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胎记》的新批评解读】 用英美新批评解读作品
 

【《胎记》的新批评解读】 用英美新批评解读作品

发布时间:2019-07-17 04:05:42 影响了:

  摘 要:《胎记》是霍桑的名作,也是美国短篇小说的瑰宝之一。本文拟从英美新批评的角度对其进行深层的解读。通过对作品的精细阅读可见小说蕴涵丰富,不仅表现了多重主题,可以有多层面的理解,而且可以从多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胎记》; 新批评; 解读
  英美新批评是二十世纪初在英美崛起,四五十年代曾盛极一时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新批评的文本中心,它对文本分析的特别强调,应该说是很有道理的。这一方法对我们吃透原作有极大的帮助。本文拟利用新批评这一文学批评方法,对美国知名作家霍桑的短篇小说《胎记》作尝试性的解读,以期对该作品有深入了解。
  新批评对一部文学作品进行批评,主要的一个策略便是对文本作精细的阅读。用新批评方法进行阅读,可以排斥外界,一切以文本为主,不必查阅任何的图书资料,也不必了解作者的生活和时代背景,也就是没有必要借助外在的信息来理解文本,文本本身就能提供一切信息(Charles,2004:38)。本文从这几个方面逐一讨论,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分析、诠释。
  “反讽”是一种修辞术,是指“字面意义和隐含意义之间相互对立”(赵毅衡,1986:185-187), 也就是指我们说话时真正的意思与我们所说的话正好相反,也指事情的发展结果与我们原先的期望和预料截然不同。一般的反讽形式有:悲剧反讽,自反反讽,嬉笑式,调皮式,挖苦式、或温和式的反讽等。
  《胎记》里反讽的例子比比皆是。艾尔默在劝服乔治亚娜时说:“我不会摆弄这些于身体不利的东西来害你害己的。我是要让你想想,相比之下,除去这只小手所需要的技术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不要怀疑我的力量”,“相信我”,在他这些信心十足的话语中,一直向乔治娜传达着这样一个信息:去掉胎记对他来说是很容易的,他是绝对能够除掉它的。但实际上,他认为微不足道的小技术却要了他妻子的命。这是多么可笑的讽刺啊!乔治亚娜在临终前还在为其丈夫艾尔默辩护:“你目标崇高,行为高尚,不要因为拥有这么高尚纯洁的感情,而拒绝了尘世能给你的最好东西感到懊悔。”
  小说的第三人称叙述角度给予作品独特的语调。这是以旁观者身份来叙述的语调。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感受到真的目睹了整个事情的发展。第三人称 叙述语调的作用之一是“总结全篇大旨,或对听众加以劝戒”。这一独特语调的使用突出显示叙述者对这一荒唐事情的批判态度。第三人称的叙述角度使读者能以冷静的态度去旁观这一“杀妻”事件和感受小说带来的思考。主人公的科学家身份所犯的罪恶显示出作者对科学的消极批判态度。
  新批评派倡导的“含混理论”,亦即语义含混,表达模糊,多义等,也可以用之于分析《胎记》。霍桑善于运用象征、意象、寓意等手法把他的思想从多个层面表达出来,所以他的作品表明上的意义常与暗含的字里行间的实际意义是相悖的。多数评论家认为他的作品的魅力和深度正是源于“这种内在的双重性和模糊性”(Terrence,1965)。
  小说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艾尔默将妻子带进实验室等待药物炼成的时候,有一次他乔治亚娜定眼望着一只装有泥土的桶子,“不久她吃惊地看到一枝植物的幼芽从土中向上抽枝发芽了。接着就长出了纤细的茎来;叶片慢慢地展开;中间有着一朵完美而好看的花儿,”她不敢去碰它,而艾尔默也坚持叫她将它摘下来,“但是乔治亚娜的脸一碰到这朵花,整颗植物就枯萎了,它的叶片变得乌黑,仿佛被火烤焦似的。”霍桑花了这么多笔墨写这一情节是为了什么啊?按理说乔治亚娜是婉若天仙般的女子,碰到花是绝不会枯萎的。其实霍桑是用了隐晦的手法来描写艾尔默和妻子间的失败性爱,这是艾尔默在女性面前不成熟的暗示。
