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高中物理新课导入课教案 [高中物理课的导入方法]
 

高中物理新课导入课教案 [高中物理课的导入方法]

发布时间:2019-02-06 03:58:33 影响了:

  物理教学需要巧妙的新课导入过程,而且对于整个课堂教学来说相当重要。恰当地导入新课,既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又能扣住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发学生智力,活跃学生的思维,有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导入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让学生对导入语言产生足够的兴趣,在教师的帮助下将注意力转到课堂学习上来。导入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导入前的设计是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1)导入材料要有趣味性, 尽可能新鲜、生动;2)导入过程要有导向性,能自然进入讲授内容;3)导入内容要有刺激性,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4)导入语言要机智、准确、可适当幽默,并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相适应。
  
  实验演示法
  
  通过有趣的物理实验的演示来导入新课,是个好方法。只要小实验选取得当、演示巧妙,可以使学生发生惊奇,产生疑问,从而激起思维,对要学习的内容有种初步认识,启发感性认知。小实验演示容易做,成功率高。许多教学内容都有多个小实验可做,应该选用那些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极便于导入新课的小实验。在实验演示之前,教师要向学生交代清楚从哪个角度去观察,观察哪些现象,如何进行思考。实验演示结束后教师马上根据观察到的一系列实验现象设置问题,问题一定要有针对性,随后可马上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教师可采用鼓励提问法找学生对问题进行回答,同时可进行有指导性的帮助,旨在照顾大部分学生。顺利的解决完问题后便可进入课程主体教学。
  
  刨根问底法
  
  对某一现象,在学生对它还没有透彻理解时,教师有意设置障碍,让学生陷入事先设计好的“陷阱”中,使他们的回答自相矛盾,从而激起思维,为解决矛盾而开始新课的教学。这利用的是学生极强的好奇心和自尊心。
  例如在讲“自由落体运动”时,学生已知由于重力的作用,手中的铅球在放手后会竖直下落,又看到从同一高度下落的篮球与铅球快慢不同(教师演示)。教师可问:“为什么铅球和篮球快慢不同?”学生必然回答:“铅球比篮球重。”教师可进一步追问:“那么,将铅球和篮球绑在一起下落,又会怎么样呢?”此时部分学生会说,它们下落快慢介于铅球与篮球单独下落之间;而另一部分同学则说,它们下落的快慢比铅球与篮球任何一个单独下落都要快,原因是重量更大。教师再进一步问:“到底怎么样?”此时,几乎全体学生都将语塞,不知所措,同时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教师当即因势利导地指出:之所以发生矛盾,问题就在于“物体越重下落越快”这个前提是错误的。接着开始讲新课,学生没有不认真听讲的。这种导入,可以活跃思维,激发兴趣,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
  
  媒体课件法
  
  媒体课件法就是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的方法。有条件的中学都有多媒体教室,只要教师针对教学的内容制作出相应的教学课件,就可以进行现代化教学。多媒体课件将图片、动画有机地展现在屏幕上,声音不断地回旋在教室里。这样教学使得学生对物理过程认识更清晰直观,印象深刻。也可通过多媒体播放学生身边的趣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巧设悬念法
  
  巧设悬念法指的是在导入新课时,提出大多数学生看起来与本课教学内容无大关系,实则联系紧密的典型问题,并能迅速激发学生思维的方法。
  例如在讲大气压强时提出问题:“马德堡半球抽成真空后两边用人拉,每边各用多少人才能拉开呢?”通过该实验的讲述使学生能实在地感觉到大气压强的存在。这样导入,马上使学生进入积极思维,学生兴味盎然,从而激起强烈求知欲。
  
  类比推理法
  
  类比推理是指在导入新课时引导学生由某一特殊知识推理与之相同或相似的另一特殊知识的方法。例如在导入学习“运动的合成和分解”这节新课时,先让学生回忆“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有关知识,提出问题:力是矢量,可以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对其进行合成和分解,速度也是矢量,能用该法进行合成与分解吗?虽然新课未进行,首先通过类比推理,使学生对这一单元的内容有一个总体印象,从而便于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探索,不断充实完善。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
  总之,导入新课的方法多种多样。“教无定法”,在教学中不能生硬地去运用某一种方法,而应以学生为主体,灵活地运用每一种方法,适时地将某些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地调动学生的情绪。只有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开发学生智力。
  导入新课的艺术手法虽然是多种多样的,但最主要之点是教育者在导入新课时,尽可能使学生较少感受到教育者的意图,而又巧妙地渗透新的教学内容,且能较快地启迪学生的思维。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西县新集中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