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德育规律 掌握养成规律提高德育效能
 

德育规律 掌握养成规律提高德育效能

发布时间:2019-01-21 04:05:28 影响了:

  多年来,我们只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视了道德品质、行为规范培养,把德育工作视为思想政治教育,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相脱节,致使学生道德水平有所下降。表现在:   1.学生本人及家庭方面,表现出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心理素质较差。要权利而不愿尽义务,要自由而不讲责任,要索取而不讲奉献。家庭教育存在误区,一切以“金钱”投资于教育,缺乏亲情与沟通。
  2.学校及教师方面,表现为学校重“智”轻“德”,把道德教育形式化,缺乏终极目标,人为地将德育和智育、德育和美育分割开来。教师素质难以适应社会及学校的要求,要开展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还要抓考试成绩,教师的教育教学,一切以分数为准,缺乏教育人的能力要求。
  3.社会的不良方面,表现出传统媒体与网络的冲击,现实生活不良的负面影响,社会对教育的整体投入偏低等。所有这些,都给学生的养成教育带来挑战。
  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有:
  1.习惯影响。中学生在上学之前形成的某些不良习惯,如讲粗话、大声喊叫、随地吐痰、不守公共秩序、不遵交通规则等。虽然经老师提出要求,知道必须遵守行为规范,但是由于旧习惯的影响,对新的要求还不适应,在一定情境下,旧习惯还会不知不觉地表现出来。
  2.观念模糊。有些同学把遵守纪律,看成是软弱怯懦;把尊敬老师,看成是溜须拍马;把损坏公共财物,看成是英雄行为;把帮助同学打架,看作是“行侠仗义”。这些都是爱憎情感不强,是非观念不明的不良现象。
  3.任性执拗。有些同学在家长的过分溺爱下,娇生惯养,一不顺心便以摔东西、耍脾气、甚至离家出走等手段。对家长进行要挟,而家长反而迁就屈从。长此以往,滋长了孩子肆意妄为的脾气。
  4.明知故犯。这种情况在低年级学生中较为少见,在初中生身上却表现明显。这类学生熟悉纪律要求,也知道这些要求合理正确,但他们拒绝接受纪律的约束,对老师提出的纪律要求很反感,认为老师小题大做,吹毛求疵,抱着对抗的情绪,有意不遵守纪律。如:乱扔垃圾、自习课交头接耳等。
  5.沉迷网络。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社会、家庭电脑上网普遍,网上的刺激游戏,形形色色的资讯,诱使初中生沉迷网络,不能自拔,耗费了宝贵的学习时光。
  针对上述现象,我认为应掌握如下养成规律,提高德育效能。
  1.养成教育靠激情明理。所谓激情明理,就是让同学们明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道理,端正同学们的认识态度,通过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内在激励。目的是使同学们认清养成教育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养成教育靠建章立规。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分别给学生制定出系列性的养成规范,是认识转化为实践的有效保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围绕养成教育的系列内容,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一系列具体的要求,学生行为有规可依,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3.养成教育靠监督检查。养成教育的内涵是通过训练活动使同学们言行“规范化,标准化”。这就需要建立一套严格的检查制度,是保障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最关键的因素。学生有《规范》的约束,提高学生遵守规范自觉性的有力保障。
  4.养成教育靠激励机制。学校实行量化管理,学生日常的行为表现与对学生的评价、班集体评价和班主任评价挂钩,调动了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性。在养成教育中,要激发同学的集体荣誉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使落后者有了压力,变压力为动力,迎头赶上。
  5.养成教育靠三结合。养成教育还必须依靠学校、家庭、社会的三结合教育。学生的养成教育,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中,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在教师组织的各种活动中。要达到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须经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在家庭教育中,通过家访、召开家长会,把家长请进学校、请进课堂,紧密联系,共同促成学生的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虽然不是德育的全部,但却是德育中最“现实”的。通过探索养成教育的基本方法,掌握养成教育的基本规律,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来提高德育效能。
  (作者单位:广东惠州市惠东县巽寮中心学校)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