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二战中的“特殊船”】 二战英国船
 

【二战中的“特殊船”】 二战英国船

发布时间:2019-02-10 03:59:42 影响了:

  二战时期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妄图建立辐射中国、朝鲜、东南亚和太平洋中西部岛屿的“大东亚共荣圈”,其狂妄的资本就是战前名列世界第三的强大海军,然而在上述地区攻城拔寨少不了陆军参与。在急于抢功的狂热情绪下,日本陆军竟然主导开发了一系列舰艇,比如本文主角“神洲丸”登陆艇母舰。
  
  陆军主导的登陆舰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如何将陆军运到海外扩张就成了一个“难题”,由于陆军和海军的官僚体制、历史恩怨和争夺资源的缘故,两者难以密切协同。于是陆军内部就设立了“独特”的兵种――船舶工兵,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期间的登陆战靠征用大型民船,装上起重机,大船在浅海将小艇放入水中,然后在船舷放下绳梯网,让步兵由此攀爬换乘。这样登陆必然效率低且极度危险,只能勉强应急。1932年日军在上海挑起“一二九事变”,动用船舶工兵为登陆先锋,最后虽依仗实力绝对优势获胜,但抢滩登陆时也吃足了苦头,促使日本陆军提出了新型登陆舰规划:排水量大,能携带并迅速出动登陆艇和战车,能在甲板上用弹射器起降飞机,能用大型起重机不靠港时完成吊运。单看性能要求,颇有几分现代两栖攻击舰的意味。
  这型日本陆军订货的奇特登陆舰于1933年4月8日动工,次年12月15日交付。当时作为日本陆军最高机密。所有参观建造过程和竣工典礼人员需要陆军大臣签字许可,代号“GL丸”(GL即God Land,隐喻日本扩张野心――神洲),制式名称为“陆军上陆作战母船”,对外称“特殊船”。
  
  本舰早期任务规划是:将两个大队约2500名精锐步兵及武器运载到浅滩,换乘舰上搭载的约40艘登陆艇抢滩突击;出动舰上至少10架战斗机,侦察机压制滩头,首部船体结构专门针对美控菲律宾的宽阔浅海沙滩设计,可见日本此时已将美国设定为主要假想敌。
  综合日本不同资料,本舰规划指标为:满载排水量8100~8600吨之间,航速约20节,武备有旧式75毫米高平两用炮4门、20毫米机关炮4门,为方便登陆物资和飞机调运,配备20吨起重机2台、5.5吨吊车4台、30吨牵引绞车1台、20吨绞车2台,最多投送轻型轰炸机6架和九一式战斗机6架。
  本舰并不是全通甲板设计,1个高约7米的上层建筑横贯当中,这个上层建筑还分为两层。建筑下层高2.2米,主要为舰员和登陆兵居住舱,大概可容纳官兵600名,至于按陆军规划紧急搭载的登陆兵,只能在“为帝国无畏尽忠”的激励下,住在条件艰苦的飞机库甚至露天甲板上。建筑上层是本舰最绝密之处,号称“马栏甲板”(即运送军马的马厩),实际上是秘密机库,计划容纳九一式战斗机6架和九七式轻型轰炸机4架,机库后方还有一个预备整修间,可容纳拆散的补充飞机3架,也可进行中等维修。
  上层建筑顶部最前方设置观察装置,最后方竖起一根小烟囱,其余面积构成了长90米、宽19米的平坦空间,应该是供飞机降落之用,也可在此停放8艘小型登陆艇。有意思的是,日本人担心这样与众不同的设计太引人注目(尤其要骗过假想敌美国的空中侦察力量),干脆在上层建筑顶部支起假烟囱,平时以此冒充“补给船”,战斗前拆下来。
  甲板下空间主要搭载各种登陆艇,设计搭载20艘“小发”(全称“小型发动机艇”,航速9.5节,可运载35名士兵或3.3吨货物,有1挺7.7毫米自卫机枪)、10艘“中发”(全称“中型发动机艇”,艇底安装浅滩防护铁轨,可运载60名士兵或10吨货物)和7艘“大发”(全称“大型发动机艇”,航速约8节,可运载70名士兵加15吨货物,或20名士兵加1辆轻型坦克,有2挺7.7毫米自卫机枪,战时可加装25毫米机关炮)。另外,抢滩突击时也有可能搭载装备57毫米炮的“装甲艇”。“小发”和“中发”直接用吊车、起重机送入水中,而舰内部设置进水作业区,在此将“大发”拖到涂满油脂的滚轴滑道上,以30吨牵引绞车拖曳到活动翻转台上,让台板在重力作用下翻转对接固定下斜7度的滑台,“大发”顺滑台通过2扇尾门滑入水中。为方便入水,设置压载水舱,可让船尾临时下沉1米左右。
  令人骇异的是,日本陆军为了多运登陆兵,竟然初始规划用30人驾驶,后来这个设计思路带来了无尽的烦恼,隐患多多。
  
