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从“凤凰牡丹”看民间美术创作思维 民间美术中牡丹的寓意
 

从“凤凰牡丹”看民间美术创作思维 民间美术中牡丹的寓意

发布时间:2019-04-03 05:42:53 影响了:

  摘要:“凤凰牡丹”作为中国民间吉祥图像系统中的经典,跨越了时代、地域、民族的阻隔,千百年来一直绽放在我们的民族文化之林中。通过对“凤凰牡丹”造型及色彩的研究,我们可以管窥民间艺术家创作吉祥图像时丰富的创作心理及审美心理。研究民间美术创作思维,既是我们研究民族文化成果的必然,同时也是启发当下设计、传承民族文化的需求。
  关键词:凤凰牡丹 民间美术 造型
  “凤凰牡丹”作为中国传统图像母题,无论在宫廷还是民间,都是极受欢迎的图像组合。她们曾登上皇后的凤袍,也曾是达官贵人们门楣上的常客,最终在民间获得了最大的生命活力。几千年来,这一组合一直在普通民众手中盎然地生存着,甚至成为民俗的一部分。如在一些地区新娘出嫁,所坐花轿都要挂绣有“凤穿牡丹”“福禄鸳鸯”的轿帘;新房里照例要贴上“凤凰牡丹”的剪纸,嫁衣、喜被上也要绣上“凤戏牡丹”的花样。“凤凰牡丹”的造型多种多样,作为民间吉祥图像系统中跨地域、跨民族、跨时代的经典,我们可以从它入手管窥民间艺术家创作吉祥图像时丰富的创作心理及审美心理。研究创作思维,既是我们保护民族文化成果的必然,同时也是启发当下设计、传承民族文化的必然。
  一、造型中的“道”
  “凤凰牡丹”只是简单的母题,而具体的艺术品却是丰富多彩的。“凤穿牡丹”“凤啄牡丹”“凤戏牡丹”“凤栖牡丹”“凤喜牡丹”“双凤牡丹”“四凤牡丹”“凤蝶牡丹”等等,都是“凤凰牡丹”组合的经典形式。在这些图像中,凤凰与牡丹或平行并列,或有主有次,或相互呼应,或交融共生,如同两个二人转演员变幻着各种姿势,演绎着各个不同的曲目。有时候他们唱的是富贵荣华,有时候他们唱的是夫妻和合,有时候是趣味横生的喜剧,有时候则是端庄典雅的造型秀。演员们的一招一式都有其门道,图像也是这样,造型规律背后隐藏着的是人们的观念。如图一,是典型的“凤凰牡丹”图像。位居中央的牡丹是四平八稳的圆满造型,一左一右两只凤凰则动态十足,两腿一前一后,漂亮的尾巴还呈现出摆动的曲线,仿佛刚刚停止飞翔,在牡丹上立稳。整个图形给人高度的平衡感,这种平衡的形式在几乎所有的吉祥图像中都普遍存在着。图一中的牡丹造型我们也常可看见,居于中央的牡丹被塑造成近半圆的样子,花瓣相对而生,一左一右还有两个分支,事实上形成了左右两部分。现实中的牡丹并非如此,显然是创作者根据自身认知及构图需要设计的,为的是形成一种形式上的对称。除了居中的牡丹外,凤凰、蝴蝶、鸳鸯都数量相等,且相对而生,形成视觉上的对立而同一的平衡。这种相异、矛盾、动态中的平衡绝不仅仅是出于审美偏好或构图需要,事实上,其中蕴含的是中国传统的世界观:事物皆相对而生,阴阳相生相对,这是宇宙万物之规则、密码,也是中国人认识事物的基本起点。
  人们相信世界万物皆是相异的统一,是一生二、二合一的世界,也就是渗透到生活各个方面的阴阳五行观。在民间造物艺术中,阴阳五行观成为其造物遵循的观念基础,由此而来的平衡理念及审美心理存在于每一个“凤凰牡丹”图案组合之中,也存在于所有的吉祥图案之中,这就是民间美术“物以载道”的体现。
  二、变化的寓意
  “凤凰牡丹”作为吉祥图像,具有着多重的吉祥寓意。事实上,“凤凰牡丹”图像最早来源于宗教,于隋唐时期从佛教变相中转化而来,其最初的寓意和宗教大为相关。而我们所熟知的富贵吉祥和男女和合(或者说夫妻和睦)两意,是其传入民间及宫廷后,才逐渐演化出来的。“凤凰”作为远古时代稻耕民族的图腾,本有着威严的神气,但在民间,随着祭祀活动的弱化以及民俗活动的兴起,她逐渐失去了神的威严和肃穆,而成为了代表美好生活的喜鸟。凤凰被人们认为是“鸟中之王”,外形丰满华丽的牡丹则历来被称作“富贵花”,他们的组合自然地具有富贵吉祥之意,也因此备受宫廷和贵族喜爱。在民间,富贵吉祥的“凤凰牡丹”当然也大受喜爱,但对于普通穷苦的百姓而言,毕竟富贵太远、吉祥太虚。真正在民间怒放、在民俗中扎根的是离普通百姓更近的“男女和合”一意。
