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得语文者得天下的含义 [尊重学生阅读体验,享受语文阅读魅力]
 

得语文者得天下的含义 [尊重学生阅读体验,享受语文阅读魅力]

发布时间:2019-07-04 04:22:40 影响了:

  阅读过程是阅读个体的感悟和体验建构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学生个性化阅读是学生个体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并与非认知因素互为影响的活动,存在着个别差异;它是学生借助文本中与作者对话的心理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它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因此,它是一种个性化行为。因此,教师应还给学生阅读的课堂。
  一、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原汁原味地读透文本
  我国古今教育家、文学家都很重视阅读。朱熹提出“熟读精思”,朱自清则说“熟读工夫不要少”。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文字是一道桥堍,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能和作者见面,不但会面,还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吻合。”教师正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这道桥梁探求文本的深层内涵,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获得独特的体验。所以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读透文本,走进文本。使学生与文本深入接触,用心灵去解读文本。在教读《在沙漠中心》一文中,学生经过自己的阅读,写下了原汁原味的读书感受。如赵斌写道:“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生命的重要:作者在沙漠中血液因缺少水而血环不畅,寒气逼人,牙冻得格格作响,身子抖得跟筛糠似的,但是作者用自己的毅力坚持着,前进着。”史海超在他的初读感受中写道:“本文我的心路历程不断不变化:痛苦一绝望—平静一乐观,来表现主人公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学生独立阅读文本,学生自行发现、自行善读、乐读。只有尊重“学生的独特阅读体验”,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扬学生个性,激发他们阅读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情感和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二、尊重学生的质疑。享受语文阅读的魅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他们期望自己获得令人惊喜的成功,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我常对学生说,要勇于大胆地用不同寻常的眼光看问题,善于在别人看不到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并且能提出不同一般的独到见解,归根结底就是:要说别人没说过的话,想别人没想过的问题,这就是创新精神。
  对于一篇课文,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认知结果,因此质疑也会有所不同,这时应该尊重他们的质疑,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例如在教学《社戏》中,学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1)为什么说平桥村是我的乐土?(2)为什么一社戏为题,文中却很少写社戏?(3)归航中与看戏时心情有什么不同?(4)那夜的戏好看吗?豆好吃吗……当然为了突显教学的重点难点,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每个问题都在课堂上一起解决,但是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互相探讨,小的问题在互助中得以解决,大的问题、共同的疑问或者是课文的重点难点就必须在师生共同交流中达成共识。
  在尊重学生不同的质疑与解决疑问时,一定要给足学生时间,让他们在合作中充分探究、充分交流,充分感受互助带来的快乐,不能把合作、交流仅仅作为一种形式。做到合作有所为,交流有结果,在有的放矢中实现探究,在合作中实现交流,在交流中共同探究与分享。
  有疑问的学生在大胆质疑中满足了,其他学生在交流中满足了,这就是学习的快乐。在这样的探究与合作中,学生获得了满足与快乐,这快乐与满足必将刺激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感受到了成功和快乐,才会激发阅读思考与探究的兴趣。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真正地投入情感,创造性地理解文本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以达到语文要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目的,真正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小牛群初中)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