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情”断尾声】 墨白渊浅白浅断尾断情
 

【“情”断尾声】 墨白渊浅白浅断尾断情

发布时间:2019-04-11 04:54:28 影响了:

  摘要:语文课堂具有完整性,一节优秀的语文课的结尾应是“画龙点睛”,但我们在教学中发现,一些老师在语文课堂结尾时处理不当,造成教学效益的下降,文章结合实践谈谈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课堂;尾声;情感;效益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8-0149-02
  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云:“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写作如此,语文教学亦然。一个精彩的尾声能振奋学生的精神,激活学生的思维,能使课堂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能起到承上启下、画龙点睛的作用。但在现实中我们发现,一些语文老师对课堂结尾不够重视,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将此种情况称之为“情”断尾声。课堂尾声断“情”的现象大致有如下几种:
  一、制造紧张氛围——断送师生之情
  为了使学生加强对一堂课内容的记忆,在课堂接近尾声时,教师会经常有意制造紧张空气。
  最常见的首先是提问,特别是爱提中下等或不注意听讲的学生,目的是使他们回答不上或者答不全面。对此,教师并不是循循善诱,而是揪其错误不放,动辄声色俱厉,击桌子拍板,有的甚至还来个小体罚,以达到“杀一儆百”的作用。这样高度紧张的课堂气氛,给学生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其次,是找问题学生谈话。对课堂内出现的问题,不及时解决,留待课堂尾声时统一处理。当然,这样的做法也有它的好处,那就是不打断课堂思维的连续性。可是课堂尾声用来处理问题的时间不够,这就要造成拖堂。不少教师意识到拖堂的错误,就把问题没有解决好的部分学生叫到办公室。而这样做恰恰给学生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据此,笔者认为教师不该把一堂课积压的问题全留在课堂尾声中解决。诸多问题,在课堂尾声中既不能一一讲清,又会影响问题学生在下一节课的听课效果。这样“情”断尾声的课堂,会让师生的情感大打折扣。
  二、加大课外任务——断送同事之情
  部分教师为了占有课外阵地,利用课堂尾声,满满地抄写一黑板课后作业,下课铃响了,学生连题目还没有抄完,教师又重新加上几条要求,致使学生在上下两节课之间毫无喘息机会。耳听下课铃声,手还在奋笔疾书,连上厕所的时间也难挤出来了,更谈不上课间活动。下一节课的上课铃响时,值日生手拿黑板擦,看着那些还在急忙抄写的同学,擦也不是,不擦也不是,连刚跨进教室的教师也是进退两难。面对大喊“不要擦”的场面,真是好不尴尬!且不说这样满黑板的作业效果有多大,它对下一节课的影响如何,对下一节上课老师的伤害是可想而知的。为了占有学生的课外阵地,挤去学生对其它课程的预习、复习时间,本身就缺乏统筹兼顾,顾全大局的思想。同事之间的小矛盾往往因尾声的处理不当而使和谐互助的情谊破裂。
  三、草草结束内容——断送文本之情
  赶进度而加大容量。教师由于课堂讲授前松后紧,特别是看看已近课堂尾声,就把本节课余下的诸多没有完成的教学任务,都压缩在课堂尾声之中。由于在课堂尾声之前,用了许多不当的教学方法,致使学生或精力分散,或萎靡不振,或厌倦烦躁。最后感到时间的紧迫,就加快了节奏,语言急促,枯燥简化,条理紊乱。由于学生还处在松散状态之中,一下子向学生塞进这么多东西,学生接受困难,印象不深,如过眼烟云。容量的加大,常常是教师语言节奏的加快,由于节奏的加快,语言就不能做到高低适度,快慢适中,从而不能保证学生听得清,更不能使学生学得明白。课堂尾声中知识点,只能在教师疾风暴雨的讲授中,被吹得一干二净。江苏省教育学院的史绍典老师曾说:“语文课堂是情韵悠长、广博优雅、诗意盎然的。语文人应有高山流水的激情,一马平川的倾听,午夜黎明时的寂静,狂飙突进式的奔放。” 作为语文人对课堂尾声草率处理,便会让语文失去情韵、使学生对已获得文本的情感大加削减。
  四、追求环节完整——断送常态之情
  钱梦龙老师曾说:“公开课是一顿丰盛的大餐,学生吃多了,就会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对学生百害无一利;常态课是家常饭,清淡,学生吃了,利于身体健康”。平时老师在上公开课、示范课时,为了追求所谓的结构完整,尾声出花的效果。常常会弄巧成拙、画蛇添足。
  在一次公开课教学活动中,一位青年女教师课上得很精彩,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也很得体,但下课铃响了之后,这位教师才意识到这节课还没有收尾呢,于是便开始小结起来。偏偏这时候教室里的喇叭响了起来,教师的嗓子终究赛不过喇叭,教室里开始一片混乱,但这位教师还是坚持完成了小结。
  其实,作为听课者都同情这位女老师的“遭遇”。不可否认,像这样的“尾声”对学生来说毫无意义。假如不是公开课,这位老师完全可以不进行小结。但是公开课自有一套严格的评价体系。诸如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否使用,教学的各个环节是否具备,“起承转合”是否连贯等,就如无数条无形绳索牢牢禁锢着教师的教学创新。
  创新需要勇气,如果那位女教师不去进行小结,看上去像一个圆没有画完整,会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五、忽视师德修养——断送为师之情
  有些教师会把课堂内出现的问题,诸如学生做小动作、打瞌睡,向外望或有意的调皮现象,都积压在课堂尾声中处理。老师的怒气、怨气,在这时都统统地发泄出来。他们认为反正一堂课已基本结束,或者教学任务已基本完成(当然是不问效果的),泄一泄“气”无损大局。同时,给他们一个“杀手锏”,镇一镇学生,让学生以后有点敬畏之心,有利于今后教学的顺利进行。殊不知这样的“气”一泄,会把教师的形象泄得一干二净。这样的做法,不要说学生不会对你敬畏,那吹胡子瞪眼睛的模样实在有损师表形象。会给学生留下讥讽的话柄,有的甚至是学生给老师起绰号的依据。这样的教师,以后在学生面前一出现,给学生的第一印象,便是你在课堂尾声中留给学生的凶像恶语。
  以上种种,都是课堂尾声中普遍存在的断“情”现象。作为教师,应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不要抓住个别问题大做文章,因为那样做只能适得其反,有损自己的形象。还应统筹兼顾,不应该只顾自己,不顾他人,不断提高完善自我素养,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条件,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好新课改下人与人的关系、人与文本的关系。
  总之,一个绝妙精彩的尾声与具有吸引力的开头有机结合,是锦上添花,促人振奋,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始终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因此,教师要处理好课堂教学的尾声,让课堂因尾声而精彩靓丽、情绪盎然。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