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农村新社区:让村民变市民|村民和市民的区别
 

农村新社区:让村民变市民|村民和市民的区别

发布时间:2019-02-21 04:34:17 影响了:

  前不久的一天早晨,在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徐家沟村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计生专干易华正在打开电子显示屏,添加计生新信息;物业办的工作人员正在打扫小区卫生……易华高兴地告诉笔者:“以前真不敢想象我们能住上和城里人一样的楼房。现在,小区里不光能健身,还有卫生所、综合服务社、农家书屋,别提有多好了。”农村新社区,已经成为农村与城市管理和服务对接的桥梁。
  
  新发展催生新思路
  
  近年来,茅箭区通过改造农村新居,先后建设了15个村民安置小区,村民全部住上了单元楼,农民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转变。
  怎样让村民在集中入住小区后享受到新的服务模式,成为茅箭区委、区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区委、区政府转换思路,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高度,积极开展农村新社区建设工作。特别是从2010年十堰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的意见》出台以来,茅箭区加快进度,按照“抓试点,出亮点,全覆盖”的思路,将农村新社区建设纳入到茅箭区一号文件,成立办公机构,建立党委政府领导、部门协同、村级组织配合、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推行以奖代投的优惠政策,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南部山区的大川镇大川村、东部经济开发区的徐家沟村和鸳鸯村、武当路街办的堰口村这4个村作为试点,实行民政、住建、人社、商务、卫生等区直部门对口包联,为全区农村新社区建设探索了新路子。
  
  新模式展示新面貌
  
  农村新社区不是简单的“农村+社区”,而是在不改变农村自治组织性质的前提下,把城市社区的服务和管理方式向农村延伸,实现城乡一体,让农民享受和市民一样的服务。
  新社区首先要有新面貌。茅箭区从抓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入手,结合群众实际服务需求,着力推进服务设施、运行机制和服务体系的配套完善。在服务设施配套方面,按照“党建阵地进社区、便民服务进社区、廉政文化进社区、文化教育进社区”的“四进社区”要求,通过新建、改建、共建等多种形式,整合村内资源,建设标准化的社区服务中心。4个试点村累计投入资金近千万元,配备综合服务室、物业办、一站式服务大厅、卫生室、警务室、计生服务室、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等必要的办公服务设施。同时以综合服务中心为主体,配套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幼儿园等服务站点,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服务设施网络。在社区内部运行机制方面,结合农村实际和农民群众办事特点,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将为民服务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对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作息时间、办事流程、服务标准等进行规范,统一挂牌上岗;修建公开长廊,实行党务、村务、财务、事务、廉政、平安创建、科普全公开,编制了《办事服务指南》,安装电脑、打印机、LED 电子显示屏、电子触摸屏,对各项政策和代办服务项目实行公示,实行电子化服务。在服务体系方面,重点开展党群事务、民政残联、劳动保障、计划生育、治安民调、文明创建等服务项目,实行一站式服务。
  
  新服务促进新发展
  
  推行农村新社区建设,搭建政府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向农村、向基层延伸的高效平台,促进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试点村以服务为主题,以改善村民生活方式为重点,全面启动环境建设、村民服务、平安综治、卫生创建、文体教育“五民”工程,先后投入资金800多万元,改水、改电、改路,完成3.2万平方米宅间路硬化、彩砖铺设。建设1.2万平方米室外农民休闲广场,全面开展村民素质教育,组织32 支农民读书、歌舞等文体活动队伍。加强物业管理和平安创建,物业办、警务室、民兵连、义务巡逻队、物业专管队一应俱全,配置了垃圾车、垃圾桶,保洁员全天候不间断地进行保洁。
  推行农村新社区的建设,强化村民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意识。公开长廊、电子显示屏、明白卡拓展了民主监督的形式和范围。党员多功能服务中心、村民议事厅的建设,使得党员和村民代表能够集中议事、评事,民意更加畅通,“一会两票”民主决策更加健全。
  据统计,近年来,4个试点村共计招商引资62家企业,特别是大川村100亩观光生态农业区成为新的发展点,村办五星级东城宾馆等未来3年的发展蓝图引人注目。有了经济基础,党建更具活力。村党组织坚持以人为本,出台一系列村级惠民政策,得到了村民的积极响应,一大批中青年村民迫切希望加入党组织。仅2011年,4个试点村就有19人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