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反思化学教学中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
 

反思化学教学中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

发布时间:2019-01-29 03:59:54 影响了:

  〔关键词〕 多媒体辅助教学;反思;模式;重难点;   科学性;要素;动画   〔中图分类号〕 G633.8〔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9(A)―0039―01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不能排斥或替代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广大的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所总结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是当前仍不可能摆脱的一种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只能作为“辅助”,是不可能完全替代它的。有的教师认为多媒体课堂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模式所没有的优势,因此每节课必“言”多媒体,特别是公开课或示范课,好象不用多媒体就不能算是一节好课。这种认识过分强调了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忽视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削弱了教师的授课艺术和临场发挥能力,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果一味追求教学过程中的“奢华”,讲究声音、录像、动画和投影,追求知识传授上的“大容量”,最终的结果不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就是把学生搞得顾此失彼,反而降低了课堂效率。要知道,教师特定的教学语言、教态、板书和应变能力是他最大的财富,只有把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师的个人特色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应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应有助于突破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否则就没有必要使用了。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抽象的、难以直接用语言表达的概念和理论以直观的、易于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或把课堂演示实验中有毒的、有危险性的实验通过播放录像的形式演示出来,又或者把物质的微观结构或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这些都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研究的方向。多媒体课堂教学决不能只停留于表面,用电脑屏幕代替板书、用录像代替所有的课堂演示实验都是不可取的。如我们在讲授《晶体结构》这一节时,可设计NaCl、CsCl、CO2等分子的结构模型,通过不同角度的透视、旋转及切割,使学生从课本插图中对晶体结构的平面感觉上升到真实的三维立体空间感觉,既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轻松地突破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三、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具有科学性
  
  科学性是自然科学中首先必须具备而且是最重要的一个性质,离开了科学性,也就失去了自然科学立足的根本。因此我们在设计课件时一定要注意科学性的问题,否则不但起不到辅助教学的目的,还会给学生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笔者曾见过一个胶体的课件,其中在演示胶体的电泳实验时,红褐色的氢氧化铁胶体粒子完全地从阳极流向阴极,而阳极到U形管的中间部分的溶液全部变为无色,这就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四、要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诸要素之间的关系
  
  多媒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主要包含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要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处理好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根据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可知: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主动施教的知识灌输者;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的灌输对象;教材中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多媒体是创设学习情境,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和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所使用的手段和方法。可见多媒体辅助教学不是用多媒体简单地代替教师的传授,而是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突出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功能。只有处理好四要素之间的关系,才能正确定位多媒体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编制多媒体课件不能刻意追求三维动画
  
  多媒体辅助教学只能为实现课堂教学的目的而服务,不能刻意追求三维动画的演示。当前,教师们有一种普遍的认识,认为一个多媒体教学课件中若没有三维动画的演示,此课件的档次就不高,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因为多媒体课件只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应以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为第一要素,如果只是刻意追求三维动画的演示未免有些舍本逐末,况且三维动画也不能替代真实的模型。如在课件中演示乙烯、苯等物质的分子结构,还不如课堂上直接用它们的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来得直接。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和发展,运用多媒体也是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认清当前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误区,才能使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发展少走歪路,也才能真正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