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小学语文课【怎样的语文课才是成功的】
 

小学语文课【怎样的语文课才是成功的】

发布时间:2019-04-17 04:38:21 影响了:

  怎样的语文课才算是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呢?  要探讨怎样的语文课才是成功的,首先要弄清楚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我们删刈枝叶,返本求源,应当承认,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让受教育者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地生活。与之相适应的,语文教学是否成功,根本的判断标准就是:它是否对学生今后的人生有帮助。这里的人生,是指他们走出校门后的人生。如果学生在语文课上学的东西,对进入社会毫无帮助,不管这节课在当时如何热闹,也不能算是一节好课。真正好的东西要经受得起时间和实践的考验,语文课也是如此。
  对学生今后的人生是否有帮助,这不仅是判断语文课,也是判断一切课程是否成功的标准。但怎样才能达到这一标准,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展现方式和侧重点,为达到这一标准也必然有不同的具体要求。就语文课而言,我认为要有益于学生今后的人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能让学生沉浸其中。让学生无动于衷的课肯定不是一节好课。一节好课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融入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为之思索,为之欢乐和痛苦,真切地体会并经历自己真实的成长。课堂是学生展现、成长的地方,而不是教师炫才的舞台。要让学生展现才华,迸发火花,甚至显露错误,教师要做的是拔除学生心灵和思维上的壅塞,激发他们的灵感,在困惑迷茫时给予及时的指引。学生主体永远是语文课堂的基本常识。教师在课堂上要讲,也可以口若悬河地讲,但只应在学生有迫切需要时才这样讲。有时提问题的效果要比大篇幅地灌输知识好得多。课堂的成功与否在于教师能在多大程度调动学生的思想与情感。问题不论多少,关键在于能否切中肯綮;气氛不论热烈与否,关键在于能否激起学生深层的思想和情感活动。只有激起了学生深层的思想和情感活动,学生才能与教师,与教材,与课堂协然一体,感到如坐春风,如浴春雨,感到内心的愉悦。这样的课,也一定能在学生心灵中刻下印迹。也只有在心灵中刻下印迹的课才能在今后的生活中给学生以帮助。
  二、能给学生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陶冶。语文作为文化和人性美的载体,较之于其它学科更侧重人类精神层面,能更深地烛照心灵。它的教学重点不在于给我们谋生的技能,而在于使我们体会到作为一个人类的崇高和尊严,帮我们构建一个完整,且能抗拒自然和社会压力的完整思想体系,培养我们向善向美的情感,使我们的生存更富有诗意和人文光彩。纵观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所选的很多课文都体现着这种生命意识和人文关怀。如《生命,生命》《斑羚飞渡》《敬畏自然》等文章中对生命的尊重;《理想》《愚公移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文章中对理想的炽热追求;《羚羊木雕》《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渡荆门》《送别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文章中对友谊的歌颂;《信客》中的诚信,《陋室铭》《爱莲说》中的高洁品性《醉翁亭记》中以家国为己任的担当情怀等等这一系列的中华传统美德;《关睢》《蒹葭》《望江南》对美好爱情向往和追求;《我爱这土地》《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我用残损的手掌》《黄河颂》等等文章中饱含的对故乡祖国的痴恋……如果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这些文章的时候,没有昂扬的激情,没有自己深深沉于其中的感悟,不能让学生体会到这些文章背后炽热的情感,深邃的精神内涵,原发状态的几欲喷涌的生命本力,不能让学生与文字背后的情感和思想获得共鸣,得到对自我生存的思考和感悟,无疑是没有实现教材编撰者选编这些课文的目的。因此,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当把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去感受、挖掘文章中这些闪烁着人性光辉的东西,引导学生去更深地热爱人生,领悟人生,要让语文课堂与学生的社会人生结合起来,给他们美好情感的熏陶,深刻思想的启迪。我们要利用一切条件,创设氛围,使学生与教材、与同伴、与教师、与所处的社会联系起来,共同激励,共同触动,领略文章背后真善美的灼灼光辉。
  三、在精神契合的同时使学生得到工具性的收获。作为语文教学,本身就有使学生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任务。同时只有使学生掌握了这一工具,才能更好地使学生得到文字背后的人文教育和熏陶。但是我认为,对于初中语文而言,这种工具性知识如字词、语法、文法等等的掌握,应当是紧密地结合着对文章人文内涵的整体领悟进行的,而不是把文章肢解得支离破碎,按所谓的程序一步步进行。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原本一篇文学性极强,极美的文章,学生自己读一遍,就会被之吸引,得到有益感悟的文章,被我们的教师按所谓的程序化的,侧重工具性知识的分析讲授弄得面目全非,教师声嘶力竭,学生昏昏欲睡,一场享受最终变成一场折磨。究其原因,就只是一些专注细节性的东西,从而破坏了整体的领悟。须知有句名言“皮之不存,毛之焉附”,再美的美女,离开了整体孤立地去谈她鼻子的美,口的美,指甲的美,眉毛的美,不但不能使人感受到美,还会让人厌烦。而让人看到她的整体,甚至看到她的颦笑,在此基础上,我们自然会惊叹她鼻子的美,眉毛的美了。语文教学尤其如此。我们应把重点放在内容上,形式上的东西在对内容有领悟的同时才能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也才更有整体感。因此,我比较赞成教师把工具性的知识容纳在对内容的挖掘和领悟之中进行,放在文章整体把握中进行,而不是专门抽出来,分门别类地细细道来。
  语文教学博大精深,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浅见,希望能与各位同行相互探讨。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