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文化部艺术司举办的《西京故事》座谈会纪要】 文化部文化市场司
 

【文化部艺术司举办的《西京故事》座谈会纪要】 文化部文化市场司

发布时间:2018-12-26 04:55:39 影响了:

  编者按:秦腔现代戏《西京故事》(陈彦编剧、查明哲导演、李东桥领衔主演),诞生仅三个多月,便已红透西安,一口气连演80多场,继而奉教育部、文化部两大部委选调,风风火火闯入京城,参加教育部“纪念建党90周年优秀剧目进校园”和文化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全国优秀现代戏展演”活动,在北京长安大戏院和北京交通大学天佑会堂共演出6场,期间,60多位省部级以上领导、26所北京高校师生及北京市民观看了《西京故事》,好评如潮。文化部部长蔡武高度评价,“《西京故事》是从全国选出的28台优秀剧目中非常有特色的一部戏,这部戏关注现实,表达民声,又具有鲜明的西部特色。”
  2011年 7月5日,文化部为《西京故事》举办了专题研讨会,10多位戏剧界权威专家出席并发言,从主题内涵、二度创作、舞台呈现等各个角度予以分析品读和高度肯定,表达了对该剧的一致赞赏。本刊现将座谈会内容摘要刊发,以飨读者。
  
   吕育忠 (文化部艺术司戏剧处处长、剧作家):
  《西京故事》是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继《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之后推出的又一部精品力作。自从首演以来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它关注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市的生存状态,既体现了农村子女被生活的重压所产生的自卑无奈,也体现出城市富二代生活的空虚和迷茫。蔡武部长看完演出之后对这部戏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西京故事》是从全国选出的二十八台优秀剧目中,非常有特色的一部戏。这部戏关注现实,表达民声,又具有新颖的西部特色。它表现了社会现状,没有回避社会矛盾,将城乡之间的差距等社会矛盾都展现了出来,表达了人民群众追求善良、诚信的美好品质。给社会矛盾、浮躁的社会现状开出了一剂良药。对年轻的一代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著名剧作家陈彦推出的现代戏三部曲,每一部都有影响,而且一浪高过一浪。充分体现了我们的剧作家肩负的社会责任感、道德感、正义感,歌颂我们的国家,歌颂我们的人民。所以,今天召集大家开座谈会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在充分肯定这部戏的基础上,也希望大家提出非常好的有建设性的意见,以促使《西京故事》更上一层楼。
  王安葵(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
  这个戏是一个新的收获,是非常值得称赞、非常值得重视的一部作品。我很看重罗天福这个艺术形象,很有典型意义。好的艺术作品是能够塑造出“心中有,但笔下无”的一些人物形象。农民工我们并不陌生,但真正能把农民工的感情、理想、追求表现出来,非常不易。罗天福这一形象,设置为当过小学教师、又当过村长,两个孩子都上了大学,这个人的阅历是超过普通人之上的,是农民工群体中的一员,但又具有其特殊性,具有典型意义,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罗天福的形象就像我们的民族,尽管受过挫折和打击,经历过艰难和困苦,但最后是挺直了腰杆,能够直面生活并创造生活的。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这个创作集体,剧作家、导演、演员为我们塑造了这么一个形象,罗天福这个形象应该在戏剧史、文学史的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
  王蕴明 (中国剧协分党组原副书记、秘书长):
  《西京故事》绝对是近些年来在中国戏曲舞台上顶尖的现代戏中位列前茅的一部戏。它有强烈的时代感,这种时代感体现在它贴近当前的现实并发现当前改革过程中最关键的问题――农民问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变革中一个科学的问题。同时,这部戏还有很浓厚的历史感、文化感。通过东方老人、唐槐、紫薇树、罗天福的前史,提供了历史感和文化感,而文本又有浓重的文学性。这个戏的文学性在现代戏中、在戏曲创作中是相当突出的。�导在剧中对人物内心的塑造,对人物内在情感的发掘上充分调动积极性,把多重的生活横断面和矛盾、人物凝聚在一个画面中,既体现了话剧导演的优势,又发挥了戏曲导演的优势。现代意识强,又有很强的观赏性。李东桥现代戏表演也非常精彩,是现代戏中表演最高水平之一。
