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小学语文教学杂志 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杂志 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发布时间:2019-01-20 03:47:25 影响了:

  基础教育改革的着眼点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一种主动探求知识,重视实践能力的积极的学习方式。新教材对课程资源的利用,正是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使学生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新课改中的语文教学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善于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做实例,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激发参与热情,增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亲近感,使学生明白书中的内容其实就是我们现实生活的写照。
  俗话说:要想知道葡萄是酸是甜,就应该自已去亲自尝尝,同样,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也是如此。例如:《秋天》一课,作者用细腻的笔调,描绘了一幅令人陶醉的秋天画:又高又蓝的天,黄澄澄的稻子,秋风吹来,黄叶飘落,燕子南飞。如果仅限于语言文字,低年级的学生感受不大,在教学这课时刚好是秋天,不妨带着学生出去体验一下生活,领略外边的风景,并引导学生说出自已看到的景色。这样,不需要老师多费口舌,学生对这篇课文就会体会深刻,回味无穷。
  
  二、让课堂“动”起来
  
  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能充分地调动起儿童的丰富的想象力和喜欢表现自己的特点。采用扮一扮课文中的人物,演一演课文中的有关情节的方法,让“静”的课堂“动”起来,便是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之一。
  为孩子们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让“静”的课堂“动”起来,使“死”的课堂“活”起来,会得到学生的普遍喜爱。让学生在动中学,在乐中学。例如教学课文《小猴子下山》中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如:掰、找、扔、摘、捧、追等,就可以通过学生的表演来正确理解。具体可以这样操作:教师先要求学生各自在座位上做这些动作,重点分析扛、捧、抱的不同之处。然后请三位学生上台表演。一位学生朗读课文,一位学生手上拿着“桃子”、“玉米”、“西瓜”等学具,另一位学生戴上小猴子的面具,扮演小猴子去掰玉米、扛玉米,摘桃子、捧桃子,摘西瓜、抱西瓜,追小兔,最后小猴子空手而归,表演出十分扫兴的样子。学生看完这些精彩的表演后,既加深了对“扛、捧、抱”等动词的准确理解,又使学生的认识水平得到了提高,思维得到了发展。再如教学《乌鸦喝水》时,词句教学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形象中体会词语的意思。教学课文第一自然段乌鸦“到处找水喝”中的“到处”一词,可先让一名学生戴上乌鸦的头饰扮演找水喝的乌鸦,教师进行启发渲染:“现在你就是课文中那口渴的乌鸦,你该怎样找水喝?”学生扮演乌鸦飞到这儿,飞到那儿。接着老师问学生:“这只乌鸦是怎样找水喝的?”使学生认识“到处”的意思就是到了许多地方,然后老师又问扮演乌鸦的学生:“你在找水喝的时候心里有什么感受?”学生会说:“我口渴得很,找不到水非常着急。”最后指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读出乌鸦着急的语气来。孩子们丰富的想象,诙谐的语言,夸张的动作,传神的表情,掀
  起一次次的课堂小高潮。学生对表演的浓厚兴趣也进而转化为学习语文的极大热情。
  
  三、解放学生思想,让语文课堂中的生命之花色彩缤纷
  
  课堂是学生生长的地方。让学生在独立探索中成长,在自主发展中成熟。课堂教学的目标应全面体现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生命多方面的发展,而不是只局限于认识方面的发展。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学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
  在课堂上曾有一位老师问学生“雪融化了,变成什么?”有的说,雪化了,变成水;有的说,雪化了,变成泥巴;而有个学生却说雪化了,变成春天。这个孩子的回答不很明显地充满着智慧吗?他的回答不正如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很富哲理性。可是根据标准答案,孩子的这种回答是要得零分的,如果那样的话,孩子的创造性常常就这样被死板的答案扼杀了!还有一位老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树上有十只小鸟,用枪打掉一只,还有几只?”有的学生说,还有九只;有的学生说,树上一只小鸟也没有,这是因为其他的鸟听到枪声后吓飞了;可有一位学生却这样说,树上还有两只鸟,因为一只聋哑的小鸟没有听到枪声仍在树上,另一只没有长齐羽毛的小鸟被吓得钻进树洞里去了。显然,后者的想象是多么的丰富啊!难道我们能说“雪化了,变成了春天”和“树上有十只鸟,打掉一只,还有两只”这种答案是错误的吗?不,我们应该给予这两位同学的答案打上满分,同时鼓励其它同学发挥想象,找出符合情理的不同答案。只有这样,课堂中的生命之花才能开得更旺,色彩更加绚丽!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