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重组并购板块 2007汽车板块:并购暗流涌动
 

重组并购板块 2007汽车板块:并购暗流涌动

发布时间:2019-02-09 03:36:07 影响了:

  合纵连横作为战国时期外交的一种策略,古为令用,依然非常合适,大到国家外交,小到人际关系,皆可使用其思想。何谓合纵连横?战国时弱国联合进攻强国,称为合纵,随从强国去进攻其他弱国,称为连横。战国后期,秦国最大,合纵就指齐、楚、燕、赵、韩、魏等国联合抗秦,此法为苏秦所提倡,但因六国彼此利害不同,秦人又加以挑拨,合纵仅偶尔出现,随瓠瓦解。连横就指这些国家中的某几国跟从秦国进攻其国家,如此不但六国不能团结一致,且可造成彼此的内江。
  当今汽车产业的整全也是如此。
  
  中国汽车产业面临兼并重组的战略选择
  
  
  2006年底出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在第四条明确规定:“推动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组,扩大企业规模效益,提高产业集中度,避免散、乱、低水平重复建设。通过市场竞争形成几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力争到2010年跨入世界500强企业之列。”
  整合是规模化产业特性,汽车行业是一个显著体现规模化产业,按国际水平一个汽车企业年产量为20万辆才能达到盈亏平衡点,30万辆才具有竞争力,25万辆才不会有被兼并危险。2004年中国汽车总产量为507万辆,相当于发达国家汽车行业一个大型跨国企业年产量,却拥有100多家整车厂,规模经济性相当薄弱。
  随着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买方市场出现,产能过剩加剧,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价格战不断出现,直接削弱企业的利润。在激烈竞争面前,成本控制不力,盈利能力差企业首先面临到生存的压力,利润的减少制约企业市场开拓和扩大再生产,市场影响力不足造成产销量降低,进而加重利润滑坡,形成恶性循环。而竞争优势明显企业凭借其成本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定价优势,在市场竞争中能享受到额外收益,需要通过兼并收购扩大生产规模,摊薄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抵消产品价格下跌造成不利影响。行业兼并重组成为双方目标。
  中国汽车工业要参与国际竞争,没有若干家具有一定综合实力的大集团的支撑是不可想像的。加快产业重组,尽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迫在眉睫。
  
  未来五年汽车业整合成定势
  
  近日,美国咨询公司毕马威的一份年度全球汽车行业调查显示,面对产能过剩问题以及随之而来的消极利润展望,全球汽车行业管理者预计未来5年里,汽车行业经济将有所衰退,其中一些公司将选择破产,而其他一些公司则将寻求合并或结成联盟。
  毕马威的这项调查访问了全球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中的1 50位高级管理人员。调查发现,他们大都预计未来5年里全球汽车制造商、一级供应商以及二、三级供应商之间的结盟、合并和收购活动将增多。
  按地区来看,81%的亚洲管理者预计未来5年全球合并和结盟活动将增多,其次有58%的北美管理者持此观点,再次是东欧的管理者,占56%。只有在西欧,持此观点的管理者相对较少,只有32%的调查参与者预计全球结盟、合并和收购活动将增多。
  毕马威汽车行业部门负责LDaron GLfford表示:“汽车行业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这个时候适合合并,而不适合扩张,因为很多人预计全球产能过剩将超过10%。合并的原因很明显就是精简机构和降低成本,以及通过新业务机遇增加营收。”
  稍超出一半(57%)的管理人员认为,未来5年里汽车行业中的结盟将比合并和收购更重要。
  当前世界汽车格局可分为美国板块、日本板块和欧洲板块。对于全球汽车业而言,2006年是不寻常的一年。这一年,美国汽车市场上,美国汽车巨头在日系企业面前节节败退,一向自恃很高的美国车企,在残酷的现实中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整改,为脱困和扩大盈利对公司人员、产能和生产计划进行大调整,重组、瘦身、增强计划仍在继续,而到了2007年,美日各大汽车公司的调整将更加剧烈。
  毕马威的调查结果如今似乎已经成为一种现实趋势,随着购并、重组之风愈演愈烈,美、日、欧这种地域板块的划分将逐渐被模糊化。全球汽车业也将进入纵横交错的时代。
  
