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杨丽萍舞蹈【杨丽萍:舞蹈无处不在】
 

杨丽萍舞蹈【杨丽萍:舞蹈无处不在】

发布时间:2019-04-05 05:30:50 影响了:

  我们不知道哪一天会失去我们的大本曲,哪一天会失去我们的海菜腔,哪一天会失去我们的孔雀舞。我至少把它接近事实的、有胳膊有腿的形象展现出来,让它在舞台上绽放出它应有的魅力和光彩!
  她,爱穿传统服饰,每次出场必定大红大绿,有人说她气质好,有人说她身材好,能够HOLD得住这些颜色。
  她,被外甥女称为舞蹈的偏执狂,喜欢听迈克尔·杰克逊的歌,喜欢看三毛的文字,天堂也好,地府也罢,都是些虚幻的东西,一朝看透红尘,自然云淡风轻。
  不管何时何地,只要她的出现,就一定是全场注视的焦点。
  她,就是杨丽萍。
  2012年,她54岁。
  西方有“天鹅”,东方有《孔雀》
  “西方有天鹅,东方有孔雀。孔雀可以表现东方的形象。现在很多人都在做孔雀题材,但我认为自己做的不一样,我把它吃得很透。”杨丽萍说。
  众所周知,杨丽萍“爱”孔雀,爱到了痴迷的地步,早在1979年,她就跳过舞剧《孔雀公主》,成名作独舞《雀之灵》也是孔雀,所以“孔雀公主”的名号“贴”在她的身上实至名归。
  2012年1月,杨丽萍的“孔雀”再一次跳上了春晚舞台。
  在一片丛林中,两只孔雀慢慢靠近,互相被吸引,他们相恋了��整个《雀之恋》美得“令人窒息”,这个节目被誉为“春晚最震撼的节目”。
  杨丽萍笑着说:“这个节目之所以成功,是因为相对于大家熟悉的《雀之灵》,《雀之恋》在舞蹈语汇和包装上都有了颠覆性的创作。《雀之灵》基本上以民间舞蹈元素为主,但《雀之恋》的表现形式并不是纯民间舞,而是在模拟孔雀的动作基础上有了再创造。”
  除了动作上模拟,在服装上也满足了杨丽萍多年来的夙愿。
  很久之前,她就想用羽毛做一套“真实”的演出服,而这一次服装上的几万根羽毛是设计师和她用手一片一片地往上缝起来的,光裙子就达到了十多斤重,很难想象舞台上身轻如燕的她,用了多大的力气“挥舞”着这么重的 “尾巴”。
  如果说《雀之恋》圆了杨丽萍的“服装梦”,那么,《孔雀》或许就是杨丽萍的“终极梦想”,这部由她创作的大型舞剧计划于9月拉开全国巡演的序幕。有人说,《孔雀》将是杨丽萍在舞台上的收官之作,许多观众都是通过1989年春晚的舞蹈《雀之灵》认识了杨丽萍,不少人猜测她希望用《孔雀》为自己几十年的舞台生涯画上圆满的句号。
  “《孔雀》真的会是您在舞台上的收官之作吗?”
  “媒体总喜欢找点来炒,收官之作?谁知道呢。哈哈。总之《孔雀》在国内和国际巡演会很久,至于什么时候结束,谁知道?反正我不知道。我从舞蹈中来,必定也从舞蹈中去,‘最后’不‘最后’的说法没有意义。”
  这一刻,杨丽萍就像是一只骄傲的孔雀。
  只有走在傣族村寨里的人,才知道孔雀对于生活在这里的人意味着什么。
  走在寨子间的小路上,猴子、鹿、野象映入眼帘,野象热腾腾的粪便就在脚边。在这里,最美的还是孔雀,西双版纳的孔雀是绿孔雀,比动物园常见的蓝孔雀体形小,更为美丽。开屏时,光线从尾巴上放射出来。
  杨丽萍说:“那种美,没法形容,最让人目眩的是孔雀交配时候的情景,大群孔雀在荷花池塘边,慢慢地展开尾巴,尖叫声如同轰鸣,让耳朵不得休息。”
  或许,这就是杨丽萍一直偏爱孔雀的原因。
  杨丽萍说:“我在《孔雀》里肯定会有演出,还有很多明星舞蹈演员也会加盟进来,音乐创作由音乐人三宝来做。《孔雀》不会有任何受众上的界限,老少男女、外国人都应该能接受。西方舞蹈的代表作就是‘天鹅’,经久不衰。东方就是‘孔雀’。我希望能做成一个独特的、中国感特别纯粹的舞剧,绝对不掺杂芭蕾那些西方元素。但是,我们的《孔雀》也要像西方的‘天鹅’一样飞到世界各地。”
  “菜篮子”挑战法拉利
  “与西方芭蕾相比,民族舞讲求的是有感而发。我没进过舞蹈学校,但在我的家乡,舞蹈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属于比较敏感的人,特别欣赏自然的点点滴滴,我的舞蹈也基本取材于大自然,比如蚂蚁怎么爬、向日葵怎么转头、云怎样飘动��这些东西都可以用舞蹈的方式表现出来。除了向大自然学习,民间的好东西也很多。民族舞蹈生长在好多民间艺人的血液里,我教他们的同时,也向他们学习。”杨丽萍说。
  这么些年来,杨丽萍最看重的或许就是“传承”。
  从上世纪90年代起,杨丽萍就从舞台走向了远疆村寨采风,她的行程达1万多公里,遍访发掘深藏民间的原始歌舞,大胆选用“土”得掉渣的山民做演员,深入人迹罕至蛮荒野岭探究佤族18种鼓的奇特敲法,一针一线亲手体验彝族女孩五年绣—套绣衣的复杂过程,收集了600余套村寨纯手工民族绣服、180个独特面具和68面手工鼓,竭尽心力撷取民间最本真的歌舞精髓,与现代化舞台包装形式有机融合。
  这一切,在今天很多人看来,是无法想象的,但她一直“跋山涉水”去“取经”。
  原生态指没有被特殊雕琢,存在于民间原始的、散发着乡土气息的表演形态,这些艺术记录并体现了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态度和生命状态。可惜目前这些原生态艺术的生存状态不容乐观。
  “村民们不再唱、跳那些属于自己民族的古老艺术,也不愿意穿民族服装了。就连我的母亲也不穿民族服装了。因为她想学城里人。古老的舞蹈在村寨中所剩无几,就连泸沽湖那里的舞蹈也是为了带动旅游业才幸存下来。”说到这里,杨丽萍有些无奈。
  一个人的力量是薄弱有限的,杨丽萍没有想把自己化身成救世主,但是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的舞者,她知道自然需要人类去保护。她想把中国原生态的东西传播给世界各地观众认可。她把插秧、推磨、种地,改编成舞蹈动作,让所有人一看便知。
  但是这些最原始的东西一旦套在了她的身上,立马就与时尚挂上了钩。
  2012年3月12日,云南昆明法拉利展厅的开业庆典,身着一袭民族风蓝布长裙的杨丽萍一出场就“盖”住了现场所有的法拉利,而她臂上挎着的菜篮子更是颠覆了网友心目中的时尚概念。
  这个竹篮并不是什么名贵的工艺品,只是杨丽萍母亲在田间劳作时用的工具,当时看到母亲在用它盛摘下来的菜,感觉非常喜欢,有味道,就要了过来。杨丽萍把自己的物品放在里面,需要什么一目了然,不需要翻找。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