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19-01-30 04:09:49 影响了:

  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教育。在学校中,和谐教育的重点是和谐教学。适应、协调、促进发展,即和谐。从计算机与教学联姻开始,广大教育工作者就一直在探索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最佳途径,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强调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与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有本质的区别,它是基本理念的飞跃,其最根本的出发点,在于“教”为中心到“学”为中心的改变。整合的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让学生最大限度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树立把信息技术作为强大认知工具的意识,同时也更加关注信息技术对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的影响。信息技术在开展和谐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一线小学语文教学的视角,以新课程标准的设计理念为指导,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作一些理性的思考。
  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活动,都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以保证学生爱学,善学,乐学。学生对学习活动感兴趣了,学习的劲头就足了,自觉性就强了,学习效果自然会好。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媒体数量多,信息量大,覆盖面广,使媒体资料能得到充分共享,并且它具有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的特点,使往日呆板的教学形式变得丰富多彩,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利用文字、图片、动画等多种媒体,多渠道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网络教学也并不是输出的信息量越大越好,因为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是学生接受并能正确反馈的信息量,而不是看接受过多少信息量。因此,在采集、整理信息的时候,我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做到适量、适度,效果第一。如在教学《月球之谜》时,在课堂,我让学生进入“奇妙的月球”,接触适合其掌握的月球资料,学生查阅的兴趣正浓,此时,提出查阅要求:通过网络,你了解了哪些月球资料呢?学生很快有了反馈的信息。这样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教学效果甚好。
  运用信息技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的丰富的多媒体形式的内容,必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训练起到深远的影响。当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被广泛地运用,学生的信息意识形成之后,学生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和提炼能力必将随之提高,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概括能力的提高。此外,教师课件中的大量超链接的运用,特别是网页的超链所带来的便捷,对学生的思维的逻辑性及扩散性的训练得到加强。事实说明:创造思维通常虽不是实验后的产物,但一定要通过科学实验或严密的逻辑推理进行验证。
  比如在讲古诗《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时,多媒体呈现画面:一枝经霜的红叶,在诗人身后还有一匹瘦马,让学生通过见到的景物展开联想,由“经霜的红叶”联想到“秋天”;由“瘦马”联想到“异乡”、“异客”。我们知道,思维是认识能力的核心,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唯有它的参与,才能真正加速和深化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掌握,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声、形、光、色的作用,视听结合,可以深化思维训练,促进学生乐学,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小学生对知识信息的获取,大多依靠直觉形象,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充分感知事物,在抽象的词语和鲜明的表象之间建立起双向联系,从而丰富思维内容。学生在寻求知识的过程中,存在着急待消除的不确定认识,运用多媒体技术,可引导学生对课文句斟字酌,以纷繁中求简,从比较中求真,从而培养起思维的准确性。
  这里要指出的是,表象不能代替经验,一味追求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形象,忽视语言逻辑的作用,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丰富表象,补充教材字义不足方面具有很大作用,单一味补充,不注意“调动”,学生只有依靠画面去理解语言文字,也就谈不上发展想象力,因此,多媒体辅助教学关键在于把握好思维的“度”。
  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而素养的提高、能力的增强,关键在一个“用”字。在运用中领悟,在运用中发现,在运用中创造,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
  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安排的每一个环节与活动,都必须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和完整的系统性。一切从学生“学”的实际出发,删繁就简,集中精力,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容量,加快了教学的节奏,这样就能节约出宝贵的时间,我们将这些时间还给学生,将语文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还到学生的手上,让其自由地进入运用的广阔天地。
  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不能搞闭门造车,应当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训练途径。如片段写作能力的训练,我们完全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或人、或景、或活动的视频,让学生充分地感知后,即兴写作。对于写得好的,通过实物平台马上投在大屏幕上,便于点评,真实直观。此外,在局域网内开展网上聊天,学生互发E-mail及开展基于BBS论坛的专题讨论,都是对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进行训练的有效方式。
  通过“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六一”前夕,让学生利用PowerPoint自办一份“六一”的电子小报(PowerPoint是小学信息课中要求学生掌握的)。让学生将自认为写得好的作文在网上发布,学生想到自己的成果将在网上发布,他们对自己的作品是非常认真及慎重的,要作反复修改及校对,这使其修改作文的能力无形中得到很大的提高。
  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利用信息技术训练学生的朗读有两个好处。
  一是传统的朗读训练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运用信息技术提供的朗读素材可以随意控制,按自己的进度进行跟读、自读、感情朗读,朗读时注意语速、节奏,尤其要符合作者的感情。对于配有画面的课文朗读,可以通过声道的选择,让学生看画面通过自己的朗读体验作者的情感及作者写作的技巧,从而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达到自己期待的效果。如《桂林山水》、《鸟的天堂》等优美散文的学习没有读是不能称得上真正的鉴赏的。对这类课文的教学应充分朗读,体悟作者的感情。
  二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计算机的“录音”功能将学生自己的朗读录下,由学生自己从中去发现问题,矫正读音及情感的处理等。实践证明,这是能促使学生的朗读能力迅速提高的有效措施。首次听到自己的录音,许多学生十分惊讶,他们说:“不可思议,我的声音原来也很好听啊!”学生通过自评和互评的方式,提出改进的方案,再反复录音,反复比较,进步的速度往往是我们老师难以想象的。并且让几个爱唱歌的同学唱了几首录制下来,在学校广播站播放,学生热情很高。我给它起名为:“娱悦式朗读”。
  将信息技术运用于现代语文教学课堂之上,使语文教学由封闭到开放,由线形到网络,由以“书”为本到以“人”为本。我相信,信息技术将在以后的教育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