中的现状分析、发展规划中的发展目标、各中学在制定发展规划时是否借助问卷调查了解各方面对学校的期许等相关问题作统计分析,以量化数据说明现阶段我国中学发展规划的基本现状,对制定中学发展规划需要注意的问题作一初步说明。
  
  三、统计分析
  
  1.现状分析
  现状分析是指学校在制定发展战略及规划之前,对学校的发展历史进行具体分析,定性及量化诊断分析学校发展的目前状况,了解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优势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也包括对现阶段基础教育发展的背景进行评述,将学校发展放置在宏观背景下诊断学校下一步发展的基础性分析,包括国际教育、国内教育、区域教育及学校教育。
  对50所学校发展规划中现状分析做具体分类统计,其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知,学校在制定发展规划之前,都对学校自身现阶段的教育发展情况进行诊断分析;对国内及学校所在区域基础教育发展现状进行评述分析的分别为12%和24%;一般中学在制定发展规划时没有对国际基础教育现状进行分析。
  借助以上统计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普通中学对其发展规划的制定基本囿于学校自身的分析,较少将学校的发展放置在较宽广的视野去思考,较少对学校的现状从国际及国内基础教育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发展规划的制定似乎是具体学校的孤立事件,反映出一般中学的发展规划缺乏和世界基础教育发展的联系。
  考虑具体国情的深刻影响,中学发展规划的制定在很大程度上是校长办学思想的体现。由此可见,我国普通中学校长一般仅仅关注学校自身的特殊发展,对时代发展对中学提出的要求及挑战关注度较少。中学校长们在应对急剧变化中坚持超前思维教育,学校的发展规划应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学校教育是社会系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独善其身’,也不可能无视社会和时代的要求而‘自行其是’。尤其是我们所身处的这个信息时代,学校教育处于一种全新的社会环境、技术环境之中,更需要教育工作者在自身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中,主动适应时代要求,自觉体现时代特征,在应对社会的急剧变化时坚持超前思维,才能掌握学校发展的主动权。”③
  2.发展目标
  发展目标是指学校在诊断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在了解学校的劣势和优势的判断中,确定学校的优先发展目标,明确学校的办学方向和教育目标,包括远景规划和近期可实现的目标。表2对50所学校发展规划中的目标定位做统计,发展目标包括定位于国际一流、国内一流、示范学校及重点学校。
  从表2可知,学校在制定发展规划中都对其未来发展有清晰的目标定位。有8%的中学将其发展目标定位为国际领先、国内一流,此类中学一般位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基础教育较为发达,和国际交往较多。如北航附中的目标定位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优质名校。即:经过三至五年的努力,把北航附中办成一所教育理念先进、办学特色鲜明、教学方式科学、教育质量一流、校园环境优美、拥有现代化教学设施的优质名校;集国内外先进教育经验之长、汇各类优秀教学管理人才之智慧,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再如,人大附中将发展目标定位于“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创世界名校。”④
  有32%的中学将其发展目标定位于省或市重点中学,如上海中学的发展目标定位:建设一所具有先进与科学的教育理念、不断创新与具有持续示范性的教育实践、充满和谐与进取活力的学校氛围、持续发展的优质教育资源的“上海一流、全国领先”的现代化中学。统计数据说明,中学在追求其发展过程的竞争力,可谓百舸争流。数据说明中学在制定发展规划过程中,对其自身的状况尚需审慎把控,制定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目标定位。学校的发展评价要更加多元化,学校的发展要更加特色化、个性化,这样才能使学校的发展经过规划化发展,特色化追求,最后方可形成品牌化,学校的发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可见,在学校发展规划的早期阶段,对其发展目标的定位是非常重要的。学校是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系统内的事情千头万绪,学校不可能在短期完成所有事情,如果不确立符合自身发展定位,学校的发展会处于一般事务的缠绕和低水平重复的状态,这显然会降低学校管理的效率。
  
