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图书馆知识服务背景下的通借通还服务研究]图书馆研究背景
 

[图书馆知识服务背景下的通借通还服务研究]图书馆研究背景

发布时间:2019-04-15 04:12:12 影响了:

  摘 要:通借通还是城市图书馆的基本要求与服务之一,并越来越多地被图书馆所应用,但在现代图书馆知识服务的背景下,通借通还还应寻求新的服务增长点。文章主要以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读者借阅数据为依据,说明了在中科院各个图书馆之间采用通借通还服务模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对知识服务背景下的通借通还增值服务进行了探讨。
  中图分类号: G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2)04-0123-03
  关键词:知识服务 通借通还 现代图书馆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公众获取信息的模式改变,审视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环境双重环境作用下的图书馆定位与用户需求,寻找新的服务增长点成为现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信息的海量激增为图书馆带来了馆藏困扰及电子资源的便捷获取,走资源共享、服务覆盖之路也成为现代图书馆特别是公共图书馆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社会背景之下的发展道路,以通借通还为城市图书馆基本服务条件的图书馆联盟、总分馆、区域集群图书馆等都已证明其是最适合当前我国民众知识获取需求的图书馆发展模式。因此,在当前以图书馆知识服务为主题的背景下,挖掘通借通还的服务潜能,提升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水平成为图书馆研究的问题之一。
  1 图书馆通借通还与知识服务
  1.1 通借通还的概念与管理模式
  从传统的角度来看,通借通还是指读者凭借着图书馆的有效借阅证件,可通过现场或网络等服务途径,实现对已纳入通借通还体系的图书馆总馆、分馆或任一成员馆实现图书的任意查询与借还。从通借通还的管理模式来看,通借通还主要有三种管理模式:总分馆管理模式、分散—整合管理模式和分散—共建管理模式[1]。总分馆管理模式是指由总馆负责统一组织管理,通过统一经费来源、统一业务协调、统一技术支撑系统,并采用统一服务标准,统一收费标准,从而保证读者可持“一卡通”借阅卡在全体分馆或成员馆中享受同等服务待遇,国内外多数图书馆都在采用此种管理模式。例如2001年由上海市政府出台“上海市中心图书馆计划”,建立了以上海图书馆为总馆,市内各区县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和科研图书馆为分馆的地区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目前已建35所分馆,其中公共图书馆20所,大学和科研图书馆15所,覆盖全市19个区县,并向基层街道和乡镇延伸,拟计划于“十一五”规划期间发展基层服务点至100家[2];分散—整合管理模式指同一地区内的图书馆保持现有的管理体制与原有行政业务运作模式,但通过地区性的协调机制来实现通借通还,如北京地区的图书馆联盟等;分散—共建管理模式指多所图书馆保持现有的条块分割、分散管理的管理体制,但通过协调方式共建一个专门的馆藏和实施项目的管理机构,如佛山禅城区的联合图书馆等。
  1.2 我国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的开展现状
  早在1998年,广州市就做出了通借通还的项目规划,但因各个图书馆所属管理机构的不同而产生产权归属意见不统一让该项目止步于规划,真正的通借通还直到本世纪才开始出现。2004年8月12日,深圳市图书馆、南山图书馆和宝安图书馆联合推出的“通借通还”[3]是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家实现了在多个所属不同管理机构图书馆的通借通还,之后,通借通还如雨后春笋,产生并成长于祖国的大江南北,如截止2012年6月,山西省实现了全省70余家图书馆的通借通还[4],北京市实现了全市60余家图书馆的通借通还[5]等。据笔者对“211”院校图书馆、各省级图书馆及直辖市图书馆的网站访问统计,发现截止2012年6月15日,所访问的我国高等院校图书馆基本均能实现同一院校多个图书馆之间的通借通还,但公共图书馆还有很大一部分地区未能做到通借通还,即使做到通借通还的图书馆,其管理也主要是上述的总分馆管理模式与分散—整合管理模式。但总体而言,我国图书馆的通借通还服务不管是从开展的范围还是深度来说,都还发展不成熟。
  1.3 现代图书馆知识服务背景下的通借通还
  知识经济的发展及图书馆用户信息获取中出现的数字化、个性化及知识化倾向,使得现代图书馆必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系统平台的力量,去完善、创新传统的服务途径与模式。以知识需求为起点,与用户进行知识的互动服务,帮助用户深化知识[6]的新一代服务模式——知识服务,体现了图书馆的知识价值,并已成为现代图书馆的发展旋律,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以下简称国科图)等图书馆均将知识服务作为图书馆的发展战略之一,知识服务成为了新世纪以来图书馆的发展背景。产生于城市图书馆服务理念、以便捷传统图书借还的通借通还服务模式,也应该在这个发展背景下寻求新的服务增长点,如个性化知识咨询服务等。
  2 中科院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构想
  2.1 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借阅服务现状
  中科院为了给广大的科研人员提供专业、便捷的文献服务,不仅建设有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各研究院、所也根据其学科属性需求建设有馆藏重点不同、特色鲜明的院所图书馆。本文在此主要以国科图的读者借阅量等数据为例,说明中科院图书馆的读者借阅现状,并以此说明通借通还等服务在中科院图书馆实施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国科图自2002年搬入新馆后便开始启用了新一代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新世纪系统。通过该系统统计发现,截止2010年底,国科图为京区院内、外读者办理借阅证共计40911个(见表1)。同时,笔者还以中国科学院京区四十多个研究所距离国科图远近为基准,对其中的13个所2002年至2010年利用借书证借阅国科图的文献资源情况进行了统计(见表2)。
  (1)读者持卡利用率与借书率不高,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读者借阅证的利用率不高,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馆际互借效率与开展范围等均不能满足读者需求(国科图为院京内所图书馆40多家成员单位提供图书代借服务并送书到所,但只有15家(京区8家、外地7家)院所图书馆提供馆际互借服务);借阅证不能在中科院各个图书馆之间通借通还(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图书馆与本所自动化系统相统一,建设有各自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和借书证,但凭借书证只能借阅本所的图书)等,同时,电子文献信息的数字获取更为便捷并被越来越多的读者所选择和接受,到图书馆进行纸质图书的借阅并不是文献信息获取的唯一途径等也可能都是持卡利用率不高的原因。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