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谈创造性思维作者【化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初探】
 

谈创造性思维作者【化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初探】

发布时间:2019-06-14 04:27:21 影响了:

  化学学习论认为:凡是能凭借自己的知识、经验、能力独立地“发现”未曾学习过的化学知识,能对某一些化学问题提出新的见解、思路、方法或者设想等,都是创造精神的体现。而学生创新思维的提高,需要教师的训练和培养。提高的途径有学法指导、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习题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其中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渠道。笔者在化学教学中一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现将在这过程中的一些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化学教学中教师的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普遍使用的是经典装置,久而久之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使用好经典装置的同时,要让学生依据实验装置的原理,利用现有的仪器设计简易或代用装置,如果条件允许可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例如,可给学生按排这样一道题:现有一定质量含有Na2O和Na2O2的试样,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测定试样中Na2O2的纯度。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甚至是课后时间,在下一次上课时报告自己的设计,并通过评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目的。学生的原理设计大致有:
  1.利用Na2O2(Na2O)+H2O→NaOH,再用标准盐酸滴定生成的NaOH的浓度。
  2.利用Na2O+O2→Na2O2,称量反应前后的增重,测定Na2O2的质量。
  3.利用Na2O2+CO2(H2O)→O2,测O2的体积或质量。
  4.与足量CO2反应后,将固体溶于水,再加足量BaCl2溶液,测定生成沉淀BaCO3的量。
  我们可以比较实验方案的优劣,寻找最佳实验方案(装置简单、操作简便、误差较少)。
  二、实验设疑培养学生突破性思维的能力
  在讲“铝的化合Al(OH)3”这一节时,课本强调Al(OH)3具有两性,在制备Al(OH)3时加入适量NaOH,若过量则得不到Al(OH)3,如何体会好适量的含义,及在什么环境下Al(OH)3能稳定存在呢?可选择这样的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甲、乙两人均想制 Al(OH)3,所用的试剂均为同一瓶的NaOH溶液和同一瓶的AlCl3溶液,不同的是甲往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加入AlCl3,乙往盛有AlCl3溶液的试管中加NaOH溶液。问最后谁能得到Al(OH)3?对这道题大部分学生的回答是乙能得到。对于学生的答案,笔者不急于肯定,也不否定,而是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在操作中观察到甲的现象是:先出现白色沉淀,振荡试管沉淀消失,当这种现象重复数次后,再加入AlCl3溶液出现的沉淀无论如何振荡试管都不消失,而是随着AlCl3溶液的继续加入,出现的沉淀也继续增多。观察到乙的现象是:随着NaOH溶液的加入先出现沉淀且振荡试管不消失,但随着NaOH溶液的增加,沉淀逐渐溶解,且NaOH越多,沉淀溶解就越多,直到最后沉淀全部溶解,再也无白色沉淀。这样一来,每个人的大脑都出现一个疑问:实验现象与原有答案相反。这时教师就可以和学生一起分析实验现象并做出解释:甲、乙开始出现的沉淀是因为Al3++3OH-=Al(OH)3↓,但甲的试管中盛有NaOH溶液,为强碱性环境,故生成的Al(OH)3沉淀又溶解即发生了Al(OH)3+OH-=AlO2- +2H2O的反应;乙的试管中盛的是AlCl3溶液,故Al(OH)3不消失。当甲的试管里所有的NaOH都与生成的Al(OH)3反应变成AlO2-之后,再往试管中加入AlCl3溶液就发生3AlO2-+Al3++6H2O=4Al(OH)3↓的反应,而乙试管中所有的AlCl3都变成Al(OH)3之后,再加NaOH溶液就发生Al(OH)3+OH-=AlO2-+2H2O,NaOH加入得越多,Al(OH)3溶解得越多,直至Al(OH)3全部溶解。通过分析发现:原先学生的答案局限于用量也做了限制,即NaOH不得过量,这条思考路线的结果与原学生答案的思考方式不同。通过以上的实验和分析,使学生体会到突破常规思考方式,进行创造性思考的乐趣,激发了学生培养自己思维的创造性和自觉性。
  三、“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
  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核心,“一题多解”是培养和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之一。在“一题多解”的教学中,要积极采用启发式,选择典型的一题多解的作业,讲清一题多解的思路,推广一题多解的好方法。例如,在“物质鉴别”的习题中,一是鼓励学生各自寻求鉴别途径,以培养、发展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这里,主要通过教师命题、学生设计鉴别方案、教师审查、学生实际操作鉴别四个环节来完成;二是进行“一题多解”的练习,教师提供命题并规定学生至少设计出若干种不同方案来,这时学生就必须充分运用发散思维,努力实现多种途径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的目标。为了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升华并进入更高层次的水平,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设计信息进行反馈,汇集他们的设计方案,去其相同,取其不同,去其不合理,取其可行者,与学生进行共同探讨,使全部信息得到充分交流和传递,进一步启发、诱导学生去揭示、发现不同途经中所再现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及具体再现方法的规律性。
  四、多种形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每章知识学习完,教师总要归纳、小结。若总是由教师一人归纳,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无味。能否变换一下形式,让学生自己来小结整理?于是笔者采取让学生写小论文的方法。如在讲完“铝”这一章节后,要求学生用第一人称写法将铝的知识概括小结,不仅要知识完整,且文章要生动有独到之处。这一方法的改进,使同学们异常活跃,他们通过各种方式查找资料,写出了“铝的自述”的小论文。他们运用形象的比喻手法将铝从结构、性质到用途,从微观到宏观,描绘得非常细致。在讲评时教师对同学的成绩给予肯定,并给优秀作品发了小纪念品以示鼓励。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兴趣,调动了他们的创造欲望和动机。同时又显示了本学科的魅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