  象征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手法。霍桑比较善于运用象征手法对事物和人物进行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描写。《胎记》作品中的象征手法用了较多,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胎记也可以是人类性恶之本源的象征。但凡人类,无论多么的美好,都会有性恶的一面。而乔治娜是一个绝美的女子,但却偏偏长了一个胎记。小说中有这样一段话:“艾尔默曾梦到和助手厄脉纳德菩试图动手术去掉妻子的胎记。但是手术刀越往深处去,那只小手便陷得越深。最后,小手仿佛紧紧抓住了乔治娜的心脏不肯松开;而他呢,则十分坚决地要将它从那里割去,刮掉。”这里象征这人之性恶之源往往藏于内心深处,一旦性恶的本质暴露出来,则会带来可怕的后果。艾尔默清秀而柔弱的身躯和白皙而聪慧的面容象征着人类精神方面的素质。而厄脉纳德菩身材矮小,躯体庞大,还有巨大的体力,蓬松的头发,熏黑的面孔以及浑身上下那股说不出来的粗陋、质朴的气息则象征着人类肉体方面的本质。乔治娜答应艾尔默去除胎记后,就一直待在艾尔默的实验室里。
  神话原型批评者认为,文学创作与文学传统以及人类文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部作品,既是独一无二的,又是与之相似的众多作品中的一部,批评家的任务就是发现它与其它作品的联系,找出其中带普遍性的原型因素与潜在的神话模式(戴琳)。
  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提出了“春、夏、秋、冬”四个类型的神话原型,分别关乎神或英雄的诞生和复活、成长、胜利和结婚以及死亡与毁灭(戴琳)。艾尔默能娶到宛若仙人、美丽无比的乔治亚娜让完美看到了希腊神话的影子。在希腊神话中聪明的男子总是能够赢得绝美的女子的芳心。在刚开始艾尔默也确实觉得自己是最幸运的。但是接着文章也走了神话的路子,由于男主角的贪念而失去了美丽的女主角,导致了死亡与毁灭。艾尔默还把自己和皮格梅利翁作了对比。艾尔默对乔治娜说:“最最亲爱的人啊,如果我能拭去大自然在她最优秀的作品中留下的不完善的印记的话,那将是什么样的成功啊!就是皮格梅利翁见到他雕刻的少女向他走来时,也未必会像我一样高兴得如痴如醉。” 皮格梅利翁是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和雕塑家,他爱上自己雕塑的少女像。由于他的恳求,爱情女神阿佛洛狄赋予雕像生命,使之终成眷属。
  《胎记》这部作品具有极大的“张力”。它表现了多重主题,可以有多层面的理解。“张力”是新批评通常用于诗歌分析与批评的一个术语,具体地说,指诗歌的“内涵”与“外延”两者之间的对立与相互作用(Charles,2004:45)。
  第一,乔治亚娜的死反映出作者霍桑对科学知识消极和批判的态度,指责科学的冷酷和罪恶。第二,揭露出男权社会欺凌、扼杀女性的罪恶,并且对女性自我物化,自愿放弃主体地位的奴性进行了批判。第三,表明世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东西,过分的追求完美只会带来不良后果。第四,反映了霍桑对性恶之本源的思考。它犹如人的胎记,与生俱来,而彻底去除胎记之日,乃灵魂离开肉体,飞向天国之时。
  注:以上译文均出自《胎记》,选自《世界短篇小说经典·美国卷》,译者:韩敏中。宁夏人民出版社,2001.
  参考文献:
  [1]Van Leer,David M.Aylmer’s Library: Transcenden
  tal Alchemy in Hawthorne’s The Birth-Mark[J].ESQ 22.
  1976 :211-220.
  [2]陈榕,2004,驯顺的灵魂和叛逆的身体———对霍桑短篇小说《胎记》的女性主义解读[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第 4 期:75-79页。
  [3]戴琳,2004,《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新批评解读[J]. 山东外语教学,第四期:93-95页。
  [4] 朱刚,2006,《二十世纪西方文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5]赵毅衡,1986,《新批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广西工学院外语系)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