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关于多媒体与历史学案教学法整合的思考:英语八大教学法有哪些
 

关于多媒体与历史学案教学法整合的思考:英语八大教学法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9-01-30 04:09:38 影响了:

  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增加了课堂知识的容量和趣味性,其优点有目共睹。但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历史教学中,也暴露出一些不可忽视的缺陷。   1.削弱了历史的学科魅力
  大容量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资料,可以丰富课堂,但有时也会产生负面影响。有时候,一个课件甚至有50张幻灯片,一节课基本上是老师放映幻灯片为主。学生通常称此类老师为“幻灯片放映大师”,戏称课堂为“电影院”。其实,历史的丰富和生动性,不仅体现在画面,更应表现在睿智、声情并茂、富有感染力的历史语言之中。这是历史的魅力,也是冰冷的多媒体所不能替代的“言传身教”的功能。《百家讲坛》之所以风靡全国,原因除了讲述者独特的历史视角和观点,也在于讲述者优美、丰富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所散发出的文史魅力。
  2.忽视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由于习惯了多媒体教学,有时没有多媒体参与的课堂令学生感觉乏味,亲自动手梳理和整理知识使学生感到困难。毕竟观看比动手和思考要轻松得多。如某教师在处理“古希腊哲学”相关内容时,多媒体课件展示了古希腊所有著名哲学家的图片和资料,有100张左右,一节课不停的“放映”,学生很新奇也很受益。但结果呢?课结束后,学生忘记了大部分内容,更不清楚究竟该掌握哪些知识点。这样,久而久之,多媒体使学生在享受视觉和听觉冲击的同时,思维和动手能力逐渐降低。多媒体可以突出教师的创新能力,而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存在明显的盲点。
  3.忽视对学生个体的关注,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化”
  常见这样情景,公开课上:突然遭遇停电或多媒体出现故障,教师便不知所措,无法继续教学。教师对多媒体越来越依赖,教学手段从而出现“单一化”的趋势。对课堂评价也渐趋简单化,缺乏多媒体的课堂在竞赛中缺乏竞争力。与此同时,充斥大量幻灯片的课堂无法腾出多余的时间关注学生个体掌握知识的情况,实际上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
  “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一直被应用于课堂,在多媒体不发达的时代和地区,更是重要的教学手段。
  1.学案教学法的优点
  学案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实现学生学习的最大效益,最大限度为师生“互动―探究”提供课堂时空 。较多媒体而言,学案有助于学生系统全面地把握知识,形成体系,使教学更有针对性,从而使学习效率提高。学案可以分为:预习、课堂探究与思考、练习巩固和知识链接(拓展知识)四大环节。这种模式能够满足高中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也能满足高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2.学案教学法的缺陷
  关于学案教学也有误区。(1)学案设计的内容容易“习题化”,显得枯燥,应试色彩浓厚。(2)学案设计要求较高,要求能够根据学情设计出个性化的学案,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有一定难度。因此,实践中学案教学法要么缺乏持久性,要么流于形式。
  基于上述分析,若能实现多媒体和学案教学的最优化,则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寻找两者的“切合点”并不容易,有以下几点应该注意。
  1.吃透教材,充分备课
  根据课标要求,精心分析教材,设计教学方法。比如,岳麓版必修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一课要求:识记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伟大成就;感受中国古代手工业经济的辉煌。第一部分以学案为主,学生自主完成;第二部分主要通过多媒体展示大量的图片资料和相关视频(《鉴宝》节目片段)完成。再如,《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一课,条例和线索清晰,侧重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三个知识点的识记和对比,应主要依赖学案完成,课件上展示图片补充即可。
  2.依据学情,适当分配教学手段的侧重点
  学情分析是 “因材施教”的基础,可使教学有的放矢。对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侧重于基本知识的巩固和掌握,以学案教学为主,充分实现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落实,进而引导学生逐步构建知识体系。而对于知识层次较好的学生,应侧重知识面的拓展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可大胆利用多媒体和学案补充视频、音频和图片以及文字资料,学案的设计当以“开放思维”和“能力提升”的问题为主。
  3.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确定教学手段的主次,教学设计切忌重复、累赘或脱节
  多媒体和学案教学法的整合没有一定的模式,需要广大历史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寻找适合不同学生的“切合点”,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洋.浅谈学案教学法的应用,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09年(13)
  [2]史洪保.“学案导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中学历史课程网,2006-3-30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