  季国平 (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副主席、戏剧博士):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现代戏三部曲”一部比一部精彩,这是很难得的。剧目体现了编剧陈彦的一贯风格,戏的文学性非常强,语言的程式性风格,将会成为他的语言风格。导演�明哲又把这个戏丰富的内涵在二度创作中很精彩地体现出来。李东桥的表演也非常精彩,已经达到了戏人合一的境界。这个戏有撼人心魄的情感力量和道德力量,唱的是西北人的坚强,西北人的脊梁,剧种与剧目结合的这么巧妙这么有机,产生的效果这么强烈,这么突出,它对秦腔绝对是加分的。
  康式昭 (文化部原政策法规司司长,著名文艺评论家):
  从《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再到《西京故事》,陈彦的“西京三部曲”写的都是西京人的生活。三部戏都非常好,各有特色。论精神的震撼力、感情的冲击力,应该首推《迟开的玫瑰》;从文化内涵的厚重,应该属《大树西迁》,写知识分子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文化内涵厚重;《西京故事》距现实生活特别近,所触及的面更宽,引发人们思考的东西更多。从“西京三部曲”来看,陈彦对现代戏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对我们国家当前的戏曲现代戏也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黄在敏(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研究院原院长,著名导演):
  这是一个敢于直面社会、直面生活、直面人生的剧本,它抓住了当今中国社会农民工这个命运攸关的重大问题,戏里始终存在一种精神,对在现实漩涡里生活的人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生活方式和有价值的思考。这出戏很深刻,它没有暴露生活的苦难、张扬,而是讲一种平和的生活态度――人就是这样生活,有种大同世界的味道。
  邹忆青 (中国京剧院著名剧作家):
  这出戏是一部浩气凛然的现实主义力作。这个戏很难写,体现了剧作家的功力,主题的多面性、现实性都非常强烈,具体表现在了三个方面:一是农民工的善良;二是罗家父亲的性格力量,是一种民族精神的守护和继承;三是现实生活的矛盾,不平等的逆反精神以及尊严的追求。
  周育德 (原中国戏曲学院院长,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
  《西京故事》确实是把最大的精力放到现实问题上,关注民生,关注现实,关注老百姓,而且做得这么好,《西京故事》每一场都有戏,场场有看点,几个主要人物性格的展现也很鲜明,而且把沉重的主题,处理得又不乏幽默感。它把中国老百姓埋藏了很深、很久的改变命运的渴望在舞台上燃烧起来了,我很钦佩。
  仲呈祥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原副主席,著名文艺理论家):
  前不久,我跟着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到陕西看《西京故事》,孙部长很精辟地说,“这是一部写当下人民群众精神生态的好戏。这样的戏太少了!这样的戏太好了!”我觉得孙主席的定位,点到了这个戏最有价值的本质。中央美术学院的老院长、最有名的油画家靳尚谊说:“像这样表现一个国家、民族精神建构的有力度的戏,已经久违了。”中宣部副部长高俊良看完之后说,这个戏太好了,出乎我意料的好。赵维绥副部长看完直叫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看过之后,第二天让他全家去看。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看了后直翘大拇指,说我们现在搞文化建设,要特别重视这样的戏。全国政协常委、文物出版社名誉社长孙士澍说,这是他看到的现代戏里最好的一部。我把这些都客观真实地汇报给大家,这些常委看完之后都很振奋。
