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初中语文课堂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上如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初中语文课堂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上如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发布时间:2019-01-27 03:46:35 影响了:

  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外界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注意’是我们心灵的惟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由于注意,人们才能集中精力去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深入地思考一定的问题,而不被其他事物所干扰;没有注意,人们的各种智力因素,观察、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将得不到一定的支持而失去控制。具有注意的能力称为注意力。注意力是智力的五个基本因素之一,是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的准备状态,所以注意力被人们称为心灵的门户。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初中语文课堂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初中语文课堂中我们又该如何去做,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呢?
  一、弄清学生注意力分散的原因
  在多年的从教生涯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老师在课堂上手舞足蹈万分投入,可是学生却无动于衷;有的老师在课堂上娓娓道来举重若轻,学生都随之而动。这就是学生注意力的分散与集中所带来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两种课堂的教学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学生注意力的分散问题是实际存在的,究其原因有这些:首先,从教师方面分析原因。因为老师课前工作的不到位,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出现失当,过深或过浅内容的取舍不恰当,要么让学生觉得无法理解与跨越,要么让学生看不到曲折与难度,从而失去了探究的兴趣,注意力自然而然地转移至书本之外的东西上。再加上教师上课时的言行举止缺乏吸引力,或者是对于同一内容部分重点主次毫无意义的重复,长篇大论式的叙述讲解,都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而产生厌烦,最终导致他们的注意力涣散,追寻与课堂无关的的信息刺激。其次,来自环境的无关刺激强度过高,吸引了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得他们的注意力无法集中于刺激相对较弱的课堂。比如本该安静的校园,因为靠近马路等等原因,在学生投入于课堂的时候,出现嘈杂或者其他的纷乱,必然会有部分同学的注意力被吸引至课堂之外。最后,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己,是注意力分散的主观原因。那些学习方法不对路,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业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他们对学习基本失去了兴趣,课堂上因为跟不上老师和同学们的节奏而常常觉得无事可干,注意力涣散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二、做足课堂的引入工作
  俗话说,一个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对于初中语文课堂而言,开端就是引入。做足课堂的引入工作,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关键一步。正确的课堂教学导入,是建立在严格遵循学科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兴趣等,结合课文重点内容、主题思想来设计的。我们在具体的新课导入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通过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动态视频、声音等,把书本冷冰冰的文字变得生动起来;也可以借助切合课文内容的实物、图片等教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兴趣,如,在学习李煜的《虞美人》一课时,我们可以先通过多媒体播放根据这首词改编的同名现代歌曲的MV,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轻松提高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而在学习《郑人买履》一课时,我们可以带来鞋子、尺子和细木棒,形象的将买鞋的过程利用这些常见的实物展示在学生面前,这些亲切的实物,学生容易接受,从一开始就引起学生对本课的注意就不是难事了。当然,课堂引入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只要能够达到引起学生注意的目的,我们都可以放手在课堂上实施。
  三、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节奏
  老师在课堂上要做一个有心人,一旦发现班级出现了明显的注意力分散现象时,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以此来调整学生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因为人在对某一事情产生视觉和心理疲劳的情况下,常常不能觉察到那些在精神饱满时易于引起注意的事物;反之,人在对某一事物保持专注的精神状态时,最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注意,而且,注意也易于集中和保持。具体教学中面对学生注意力分散现象时,我们可以适当地发出信号,适时对部分同学进行提醒。当我们发现部分学生注意力开始分散时,我们可以在讲解中注视做小动作的学生,或者突然停止讲课,运用皱眉、摇头、走近等肢体语言,对注意力涣散的学生,予以适时提醒。我们也可以及时地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当然我们的提问应面向全班,然后指名让不注意听讲的学生回答。对于做法过分出格的同学,我们必须提出批评,给以警示。为了不对课堂教学造成过大的冲击和干扰,批评应力求简洁,一针见血。我们还要善于应用心理学中的注意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应当使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节奏的交替轮换。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只要我们根据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做好课前的调查研究工作,明确注意分散的原因,恰当地应用各种教学手段和艺术,坚持不懈地对注意加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是可以逐步形成的,教学效益也才会从整体上真正地提高。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