  侵华与改装
  
  1937年8月13日,日本在上海扩大侵华战争的同时,继续向华北增兵。当日“神洲丸”出动“大发”12艘、“小发”26艘、“装甲艇”4艘,在渤海大沽港外抢滩登陆,结果首次作战行动发生了登陆艇发动机起火、人员落水失踪的闹剧,算是出师不利。
  11月5日,“神洲丸”运载抢掠来的中国渔船上百艘,率领一批登陆舰艇,运载2个师团以上兵力在金山卫抢滩突袭。由于上海是国际大都市,这也让“神洲丸”首次曝光在世人面前。但日本陆军实际使用中难以兼顾小艇登陆和飞机支援,除登陆前2个月起飞了1架九四式侦察机,其余时间都用机库和上层建筑顶部甲板搭载登陆士兵和登陆艇。之后又于1939年2月在海南岛、1939年11月在南宁钦州湾登陆侵犯。
  一系列侵华登陆作战中,“神洲丸”展现了日本陆军不切实际的高指标要求尽显恶果,其实早在1935年登陆演习中就发现在运载飞机同时,登陆兵的生活、作战支援设施严重短缺,战斗力消极影响很大,能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守军抗登陆能力较弱。至于“30人驾驶”更是不切实际,最终老老实实改成近500人,而这又导致搭载登陆兵不足。1937年“神洲丸”进行了舰载机的起降训练和实战考验,却发现飞机降落很不安全,还造成军舰重心偏高,于是陆军高层决定将飞机弹射器暂时拆下,作战前再临时加装,省出的空间用于改善登陆兵和物资搭载条件。
  1937年5月“神洲丸”入厂改装,期间因为侵华战争急需,从工厂应急出动参战,以致工期拖延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才基本完工:除了把弹射器变为可拆卸式,还增强侧舷水下防护。在12毫米厚的钢板隔壁上加装两层25毫米的强化钢板,顺便缓解了全舰重心过高的问题。此时陆军提出增强防空能力的改装建议,结果脑子里还抱着“舰队巨炮决战”不放的海军高层嗤之以鼻,使“神洲丸”暂时没能把握住海军舰艇发展趋势。
  