  3.教科研强校
  通过科研促进课堂教学,借助科研提升学校发展,已经成为国内绝大多数中学实现发展的主要途径。表3对50所学校发展规划中涉及教科研的内容做统计,包括借助教学强校、强调科研强校及未明确强调科研强校等内容。
  从表3可知,现阶段国内中学已经逐渐认识到教科研对学校发展的推动作用,通过科研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通过科研加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教育科研是教育创新的先导和动力,是促进教师教育理论向教学实践转化的重要途径,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⑤把科研提到学校战略的高度,就是要实行“ 科研兴校” 战略。这就要求学校有促进学校发展、自下而上的教学研究制度,每位教师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改革,有从改革实践中提出的教学研究课题;学校有归纳课题、组织进行教学研究的能力,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划和措施。
  
  4.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师生共同创造和享受的学校各种文化形态的总和,通常包括观念形态、物质形态、制度形态、活动形态,它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具有促进、导向、约束、规范和教育(包括德育、智育、美育和自我教育等)的功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学校师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心理人格、知识技能、行为习惯等各个方面。表4对50所学校发展规划中涉及校园文化的内容做统计,按照强调校园文化和未强调校园文化两个类别进行统计。
  从表4可知,绝大多数中学在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时特别强调校园文化在学校发展中重要作用,占64%;但也有部分中学并没有认识到校园文化在学校实现发展规划中的价值所在,或者并没有将校园文化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占36%。
  
  众所周知,校园文化是学校组织人文系统最主要的因素,它是校园环境文化、校园制度、校园精神三者结合的整
  体。其中环境文化建设为校园文化建设奠定物质基础,制度文化促使校园精神文化的形成,精神文化又使校园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进一步深化。“正是由于这种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的特点,使得校园文化所包含的内容之广、渗透力之强是一般教育因素难以企及的。从这个角度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对促进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的意义也是显而易见的。”⑥
  
