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发布时间:2019-01-26 04:01:25 影响了:

  摘要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因素,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交给学生学习数学的科学方法极为重要。在教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教授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 学习 习惯 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这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因素。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不仅要教数学知识,而且要教如何学数学知识。现代学习论指出,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才是有效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唯一标准。
  由于“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独特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因此,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既要有整体性,使学生和谐、全面地发展,又要根据学生存在的不同学习习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不同层次的要求。因此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交给学生学习数学的科学方法应该引起重视。
  
  一、培养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习惯
  
  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是否采用要根据学习内容而定,关键是要看实施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在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哪些问题应该由学生独立解决、哪些问题应该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做到了然于胸。因此要注意三点:
  1,做好合作准备。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一定要留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必须对所需要研究的问题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然后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2,明确合作目标。在小组合作之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小组合作的目的是什么、通过合作要达到什么目标、各自在小组合作中担任什么角色、需要完成什么任务,从而让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3,形成合作机制。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组内成员应该有明确的分工,每一个合作小组都要有一名“领头羊”负责组内活动的组织与协调,确保合作学习有序进行,保证组内成员有平等的参与机会。引发学生在合作中的兴趣,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做题时认真审题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运算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在运算的过程之中,往往有不少学生正确率不高,追究其原因就是审题能力较差,没有把它们看清、看懂。有的把运算符号看错,有的在应用题中由于数量关系复杂,不仅层次多,而且一些表达运算顺序的名词术语往往容易混淆和被忽视,造成数量关系分析不清,列式错误等,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对学生审题能力进行培养。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题的正确与否,所以在学生解答应用题时,我们首先要让学生仔细读题,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在真正了解题意这个基础上再列出算式计算;在做数学计算题时,不要让学生马上就进行死算,而是想一想有没有简便算法,这样,既提高了做题的速度,又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提高计算的速度。因此,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三、培养学生自觉检查作业的习惯
  
  学生的作业最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我认为良好的作业习惯应该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低不仅仅体现在对问题的分析与解答上,还体现在对解答过程的反思和检验上。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检验习惯,经常事后后悔,我们习惯把这种现象称为马虎,其实是学生能力素养培养缺失的体现,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略这方面的训练。
  当学生作业中出现审题、计算、观察、分析、判断等方面的错误时,老师可以利用评语进行方法指导,让学生获得正确的解题方法。“先找准数量关系式”“利用逆推方法试试看”“第二步该干什么”等评语实际是向学生指引思考的路线。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自己去思考、改正,不仅找到了错在哪里,而且知道为什么错、怎么改正。学生在改正后,我鼓励学生学会检查自己作业,减少错误,逐步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因此将评语引入数学作业的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可以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全方面和谐统一地进步。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同时也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和自我评价能力,通过对解题过程的反思,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缜密的思维品质。
  
  四、培养学生学会质疑的好习惯
  
  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内在动力,这种动力又可称为内驱力。因此,教师必须依据教学目标,充分认识学生心理因素的能动作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恰当而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循循善诱,科学地、灵活地实施激疑,充分发挥教学民主,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掌握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
  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习惯只能在学习中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选取最能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教授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