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语文素养”离我们有多远:守护好我们的语文素养阅读答案
 

“语文素养”离我们有多远:守护好我们的语文素养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19-01-27 03:42:37 影响了: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那么,什么是语文素养?
  我认为语文素养可解读为“能力、素质、实践”六个字。
  “能力”是知识层面上的,包括语文知识的积累和对语文知识的运用,属于基础层面。知识既有可看得见的知识能力,也有看不见的实践能力。知识能力是可以用一张试卷来检测,而实践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中如何使用你的知识能力。在这个层面上,我们确实没有做好,学生的知识积累在初中阶段就基本上停止了,主要是随着年级的上升,语文被不断地边缘化,学生在高中的三年语文知识基本没有积累,尤其在作文上可以看出。没时间是一个方面,重要的是学生从小学开始的语文习惯与语文素养就没有养成,所以要求中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确实期望太高。语文教师都很难做到,何况是学生。
  “修养”是由“素质”组成的。有“素质”才会有“修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道理也是如此。这是实施层面的。我们在这一层面上只停留在每周几节的语文课上。虽然教材有语文知识、语文实践和研究性学习。但事实上学生只是在应付知识层面就有点力不从心了,还有可能去实施语文实践吗?所以语文实践和研究性学习在条件好的城市学校都很难做到,更何况广大的农村校呢?所以只要知识本位还是一统我们的语文教育,能力本位就无从谈起,素质就无法形成。就像我们要提高学生素养,要求学生看经典名著一样,实际上也是为了应付应试教育。学生的语文素质在这种教育背景下有可能提高吗?考完就忘了的一次性功利性教育能提高我们的素养吗? “我要做”与“要我做”是有区别的,要提高语文素养是需要有很多外在条件的,就像精神文明必须建立在物质文明基础上一样。只要高考制度不改革,我们就很难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只要不提高语文老师的语文素养,就不可能大面积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只要不提高整个社会对语文的重视,语文素养就不可能在近期实现。就像阅读一样,一个民族谁在阅读,阅读什么,就可以看出这个社会的文明与文化素养。素养不是教出来的,它是潜移默化影响形成的。能影响学生的,最早的应该是父母,然后是学校的老师,然后是整个的社会意识形态。这些条件我们都还没完全具备,所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实践”,我的解读应该是践行,这是属于实践层面上的。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是我们的语文教育,能够提供给学生实践的场所,就是可怜的几节语文课和一学期的几次作文课。实践是操作层面的,没有操作,怎么验证能力呢?所以,不能举一反三不是我们学生的错,是语文教育体制的错。语文课在现在教学上只是老师的讲读课,学生的口语交际、语感、言语能力怎么可以培养出来呢?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不实践,怎么应用。很多学生只是到了中考、高考,才检验自己的语文水平。
  
  一、我们缺乏什么样的语文素养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文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能力和人文素养。它是可持续性发展的,是因生活需要而整合的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内在修养和外在能力的综合。”从《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可以看出,我们的语文素养缺乏的方面太多了。
  首先,语文能力。现在有些高中生的语文能力不如英文能力,这是个事实。学生只是掌握了汉语言,还没到达掌握汉文学的层次。达到文学层次就是能力与素养,最终从中得到收获并能践行,那是修养。我们的学生只是初步到达知识能力这个层面,还没到达能力应用层面,所以现在的学生谈不上有语文素养。
  其二,语文积累。这好像是小学有做过,那是生字词积累,还有几句唐诗宋词:到了初中,有些学生就没精力做,或者没兴趣做,不知道怎么做;到了高中,语文被边缘化,教材层次一下子上升到分析、鉴赏、评价的素养层次。学生没有文化底蕴,没有知识积累,没有历史层面的知识基础。能提高语文素养吗?
  其三,语文知识。中国学生的语文知识只是从薄薄的几本语文教材中学到的。课外知识的拓展基本缺失,这是语文教育的最大失败,也是语文素养无法提高的最大悲哀。可是我们的老师和家长都在犯同样的错误。我们误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语文素质的提高。谁都知道语文成绩好的学生,是因为他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家庭、社会),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周围的潜移默化。当他想读的时候,有人指导他读,学校里、家里有书让他读。可是我们这方面很缺失。家长的语文素养不高,老师的语文素养不高,整个社会的语文素养不高,有可能学生的素养会高吗?语文应该是功夫在课外,可是我们的学生都把学问给做死了。古人的读书与游历就是在做语文知识的积累呀!
  其四,学习方法。实际上,学语文没有多大的技巧。只要你有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形成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多读、多思、多想、多练,还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只要你能培养起语文兴趣,并把它作为你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最好的语文学习方法。可是我们的学生,对语文根本就不感兴趣,那谈方法,技巧有用吗?长此以往,语文成绩当然就提不上去,学生的语文素养又从何谈起呢?
  最后,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精神层面的境界。物质生活尚未完全到达一定的层面,有可能追求精神方面的吗?我们的老师,大学毕业以后,多少年知识没有更新过,我们除了社会阅历比学生丰富外,其他的东西部很苍白。我们一年下来能读了几本好书,接受过几次的知识更新,我们的继续再教育有多少是走形式呀!所以人文素养要在学生中培养,确实有难度。
  
  二、现阶段我们能做些什么样的语文素养
  
  五四运动前后的文学革命、白话文的运动、国语教学等的兴起,给语文教育带来了“现代”气息,老一辈的语文教育家把语文教育的目标定位在生活上,追求的是语文言语主体求真、立诚的人格修身,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我们的语文素养强调的“生活本位”也就是能力本位。能力本位改变将是我们整个的考试模式、生活态度、阅读方式以至社会的适应能力。语文作为工具的模式将退居其次,更多的关注人文、历史、学问、素质、以及认知能力。
  传统的知识本位,所考的知识和能力都不可能是语文教育真正需要的。那种认为语文能力是由语文知识转化而来的观点是错误的。就像写作是靠训练出来的观点一样错误,知识转化成能力是有条件的,这个知识必须是科学的,而且是属于实践层面的,正像所有的真理只能放在实践中去检验一样,语文素养也一样。因为语文能力不是一种简单的技能,语文能力的形成靠的是全面的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人的综合素养的体现。很多素养不是靠训练就能提高的,如天资、灵气、阅历、情绪、记忆力等等。哪怕是语感也很难靠训练出来。这一切需要经过长期阅读和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自然也需要大量的写作实践才能获得。
  尽管语文素养离我们还有点远,但我们还是要努力地一点一点的去做。要提高语文素养,首先要改变的是我们的观念,特别是教育者的观念,还有家长的观念;其次,整个社会语文素质的提高还有待于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最后,我们能做的就是改变我们学习语文的习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习惯。这个计划应该从小学三年级做起。当然这只是我们的愿望,还需要几代人的努力,还需要社会进步,物质文明的极大发展。不是我们现在做不到,就放弃了,我们还是要做一些基础层面的东西。这样才能厚积薄发,积累经验准备一场历史性的变革。因为教育不能没有梦,有梦才会有精彩。
  最后,我很想用韩愈的话作结:“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曜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有鸣,才会有呼应!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