  我觉得,这个戏写了人的一种精神演进的轨迹,是一部反映民生民情的、展示中华民族精神生态的一部好戏。体现了一种非常好的创作思维,这种思维是已经离开了过去长期制约文艺创作工作者的简单的一分为二、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单项思维,而进入了一种指其两端、把握中间、关注哲学上所谓的灰色地带。这是我们在进入21世纪后在和平发展时代语境下一种新的创作思维。陈彦的三部戏都是伴随着时代的气息的,《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西京故事》三个戏各有千秋,互补生辉,共同标明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为中华民族21世纪的戏曲改革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董伟 (文化部艺术司司长):
  《西京故事》是一出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戏。首轮演出了91场,就充分地证明人民群众欢迎这个戏。体现了我们党倡导的文艺方向――人民需要艺术,艺术属于人民。这部戏是一部写人的戏。尤其是把目光向下,写了基层的人,特别是为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做出了贡献的大批农民,所以能够引起不同层面的关注和喜欢。这次文化部调演了28台戏进京,并不是每个戏都要座谈的,《西京故事》是单独举办座谈会的几个戏之一,因为它倡导一种文艺创作的方向。希望能在现有基础上再接再厉,不断打磨,争取使这部戏起码成为戏曲研究院能够留得下来的保留剧目,作为这个时代的一个印记,作为戏曲研究院整个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
   赓续华 (《中国戏剧》主编):
  有些戏是一次过的,是工作,没办法,但《西京故事》已经进入了艺术品的层面,可以反复看。这个戏难得的是领导喜欢,群众也喜欢,我们往往遇到的是领导极力倡导的可是群众很排斥的戏,所以更证明这是一出好戏。这个戏表现的其实是草根的力量、草根的性格、草根的生命,它敢于写矛盾,不回避矛盾,写人在现代社会中的彷徨、犹豫3,非常难得。这个戏是编剧陈彦、导演查明哲、主演李东桥三个男人一次成功的碰撞,没有他们三个人,这个戏出不了现在这样 的效果,所以做戏的时候还是要考虑到最佳的组合。这个戏还有一个好的地方就是,我们平时听到的就是天天都是好日子,但是很少听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除了国歌外其它地方听不到,没有这种危机感,这个戏正是写出了这种危机感。
  傅谨 (中国戏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
  这个戏没有写什么了不起的事,就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事情,剧作家将散金碎玉缀起来写成一个那么感动人的戏,这是功力,是本事,是靠开掘、提炼出来的。第二,我特别佩服编剧关于放弃的写法,罗父的投降是最高潮的点,也是从编剧技巧来说最有意思的地方。雅斯贝尔斯说过,最能考验人的时候就是处于一种边缘状态的时候。剧作家通过儿子的出走将父亲坚持这根弦崩到最紧,崩到马上就要断裂,通过写放弃来写坚持,这是我非常佩服的地方。我们鼓励艺术家们写现实题材,可是我们对现实题材的写作附加了很多很多的条件、限制,我相信任何一个时代的观众都是喜欢现代戏的,但有一个附加条件,就是现代戏一定要触及到这个时代人们普遍心灵的创伤,这才能打动人。《西京故事》感动人就是这个原因,它写的所有的事情都是我们日常所见的,极有难度。写这样一个作品要有政治智慧和艺术智慧,在我们目前这样一种政治格局下,要写好一个现实题材的作品尤其需要有分寸感。这个戏分寸感把握得很好,因此领导喜欢,观众也喜欢。
   姚欣 (文化部原艺术司副司长、中国现代戏研究会会长):
   《西京故事》是这次文化部邀请来的二十几台现代戏里拔尖的一台戏;陈彦是90年代后期至现代,中国戏曲现代戏领域里成就首屈一指的剧作家。所以我也在策划将来开研讨会,重点研究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现代戏发展道路和陈彦的创作成就。我希望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成就、陈彦的创作经验能够得到更大的发扬,来推动戏曲界的大发展、大繁荣。
  顾劲松 (陕西省文化厅副厅长):
  谢谢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在百忙之中观看、关注、研究《西京故事》,刚才又给了很高的评价,特别是对进一步打磨这个戏,提出了权威性的意见,非常感谢各位专家对我们剧组,陕西戏剧,陕西文化建设的关心。谢谢各位专家。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