  整体上市将成整合主流
  
  国家关于整体上市政策给汽车行业重组做大有力支持。央企旗下上市公司业绩表现与央企整体盈利能力严重不匹配成为市场很不和谐色块。剔除ST后央企下属A股公司2005年三季度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仅有3.42%,而全部央企去年净资产收益率高达9.7%。为此支持央企通过增资扩股、收购资产等方式把优良主营业务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促进A股市场的健康发展。
  将优良资产注入上市公司途径是让具备条件央企整体上市。央企如具备条件能够整体上市,就干干净净往市场推一个上市公司;一时不具备条件企业,部分上市,逐步实现整体上市。上汽拟定向增发注入母公司核心资产就是整体上市思路下产生。上汽资产注入计划一旦实施将快速扭转公司业绩增长乏力局面。
  
  内外资并购双管齐下
  
  从成熟市场经验看,汽车并购在国际市场上方兴未艾,全球汽车工业寡头垄断格局已经形成,并有进一步强化趋势。全球将仅存5~6家整车制造跨国公司,即400万俱乐部,其他非俱乐部成员将不能独立生存。
  此背景下中国汽车行业开始外资并购以及内资并购之举。中国轿车三大主力一汽、东风、上汽,以及微型车主要厂商长安、昌河、柳微和哈飞均引入外国合作者,各地中外资汽车制造商之间的股权并购、资产重组案例不断涌现。如江铃汽车在福特汽车注入新车型、新技术后取得领先其他对手成绩。内资并购方面相继传出上汽重组金杯通用、中航科工整合哈飞与昌河、长安收购江铃,上汽重组重汽和南汽、长安重组中兴、奇瑞并购一汽扬子等。
  2006年底,上海汽车集团成功获得韩国双龙汽车的收购权。这是新人《财富》全球500强的上汽集团的又一惊人手笔,也将是我国汽车企业首例海外收购。据测算,上汽收购双龙48.92%的股权,价格可能接近5亿美元。此后,上汽若在股市继续购入双龙的流通股,就能在不久后以超出50%的持股比例控股双龙。用上汽集团总裁胡茂元的话说:“在进入全球500强后打出的这张收购‘牌’,是上汽跨出国门、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从而壮大自己的重要一步。”
  股市方面的动态也更加说明了汽车并购这一大趋势:G金盘拟向海南汽车发行股份以购买海马汽车及研发公司股权;上汽集团拟以定向增发形式将核心资产注入G上汽;同时神龙汽车拟重组武汉塑料中航科工拟将下属的东安动力和昌河股份合并,并在国内A股整体上市。一股汽车并购大潮正在资本市场暗流涌动。
  
  海外并购将多出现在零部件厂商领域
  
  有专家预测,随着国家产业政策支持、鼓励、促进国内汽车企业到海外设厂,2007年中国整车企业在非洲、拉美和亚洲其他国家等新兴市场的海外并购活动有所增多的同时,中国汽车企业海外并购可能会更多地出现在零部件厂商领域。
  中国大量的零部件企业都在考虑出口或正在进行出口模式的尝试,而部分较大的零部件企业集团已经踏上了跨国并购的征程。以万向、福耀、华翔、东风为代表的中国零部件企业将收购目标瞄准了处于困境中的德尔福、伟世通以及其他欧美零部件企业,其目的是进入跨国零部件第一阵营,快速成为海外市场的OEM供应商。
  据有关信息显示,目前开展海外并购汽车零部件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是民营企业,在相关领域已经营了较长时间,在所属细分产品领域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要使中国大多数汽车零部件企业走出去并购国外零部件企业,还要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零部件行业不能只追求表面的风光:数量增长很快,但是产品技术含量低,出口附加值低,市场OEM比例低,因此中国的汽车制造商需要通过并购海外企业获取更好的技术。当然,海外并购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出口受到国外诸多限制,包括各种贸易壁垒,要绕开这些限制,进行海外并购是一条捷径。
  有专家提醒,出口经验对那些即将走上海外并购之旅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来说是相当重要的,相关研究表明,经营成功与否和前期的出口进入直接相关,在目标国建立分支机构如果没有早期的出口经验,成功概率较低。
  在近期汽车业的破产重组案例中,全球第二大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德尔福堪称典型。2007年1月,德尔福将公布一个完整的、涉及各项债务解决方案的破产重组计划。德尔福的重组有望出现重大转机,其北美业务有望因此结束破产保护状态。去年12月18日,德尔福曾发布一份声明称,它已获得Appaloosa Management和Cerberus Capital Management两个私募基金牵头的一个投资集团的注资承诺,按照这个承诺,该投资集团将以购买优先股和普通股的方式向其注资34亿美元,协助其脱离破产保护。
  未来5年内,或许还将上演更多的兼并重组大戏,我们拭目以待。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