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博语心声_凌子心声博
 

博语心声_凌子心声博

发布时间:2019-01-30 04:14:01 影响了:

  新的一年,我们为您开辟了一个“花园”:   真情流露教学中的苦与乐是花儿们的种子;   认真反思教学中的得与失是花儿们的肥料;   真诚交流从实践磨练而生的经验与教训是花园里的栅栏;
  以教师博客为土壤,以教者的心声为雨露――
  敞开心扉,倾听“博语心声”,这里是心与心贴得最近的地方!
  
  本期关注博客:思行之林
  博主:林美娟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体育东路小学
  关注理由:虽然我早就耳闻林美娟老师博客的名气,虽然以前我曾读过林美娟老师的一些博文。但是,当栏目这一期选择介绍她的博客时,我再次花了一些时间,认真地浏览了林老师的博客,甚至也浏览了提及她、评价她的博客和为人的其他博客,更进一步了解了这位被称为“很厉害”的女老师。凭着对林老师的感性认识,我觉得“思者无疆,行者无域”这句话也许可以诠释“厉害”一词用到她身上的含义,也更能隐性地体现了解和接触过她的同行对她的敬慕之情。她是一个思者,更确切地说是一个善思者,没有什么可以羁绊她的思想。同时,她也是一个行者,一个在教育之路上不断前行的行者,无论所到之处多么贫瘠,环境如何恶劣,她都坚持用自己的热情、爱心帮助他人。她用自己的能量和光芒,试图照亮她想要照亮的地方!
  
  【博主语】
  我是一个热爱思考、喜欢行走的人,博客“思行之林”记录了我从2005年走过的教育之路。
  “思者无疆,行者无域”。“思行之林”博客,从2005年3月第一篇日志开始,走过了五年的风风雨雨,沉淀了四千八百多篇日志(绝大多数文章都是原创),涵括了教育、教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发表评论总数达七千一百多条,评论总数达一万多条,留言总数五百八十条,浏览总数高达两百三十七万多人次(数据统计于2010年6月8日)。博客内容丰富,主要包括了教育教学的实践、行走录、青海支教录和生活等多个专题共24个栏目,其栏目的设置是生成的,伴随着我的工作和研究内容而随机调整。
  专题一,教育教学类。这方面的内容是博客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学方面,我根据所教不同年段设计不同专栏,譬如“第一册教学实践”、“第二册教学实践”… …在每个专题下,都会细分很多的小栏目,包含了教学设计、课件和大量的专题练习,这些资料多数都是原创的。教育方面,“班主任工作”里记录了我每一个时期对教育工作的思考和实践。
  专题二,书法研究板块。这是有别于教学类的一个教学分支栏目,记录的是我掌握了一种有效的写字方法之后,努力实践和推广的过程。
  专题三,“停不了的笔头”。这是每日不断笔耕的坚实见证。我坚持每天写日记,已经写到一千五百多篇(会一直坚持写下去),此外还有除了每天日记之外的“工作感悟”和“生活随笔”。
  专题四:“行走录”。以最真实的随行游记和大量精彩的摄影作品,记录了几年里我行走西部和户外徒步的经历。行走,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和胸襟,而且影响到我对教育本真追求的信心和决心。
  专题五:阅读笔记。热爱阅读的我也喜欢把自己的读书笔记放到博客跟广大朋友进行分享,其中包括教学类的专业阅读,包括生活阅读,还有跟家长共读的推荐文章。
  专题六:青海支教行。这个板块详细记录了我几年来去西部支教的经过,其中还包括大量的在西部藏区教学的实录,是让东部教师了解西部的一个窗口… …博客的栏目是机动的,会定期进行调整完善。
  博客,已经跟我的人生融为一体,在这里,我是“透明”的,透明的思考、透明的经历、透明的生活轨迹,在这个纷繁浮躁的网络世界里,我试图以自信、真诚的人生态度经营自己的博客人生,就如在博客通栏中滚动的一行文字所述:感恩地活,快乐地忙,贪婪地学,痛快地玩,幸福地爱,积极地游,尽力地帮!
  