  四、学校发展规划的相关问题
  
  1.体现基础性
  中学处在大学之前、小学之后,中学办学育人的活动必须体现出“中学”这个特定教育阶段的规定性,满足中学教育的特定要求。所以,对中学发展规划的制定一定要体现教育的基础性。如何把握中学教育阶段发展规划的研制,可以从人才培养的工作流程、人的潜能开发、人的自我意识形成以及实施终身教育等方面来探讨一下中学发展规划的性质和特征。从前述学校的发展规划统计分析可以看出,中学发展规划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基础性。
  中学教育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发展规划中所有目标、各项标准的设计和制定,各种课程的设置和工作准则,都要体现基础性,都要立足于基础性的要求。基础性并不仅仅是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认知基础,而是指向能够承托起人的长远发展、能够支持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品质的培养。这些品质包括旺盛的求知欲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健康的体质和心理素质等。正如爱因斯坦对自己在中学阶段受到的教育进行深刻反思,提出了“教育应当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视为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作为艰苦任务来承担”,得出了“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的论断。而如何在基础教育阶段激发学生的对自然世界的兴趣则是中学教育永远追求的主旋律。
  中学发展规划的制定在体现基础性的要求,就期待教师肩负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职责,就是在知识和兴趣之间为学生架起一座桥梁。“要培养出可持续发展的学生,就必须具备一支可持续胜任的教师队伍,提供可持续提升的教育。这就是我们在办学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奋斗目标: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造就可持续胜任的教师,创办可持续攀高的学校,实施可持续提升的教育。”⑦
  2.分析发展现状
  在制定中学发展战略与规划过程中,必须对中学教育,或者在更广义上的基础教育发展面临的现状作出科学的分析。从前述统计分析可以看出,中学发展规划中对现状分析较为局限,较少从宏观背景分析学校发展所面临的形势与挑战。这里所言的发展现状分析与宏观背景的关联主要涉及两个层面的问题。
  首先是现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基础教育的要求。当今的世界已经表现为经济全球化、科技世界网络化、产业结构跨国化、金融流通洲际化,国际间的政治和经济竞争,实际上是科技竞争、人才竞争。教育被期待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教育的内容正在逐渐更新,教育方式正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这就要求中学在制定发展规划时,要充分分析现阶段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要充分分析现阶段世界基础教育发展的现状,制定具有前瞻性的发展规划,要紧紧围绕如何培养创新人才而开展学校的各项工作,前述对50所学校发展规划的分析可看出,我国现阶段中学在制定发展规划时视野较为狭窄,对现状的分析过于囿于升学指标的提高,并没有从培养适应21世纪对人才要求来制定学校发展规划。
  其次是学校自身发展现状的分析,不同地域的中学,不同发展状况的中学,其发展任务或者发展重心有所区别。这包括各个学校目前的具体表现如何?学校目前的正确定位,也就是学校现在的成绩和同行学校的比较如何?学校现在的成绩比以往如何?学校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对自身发展现状的分析是学校发展规划的着力之处,只有发现自己的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科学的、有实效的发展规划。
  3.渗透校园文化
  学校文化发挥其育人功能,实现其育人的教育价值,一方面要按照学校发展的长远目标,结合本校的办学理念,除在学校日常生活中注重细节中注意育人的功能外,还应在学校发展规划中制定学校文化的建设规划。正如北京四中刘长铭校长在中国教育学会第二届中国中学校长大会发言时所指出的:“学校进行文化建设,意味着学校领导范式的转型、育人模式的转变,体现了学校领导方式的自觉与主动,是回到了教育的原点。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应把握学校文化的共性与个性,探讨学校文化的教育特质,以文化的方式传播文化。”⑧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受教育的过程,不仅仅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环境对其产生的教育甚至不亚于课堂教学;学生受教育的过程不仅仅是接受文化知识的过程,校园文化对其身心的陶冶起着重要的浸润感染。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校园文化环境之中,受到环境的制约和熏陶,但反过来又影响改造着环境。建设好校园文化环境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的,但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与管理又必须有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才能得以很好实现。所以,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不容否定的。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要提高学生的认识,改变那种认为“学生是被管理的”被动角色,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要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学校的文化环境建设。“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他们就会自觉美化校容校貌,爱护各种教学场所与设施。其次要组织学生学习各项规章制度,理解各项内容,懂得制定制度的目的和意义,坚持各种常规训练,形成自觉遵守各项制度的习惯。再次是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用共同的信念来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理想观、价值观,进而创设一种明晰、积极的校园精神环境。”⑨
  中学发展规划中的校园文化内容要充分彰显各自学校的校训(School Motto)。“校训是学校对办学理念、人才培养要求和学校特有精神的一种表征形式,是一种主观追求。”⑩可见,校训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意向,同时反映了学校的文化特色,也彰显了学校学科建设的重点。从校训可以看出学校的内涵和文化底蕴,可以说校训是学校形象的最好代言、学校的广告词、学校的品牌。从诸多学校发展规划中可以看出,我国一般中学在制定发展规划时还没有很好地诠释校训的内涵,没有在校训的统领下制定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没有将校训作为研制发展规划的核心理念。
  
  五、结 语
  
  中学发展规划作为凝聚学校各方智慧的集中体现,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工具,在我国引起了越来越多教育者的关注。制定一部质量较高,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中学发展规划,一定要充分分析发展现状,科学准确的制定发展目标;发展规划要充分体现基础性、系统性、协同性、持续性、进步性、提高性、特色性、可实现性。涉及发展规划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限于篇幅,只是从个别视角论述了发展规划的相关问题,论文的局限性在所难免。
  
  参考文献
  [1]赵大进.如何制定学校的发展规划.http://www.省略/school
  [2]张作功.加强学校发展研究,促进学校持续发展[J].当代教育论坛,2008(3):8-10.
  [3]吴颖民.中学校长面临的时代挑战与使命[J].中国教育学刊,2008(3):21-48.
  [4]刘彭芝.人生为一大事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
  [5]黄建平.中小学发展的五大战略要素[J].中学校长,2007(6):15-28.
  [6]张作功.加强学校发展研究,促进学校持续发展[J].当代教育论坛,2008(3):8-10
  [7]孙南鑫.新形势下中学教育的发展与创新[J].中小学管理,2008(1):10-12.
  [8]陈龙飞.科学技术与教育现代化[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18-24.
  [9]唐军.关于中学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与管理的几点思考[J].广西社会科学,2001(1):143-146.
  [10]黄泽.校训――引领校园文化的航标[J].当代教育论坛,2007(5):113-114.
  作者单位 北京市育才学校
  (责任编辑 潘静波)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