  成败太平洋
  
  1941年12月4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前3天,“神洲丸”率领26艘运输船南下,满载第5师团登陆马来半岛,攻克新加坡,接着直指日本在东南亚核心战略目标――荷属东印度群岛(今印尼)油田。
  1942年2月18日,“神洲丸”带领56艘运输船,运载第16军前往爪哇岛,23日夜23点多在爪哇岛巽他海峡登陆。忽然,美国重巡洋舰“休斯顿”号和澳大利亚轻巡洋舰 “佩思”号急速杀来,不顾己方弹药不足,全力轰击日军登陆船队,203/152毫米火炮连番激射,击沉击伤日军运输船多艘。日本海军护航舰队实力远胜美澳军舰,当即凌厉反击,共2艘重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和13艘驱逐舰四面包抄,炮火齐鸣,85发鱼雷从四面射出。然而,日本海军和陆军之间很少进行夜间条件下的跨军种应急训练,陆军运输船向海军护航舰发出汇报敌我位置的信号,竟然联络不畅。日本驱逐舰“吹雪”号1发鱼雷射出,1艘7000吨左右的运输船被误炸成两节,日本海军被迫一面开炮一面冒着己方炮火接应落水人员,场面混乱不堪,最后竟然连近万吨的医院船“蓬莱丸”也成了日舰胡乱发射鱼雷的牺牲品,本来受国际战争法保护的医护人员却伤亡在己方炮火之下。
  “神洲丸”并未幸免,由于它在登陆舰群中外形特异,美澳军舰在照明弹帮助下对其集中火力。“神洲丸”拼命左突右闪,奇迹般地在狭窄港湾内躲开炮火,不料右舷中央突然激起巨大水柱――日军“最上”号重巡洋舰发出的鱼雷打中了它。幸亏水不深,“神洲丸”虽然右倾下沉,但搁浅在礁石上,逃过一劫,但仍有上百人被淹死,运载电台全部损失。坐镇舰上的第16军军长和副官刚套上救生衣就被抛进水中,勉强抓住块木板,在满是油渍的海里泡了3个多小时。战斗结束后两人带着大多数登陆兵和船员上岸完成占领任务,滑稽地“祝贺登陆成功”。之后日本海陆军一番博弈,本次舰船损失记在了盟军头上。
  日本陆军舍不得放弃这艘“特殊船”,不惜工本地拖回日本修复,顺便拆掉了掩耳盗铃的假烟囱,并根据战场环境威胁,在舰面首尾添加高射炮以强化防空,使其改装后共有76毫米陆军野战高射炮6门、20毫米高射炮4门、高平两用75毫米野炮1门。但“神洲丸”改装完毕是1943年10月31日,已经没有什么突击登陆的机会,只好长期为岛屿守军运送补给,在1944年6月还跟己方医院船碰撞,引爆了舰上深水炸弹,不得不再次被拖回大修。
  1944年12月,日军决定在菲律宾拼死一搏,“神洲丸”运载增援部队上阵,26日登陆马尼拉。那时马尼拉的天空早已对美军开放,“神洲丸”在少则数架、多则数十架的几批美机空袭下,一边对空射击,一边兔子般四处窜逃。周围日本海军护航舰艇似乎是愧于当年误伤,拼死用防空炮火阻拦美机,甚至主动冲上去挡鱼雷挡炸弹,使这艘体大行缓的登陆舰侥幸没被空袭重创。据说战斗期间,附近海面探出了美国潜艇潜望镜,但就在美国潜艇还没发动致命攻势前,“神洲丸”放下的尚未收回的“装甲艇”奇迹般地观察到了潜望镜,一边用尾部的发烟装置制造烟幕掩蔽,一边用57毫米炮朝潜艇大概所在拼命射击,虽然并无战果,但总算小心为上,保证了母舰安全。本来针对美军鱼雷艇研发的日本“驱逐艇”此时并未见到预想中的目标,于是警戒四周,还无规律地高速巡航,企图“威慑敌潜艇”。不过总的来看,这次“神洲丸”幸运地得保不失,主要在于实现了跟轻型护航舰艇的通讯协同,对于陆海军势不两立、军舰向来单打蛮斗的日军来说,算是一次“突破”,虽然无关大局,但也展示了体系协同的力量。
  次年,1月3日傍晚,美军航母舰载机大批空袭台湾,“神洲丸”这样的大型运输/登陆船成了美军首选目标。从高雄港紧急往外冲,侥幸躲过首轮空袭,然而22点45分,美军50余架舰载机袭来,“神洲丸”虽然拼死击落1架飞机,但本身至少中弹十余发,引爆了船内弹药,燃起的大火使其失去行动能力。23点50分,正在搜救飞行员的美国潜艇“金吉鲈”号向“神洲丸”补射6枚鱼雷,将其击沉于台湾左营外海。
  
  怪船之思
  
  “神洲丸”在世界两栖作战舰艇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于日本陆军而言,确实创造性地实现了本身需求,与今日的船坞登陆舰等大型两牺舰艇颇有共同之处。然而对日本军事力量整体而言,这艘“特殊船”堪称其“战败注解”――军种之间门阀森严的僵化体制、盲目追求高性能指标的急躁心理、资源短缺导致难以形成规模效应、面对既有成绩而固步自封……总之,日本二战彻底失败有种种必然的深层原因,绝非几件不成熟的“先进武器”所能扭转大局。
  相比之下,美英等国清醒务实地发展了两栖登陆舰艇和航空支援力量,无论是强化重装备输送能力的LST坦克登陆舰,还是廉价灵活的改装护航航母,都将自身专业性能发挥到较高水平,互补配合下发挥了巨大战斗力。这种强调体系配合、注重效能可靠的发展思路为好大喜功的日军所短缺,也更值得后人借鉴。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