  【博文选登】
  听老朱课的思考
  
  今天是(广州天河)部落的一大盛事,老朱是部落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邀请部落的人去听他的课。
  虽然最近我的事情比较多,但太强的好奇心驱使,我还是赶去听老朱的课了。老朱讲的是《毛泽东思想》。
  课的开头,老朱还来了点新花样,让“张张”(部落里的教师)唱《十送红军》,“张张”大大方方地唱出两句,获得了全场的掌声,还得到了老朱的礼物。
  当老朱的投影打出“探究一: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时,我来劲了,好想看看高中生是怎样探究的,准备记录下这最能体现思想碰撞的精彩环节。可是,我失望了,彻底失望了,原来探究只是个“幌子”。题目出示不久,老朱的答案随即显示出来,他读一读,就让学生把内容抄在书本上。一个“探究”过去了,两个“探究”过去了,连点“风吹草动”的影子都没有。
  最后,当老朱让学生提问时,学生沉默一片。当老朱问后面的老师是否有问题时,我忍不住了,站起来一股脑把我的疑惑说了出来。我知道我是“问非所提”,但我还是想把我的最真实的疑惑说出来,不理后果的。
  下楼梯的时候,有个男生跟我搭讪,说我讲话很快,我问是不是他们听不清楚,他说不是。我趁这个机会问了他很多与刚才的课相关的问题,他什么都答不上,完全是那种听话的“乖孩子”,是没有思想火花闪烁的“乖孩子”。
  我不是说老朱的课上得不好,我没有资格评论这方面,因为我毕竟不了解高中历史。我只是从一个宏观的角度来谈谈我对历史教学的认识。
  我们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我们教给学生的东西到底有没有用?为什么要学历史?学历史为了什么?如果真的为了考试而把自己的脑袋变成容器,每天没日没夜地往脑袋里塞所谓的“知识”,而这些东西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跟自己的生活毫无关系,这多么可悲!
  我永远坚持一种认识:任何学习都要跟生活联系!这样的学习才是活的,才是有生命力的!学历史干什么?我的认识就是“以史为镜”,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发展变化中吸取教训,获取经验,培养自己的一种正确看待事物的态度和思维。就好像今天老朱讲到的毛泽东思想之一“走群众路线”。难道这种思想在今天就没有现实意义了吗?难道这种思想跟学生的学习生活完全脱节了吗?我当时跟那个下楼梯跟我谈话的学生举了这个例子,把朱老师看成领导,全班学生就是群众,朱老师讲课,如果他不理学生的学习情况,完全凭自己想怎样上就怎样上,那么他是脱离了群众路线;但如果朱老师能站在学生的角度着想,根据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能力基础,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那么他走的就是群众路线。
  虽然,我举这个例子可能很肤浅,在行家眼里会觉得很可笑。可是,学生有没有一种联想的习惯?有没有一种把知识跟生活联系起来思考的习惯?这些习惯重要吗?无比重要。为什么现在我们培养出来的很多大学生学而无用,根本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教学思想方向错误造成的,这就是一种根源。
  老朱课后说一探究,课堂时间就不够用了。是的,这种矛盾我是遇到过的,毕竟想考高分,很多时候需要应试地做题、背诵、记忆,等等。但是,高中生,自学能力应该没问题了吧?要背的、要做的,自习课可以做呀,课后应该能完成吧?如果把他们的思想火花激活了,他们学习的动力或许会更大。
  我班门弄斧了,稀里哗啦说了一大堆,虽然肤浅,但是字字真言,有得罪老朱的,见谅了!
  
  节选自网友评论:
  by:xuying(2006-10-14 9∶45∶00)
  “学历史干什么?我的认识就是‘以史为镜’,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发展变化中吸取教训,获取经验,培养自己的一种正确看待事物的态度和思维。”
  林妹妹说得真好!
  我厌恶那种传统历史教学,正在尝试改变。
  请大家给我的设计提点意见和建议:
  https://www.省略/xuying/article/632875659878750000/632963624468906250.aspx
  
  by:林美娟(2006-10-14 8∶47∶00)
   呵呵,老朱毕竟是老朱,很欣赏你那一份坦荡荡。没错,高考是你的目标,你做的一切都朝着目标进发。
  你的课,也有我欣赏的地方,譬如一开头的听写,令我耳目一新,当时我在心里就朝你点头了。历史老师能重视学生的写字,这得益于你对高考的全面技能和知识的重视,值得夸夸高考的作用。
  第二欣赏的是开头你对毛泽东思想的三个精髓的图片引入和分析,形象好记。如果不是后面冒出那些“探究一”、“探究二”… …冲刺着我的眼球,打破我的希望的话,就不会有这么激烈的一篇文章。或许我太在乎“真”的感觉了,你既然打出这个口号了,或多或少也应该沾点边吧,可是,我没有找到一丝“探究”的影子,所以有了“受骗”的感觉。
  你能像磁铁一样让学生在乎你的历史课,从这点看,你已经成功了,至于用什么方法,倒无所谓了,邓小平不是说“不论黑猫还是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吗?可是,我担忧的是,真的不要把学生的脑袋封锁成一个储存知识的容器,没有思想火花闪烁的脑袋,不能活用的知识,还有生命力吗?
  
  相关链接:
  https://www.省略/linmeijuan(个人博客)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