  在“凤凰牡丹”组合形成并传入民间时,凤凰已经脱去了神圣的外衣,人们自然地将他们列入了民间早有的花鸟组合的行列之中。“白鹤站莲”“蝶戏牡丹”“鱼戏莲”(“鱼儿卧莲”)等都是有着男女和合寓意的花鸟组合,这些组合寄托着普通人的快乐梦想以及青年男女之间的情趣,更重要的是,它们表达了人类对于繁衍的热烈渴望。
  在几千年来的中国民间,人们以宗族的形式聚居,繁衍是宗族得以存在和繁荣的基础,也是个人生命延续的形式。有着男女和合、阴阳相合、夫妻和谐寓意的吉祥图像其实都在曲折地表达繁衍的需求,“凤凰牡丹”正是这类吉祥图像的完美典型。如图二是民间特有的“凤啄牡丹”图像,凤凰俯冲而下,直对牡丹的花心,直白而生动地反映着男女之间的生活情趣。又如图三,这两幅图像更有趣味:凤凰和牡丹合为了一体,牡丹成为了凤凰的身子,凤凰成了牡丹的一部分,这自然界中绝不可能出现的奇观却在民间图像中合理地存在着,其中绝妙的想象令我们今人都大感惊叹。诸如此类活泼而灵动的想象在“凤凰牡丹”图像中还有很多,而这想象的基础,正是对于繁衍的渴望及对和谐夫妻生活的向往。
  三、图像中的色彩
  在色彩上,“凤凰牡丹”图像和其他吉祥图像一样,遵循民间美术用色的基本规律。从表面上看,吉祥图像用色的特点就是明亮鲜艳,一般直接用原色而不加调制。正如民间艺人所说“红要红得鲜,绿要绿得娇,白要白得净”。如图1,简单明快的色彩,在纯黑底的映衬下显得更为明亮耀眼。强烈明快的色彩是有其心理学基础的,因为从心理机制上来说“高明度、高纯度之色具有兴奋感……”,而且“主动的色彩能够产生出一种积极的、有生命力的和努力进取的态度”。同时,追溯到人类刚认识色彩的远古时代,亮色代表着更加安全的白天,红色代表着带来温暖、光明的火……这些远古的记忆被存储在图像中传承下来,同时又经过一代代色彩经验的强化,结果便演化为了这些美丽的吉祥色。吉祥图像的另一个用色特征就是“主观性”。图一中牡丹就出现了自然界中极少出现的蓝色、紫色、绿色的花瓣,很显然是为了满足审美需要。另外还有些设色是符合某种观念,如脸谱中黑色表刚直、勇敢;红色表忠义、勇猛;黄色表残暴;蓝色表草莽英雄;紫色表高贵、善良;金银表神仙鬼怪等等。有句老话说得好,“红红绿绿,图个吉利”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在民间美术观念中,色彩首先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而存在,其次才注意到色彩的本身性质。可以说民间色彩必须符合群众的审美心理,以满足其精神需要为前提的“功利性”“实用性”的色彩体系,是不以显示的真实存在为依据,而是以内心的需要为根本。
  四、小结
  “凤凰牡丹”组合只是吉祥图像系统中的一隅,更是民间美术中的沧海一粟,但从中,我们已可看见民间美术的精彩与美丽。不管是造型还是色彩,民间艺术家更多的是自发、自主的创造,他们的创作中充满了大胆的想象和主动的创新意识。我们的民间艺术家其实更注重“成竹在胸”,创作出来的吉祥图像是融合了创作者宇宙观、世界观、审美心理、功利要求的“自我之竹”。几千年来,中华儿女们不断积累着经验和知识,不断地认识和改造着自然,人们的境遇和需求也在不断地变化。人们通过吉祥图像的创作,表达着自己的认知、思想以及需求和愿望,并通过艺术作品传达给他人,传承给后代,由此艺术创造源源不断,生生不息。我想,这才是是真正藏于中国吉祥图像内部的精神之核吧。
  (此论文为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凤凰与牡丹——湖南民间艺术中的“凤凰牡丹”图式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CX2010B202)
  参考文献:
  [1]黄国松.色彩设计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155-156.
  [2](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469.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