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发布时间:2019-02-06 04:00:07 影响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发展委员会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今天的教育家面临着一件使人着迷的任务,发现如何在理性训练与感情奔放之间求得和谐平衡。”其中,美育就充当着贯通理智与情感的主要角色。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文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可见,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美育在育人过程中的重大作用。
  美育,也就是用一定的美学理论去指导人们的审美实践,培养人们的审美观点和审美理想,陶冶人们的审美情操,增强人们感知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它明确提出了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任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初中学生对美的发现、识别和体味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正确诱导。那么,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呢?
  
  转变观念,充分认识美育的重要意义
  
  传统的教育观形成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受到严重的限制与束缚。建构主义认为“教学策略是以学习者与情境的交互作用,以主动地建构意义。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纵深发展的今天,初中语文教师要尽快转变旧观念,努力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具备审美素质是中学生基本的道德修养,实施美育教育是教师的重要职责。因此,广大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加强自身的美学知识和审美素养。用美学知识来指导课堂上的语言、板书、体态以及节奏等方面的教学操作,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美学知识,立美育人。
  
  身体力行,做好学生的表率
  
  黑格尔说:“教师是孩子们心中最完美的偶像。”作为美的体现者,教师应有高尚的职业人格、熟练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形象。换言之,教师本身要成为学生形象的审美客体。语文教师有责任在学生审美客体和审美能力之间巧妙地建立一种联系,把学生带进审美的情境中去。
  首先,教师要塑造集仪表美、语言美、行为美和人格美于一体的师表美,成为美的体现者和创造者。这是美育自身发展的不竭动力。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高等师范学校应当用其他方法来培养我们的教师。如怎样站,怎样坐,怎样从桌子旁边的椅子上站起来,怎样提高声调,怎样笑和怎样看等等细微末节……这里,我们就会触及众所周知的演剧方面以及舞蹈方面的技巧,运用嗓子的技巧,音调、视线和动作上的技巧。这一切,对教师来说都是很必要的,如果没有这些技巧,那就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由境入情、情境交融、以情动人,使审美的主体和客体融为一体,师生之间达到一种自然投入、和谐相处的境界。这样,学生才能从教师的教学中获得强烈的愉悦感和形象的审美体验,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审美能力。
  
  挖掘教材,展示语文教学美的内涵
  
  蔡元培认为:“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语文教育家苏灵杨则进一步指出:“语文教学进行美育的广泛性和深远意义,胜过中小学的其他课程,甚至超过了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这是因为语文教材选入了大量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名篇。它们文质兼美,脍炙人口,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它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更肩负着发展和培养学生崇高人格的独特使命。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就蕴藏着无限的美,等待着去发现、欣赏和创造。挖掘其美的内涵,让学生去感知、领悟、评析,从而达到美的熏陶,这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如在初中教材中的《春》这篇散文,作者从春风、春雨、春花、春草以及春天里人们的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大自然的春,为学生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给学生以春的整体美。写春风,从触觉、嗅觉、视觉、听觉等方面,把春风写得有声有色,情趣盎然;写春雨时“密密地斜织着,像牛毛、像细丝、像花针”,把春雨的细密轻盈描绘得形象逼真;用拟人手法,写了“你赶着我,我赶着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的春花;“软绵绵的”春草,在上面打几个滚,也是一种享受;人们“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事儿去。激发了学生对春的喜爱之情,从而产生了对春的热爱,更是对大自然的热爱。
  在语文教材中,美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既有景色宜人的自然美,又有感情淳朴的伦理美。又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句句渗透父子之情。学生吟咏之余,父爱的光彩顿然润湿心田。《藤野先生》中的藤野之爱,宽广博大。它没有民族偏见、种族歧视,这种师生情已升华为人的崇高伦理的典范。这种美的感染犹如春风化雨,能净化人格,重塑人格。课文中的美是多种多样的,教学的方法,亦不相同。教师要引领学生看到和感受到美,教会他们保持心灵的赞美之情和善良之意。
  
  启迪心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及审美理解能力
  
  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每一篇课文都体现着各自不同的美的内容。有的歌咏伟大,有的歌咏平凡;有的歌颂善良,有的歌颂纯真;有的鞭笞丑恶,有的鞭笞奸佞;有的鞭挞落后,有的鞭挞黑暗。这些丰富多彩的语文内容无不寄寓了作者的审美情感。这就要求去启发、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了解人自身,了解人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首先要确定课文审美教育的目的、任务和难点重点。如教授《荔枝蜜》,可确定如下审美教育计划:反复吟诵,了解本文诗情与画意的结合,通过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逐步了解作者托物言志,对社会主义新生活和为之而付出辛勤劳动的人民的赞美。
  其次,要紧紧抓住审美鉴赏的教学环节。审美教育活动由感知到理解,由低级到高级,有已知到未知,有一定的过程和阶段性。审美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作出审美判断。教学中就要引出学生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上。让学生从形象中揭示事物本质,获得深层次的美的感觉,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如,读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要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时间流逝,世事沉浮的怀古之幽情,就必须帮助学生从作品的表层走进作品的深层,把“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联系起来,同苏轼当时被贬黄州不得志的思想情绪联系起来,体会作者对雄姿英发的周瑜建功立业的敬慕,体会作者感慨今昔,由物及人,由人及己,抒发“人生如梦”的心理历程,由此而获得自己的审美感悟。
  (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特殊教育学校)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