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打造一流地市党报的创新发展之路 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
 

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打造一流地市党报的创新发展之路 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

发布时间:2019-07-16 03:57:49 影响了:

  嘉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地处浙江东北部沪杭铁路交通要道,距离上海和杭州均不到百公里。  在大都市的辐射遮掩下,嘉兴的地方报纸没有示弱,反而凭着一系列改革举措在全国报界打出了知名度。
  2005年,一个时间节点
  嘉兴日报社位于嘉兴市迎宾大道99号,这条路上的另外两处建筑分别是嘉兴市政府和曾经属于报社的酒店。《嘉兴日报》1985年创刊,1995年办子报《南湖晚报》。2005年1月是嘉兴日报社成立20周年大庆,张扣林从市广电局调到报社任党委书记、社长,当时报社的广告收入是5000万,日报在内容上传统的机关报痕迹重,办报模式还很传统。而且报社当时建的酒店,负债2个亿。张扣林接手后,把酒店转让,处理掉大部分债务。
  2000年至2005年正是都市报扩张的时期,上海和杭州都有新兴报纸加入市场,大都市报业对人才的吸纳能力很强,而当时嘉兴日报社员工收入较低,优秀骨干不断流失。张扣林回忆说:那时候嘉兴日报社面临钱的问题,人才问题。当时要发展很难,感觉报纸一定要改。
  2005年初,调整后的嘉兴日报社党委会、编委会提出了一个远景目标:努力打造全国一流的地市级报纸。对于《嘉兴日报》来说,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突破传统办报模式。
  改变,先从形式上开始
  2005年7月和10月,嘉兴日报社对所属两报开始了较大规模的改版。《嘉兴日报》进行了“瘦身”,《南湖晚报》进行了“增高”。
  “瘦身”后的《嘉兴日报》打破了地市报“千报一面”的旧格局,很快以清秀、靓丽的独特风格吸引同行的关注。2005年11月,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幕的第三届中国(上海)传媒业博览会上,《嘉兴日报》和《南湖晚报》将改版后的版面进行了展示,展板吸引了人们的目光。《新民晚报》专门对《嘉兴日报》的改革进行了报道:“这张报纸一改传统机关报的老面孔,以大标题、大照片吸引读者的眼球。”
  形式上的变化也对内容的改进起到了推动作用。改版后,《嘉兴日报》版面容量缩小了,头版只刊发配合中心工作的重要报道和市委书记的重要活动新闻,二版是要闻版,没有更多版面刊发会议和领导活动新闻。张扣林认为,《嘉兴日报》通过改版争取了更多自由度,用版式、窄报对会议报道和领导活动新闻进行限制,这也是尊重新闻规律的做法。
  改革第二步,打造评论记者品牌
  2007年,《嘉兴日报》开始进行深度改革,张扣林在去安阳开会的时候遇到华中科技大学的赵振宇教授,赵振宇关于新闻评论记者的理论设想与他不谋而合,于是《嘉兴日报》请赵振宇帮助策划,面向全国招聘评论部主任。
  2007年1月5日,嘉兴日报社同时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杂文报》等报刊上刊出招聘新闻评论部主任、评论记者启事。打出了“不问学历高低、不问学科背景、不问年龄大小、不问性别男女”这四不问的招聘口号,这让《嘉兴日报》的招聘本身也成为全国很多媒体关注的新闻。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总编辑蔡伟达认为,《嘉兴日报》从高薪聘请视觉总监到面向全国“四不问”聘请评论人员,显示了党报改革的魄力,打出了报纸的知名度。
  当年,《嘉兴日报》在全国地市报中率先成立新闻评论部,新组建的评论部承担4项工作,一是头版每天一篇“嘉兴时评”;二是周一至周五每天半版评论专版;三是重大典型报道;四是探索“评论记者”的工作机制。评论记者工作机制以第一时间发布新闻、第一时间发表评论为工作方针,强调先有采访再有评论,评论从采访中来,紧扣嘉兴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深入调查。
  评论记者工作机制解决了党报新闻评论反应慢和面目老的问题,打破了新闻采访和新闻评论写作互相隔离的传统,赋予党报新闻评论新的活力,也受到了读者欢迎。张扣林说,评论记者通过调查采访后进行评论,体现了党报的思想价值,对提高报纸的阅读率、影响力很有帮助。在评论记者机制的探索中,《嘉兴日报》与华中科技大学形成了双赢,《嘉兴日报》在华中科技大学设立了奖学金,而赵振宇教授在讲课中也以《嘉兴日报》为案例,扩大了《嘉兴日报》的影响力。
  创新党报经济新闻传播模式
  2008年,《嘉兴日报》开始了“党报经济新闻创新”的改革,张扣林认为,这块内容以前被地市党报所忽略,而经济工作是重心,《嘉兴日报》专门组建了经济新闻部,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合作,复旦大学专家对《嘉兴日报》经济记者进行业务指导,将最前沿的经济报道研究成果引进到《嘉兴日报》具体采编工作中,定期进行评稿和跟踪观察,改善和提高《嘉兴日报》经济新闻的传播模式,着力打造党报经济新闻创新品牌。
  每个工作日有“财经”版,每周有“财富周刊”,《嘉兴日报》改变以往的经济报道模式,打造本地化的亲民性财经报道,增加鲜活的内容,尝试对传统的党报经济新闻传播进行创新,在专业类财经媒体与都市类财经报道之外走出了一条符合党报特性的报道路径。
  《嘉兴日报》在经济报道上服务于本地经济,采用全球视野,本地化报道,做了很多典型报道,如嘉兴出口对外依赖度达70%多,国际形势与嘉兴息息相关,2008年西方金融危机,国内出口订单没了,《嘉兴日报》推出“爬坡换挡36计”系列报道、“来自转型升级企业的蹲点日记”系列报道,对报道内容和形式、手段都作了创新尝试,形成了报道案例集,强调实用性,提高党报实用价值。特别是每周一期的“对话禾商”专栏,记者在掌握企业情况后进行对话,从报道对象创业理念的转变,创业经历的浮沉来折射改革开放30多年来波澜壮阔的经济发展历程,有观点有思想,凸显党报宏观把握大局的“高端”素质,推出后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很多企业要来刊登,《嘉兴日报》在此基础上成立了《禾商》杂志以及禾商促进会,对创收、报道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建立党报热线,提高服务价值
  新闻热线一直是晚报都市报获取新闻来源、进行舆论监督的重要渠道,《嘉兴日报》在品牌建设中对群众投诉和求助非常重视,建立了24小时党报热线,将“记者直击”栏目扩展成“党报热线”版面,每天一整版,坚持不冲版原则,着重报道读者反映强烈的急事、难事,反映群众呼声,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