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ESEC:30年“美中路”]美的(振林中路店)怎么样
 

[ESEC:30年“美中路”]美的(振林中路店)怎么样

发布时间:2019-07-14 03:54:25 影响了:

  “中国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急需要突破的,原有的精英教育理念产生了大量的人才浪费。我们希望通过TIP的尝试,给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创新的点子。”  30年前,一群生活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南加州的华侨和海外学子,心系祖国发展,深切关心祖国的教育事业。1981年,他们为祖国改革开放的远景所鼓舞,在美国洛杉矶创办了一家专门从事中美民间交流与服务的非营利性机构。这个机构就简明地用中美两国的名字命名,叫做“美中教育机构(ESEC)”,余国良博士和彭永宁博士是“美中”的两位首倡者。美中教育机构是改革开放初期最早由海外侨胞发起,从事中美交流和教育培训的机构之一;也是与国家外国专家局合作最早、最大的外籍教师派遣机构之一,并且30年来一直保持长期良好的合作。成立以来,美中教育机构也一直以不断适应中国的“过渡性”需求为自身的使命,先后举办了12个项目。
  “美中教育”连接中美
  说到30年前开始从事教育培训的决定,余国良深感实属“偶然中的必然”。从小在全香港最好的英资私立学校接受教育的他,坦承自己对英语的真正应用竟然是在随父赴美之后开始的。“在英语学校里,可以说我只学会了哑巴英语。”深刻的亲身经历,使他清楚地知道国人传统英语教学的软肋和关键点所在。
  上世纪70年代末,年轻的余国良在加州完成了本科与研究院学习后,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当时中美关系解冻不久,中国的改革开放也刚刚起步,赴美交流的中国人极少。余国良身处中美交流重镇洛杉矶,又由于侨胞的特殊身份,他和他的朋友们最早和赴美访问的中国学者有了联系。异国相遇,相见恨晚。每到周末,余国良就带这些学者回家做中餐,举行周末派对。由于语言障碍,这些中国学者每天都在图书馆,独自研究,很少去上课,也很少和当地学生交流。他发现,中美的文化隔阂并不是最大问题,倒是语言成为双方交流最大的障碍。这些学者在赴美之前,其实已经做过充分的语言准备,甚至很多人在英语考试中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结合自身的经历,余国良深感在国内的英语学习常常花了很大的力气,仍无法日常应用。于是他和他的侨胞朋友就利用周末时间,采取沙龙等形式零星地对这些学者进行语言训练;甚至请来美国朋友,进行一对一的英语补习。大半年之后,这些学者“哑巴英语”的习惯基本得到了纠正。“为什么这样的培训不在出国前就得到有效的进行?”余国良陷入了深思,他希望能为中国的英语教学贡献自己的力量。他把这个想法和他国内外的朋友分享后,很快得到了中国卫生部、北京市经委以及北京大学等单位的支持。1981年,美中教育机构在洛杉矶正式成立。
  让余国良没想到的是,从一个简单的出国英语班开始,ESEC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步伐,至今涉猎了包括经贸、法律、残疾人士、高等教育管理、老人工作等12个领域。虽然范围较广,但都是因应改革过程中的某些需求,而且ESEC的精力都集中在教育培训,特别是培训培训者。余国良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很注重教育,从孔子时期开始,在观念深处都把培养人作为最值得、最重要的事情。上世纪80年代初,正是中国改革开放逐渐拉开大幕的时期;ESEC发展的30年,也正好是见证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的30年,是中美两国民间友好交往不断发展,并结出累累硕果的30年。美中教育机构正是在中美两国关系日益重要,两国交流与合作有着前所未有的突出地位的背景下发展的。“中美两国的友好往来是21世纪世界和平的重要支柱。中美民间的交流推动着两国间的进一步理解,克服在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困难障碍,集所有爱好和平者的关注,谋求人类共同的福祉。”ESEC总裁余国良博士表示,“机构的全体同仁为能够投入这一伟大历史洪流感到欣慰。”随着中国国际化的发展,我们也愈发看到ESEC多年工作的价值。
  科学理念助力中国现代化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将本土的、传统的、优秀的文化,与现代的、外来的、有用的文化不断融合、发展的过程。这不仅仅是具体的技术、物质等方面的现代化,更是一种理念和认识上的现代化。无数像美中教育机构这样的组织和个人,就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助推器。余国良表示,美中教育机构始终由愿意看到中国发展昌盛、关心中美两国人民友谊的美籍人士,特别是美籍华人推动与支持,“我们的支持者普遍有着对中国友好,希望中国健康发展的美好心态。”
  现代教育技术理念是美中教育机构留给我们的印象。“美中”在中国推广了融会中西文化特点的现代教学方法。以英语教学与经贸培训为例,“美中”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内容与教学法,同时也努力结合中国课堂教学的习惯和特点,反复探索能够对中国学生产生较好效果的实用方法。“美中”对教育过程中能“跨文化”因素始终保持着适当能敏感度,并努力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出发,对教学项目做出改进。同时,ESEC在举办项目时惯用“发展模式在先,规模推广在后”的系统化原则和“规模复制”的方法,大大地提高了利用资源的效率,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每开始一个新项目,ESEC首先投入较多的资源做研发,产出一套可行和经济的模式;然后以此为模本,大规模地推广,并在推广的过程中也参考实践经验改进模式,使之更有效地发挥效用。30年的实践证明了这套方法是“低成本,高产出”的,能较好地适合中国的需要,也能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
  在培训的对象方面,余国良和他的团队把ESEC定位为“训练训练者”(train the trainers),希望通过对教育、管理层人士等在社会上有较大影响力的人群进行培训,使他们带动更大的社会进步。在30年12个具体项目的实施中,ESEC团队都是紧紧围绕这个理念设置项目并开展工作的。“这对我们来说,是最有意义不过的事情。”余国良一脸兴奋。
  在现代教育理念之外,“美中”始终扮演着自己的“服务者”形象。余国良和他的朋友们,希望以海外华人的身份,尽己之力做出贡献。“ESEC希望不断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我们与国内友人的合作,使ESEC的服务契合祖国发展的步伐,尽上我们海外赤子微薄的本分。”余国良这样表示,“以互相尊重为基础是我们在中国开展活动的基本原则。ESEC本着***的博爱理念和‘非以役人,乃役于人’的精神开展工作。我们始终提醒自己,ESECI作的宗旨是合作与服务。”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