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方位词东西南北具有什么观念【方位词“东西南北”折射出的文化内涵】
 

方位词东西南北具有什么观念【方位词“东西南北”折射出的文化内涵】

发布时间:2019-01-28 03:42:55 影响了:

  内容摘要:“东西南北”是最基本的四个方位词。在汉语中,“东西南北”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不仅表示方位,同时附带了汉民族文化的特色。四个方位词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又各有不同,这跟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大关系。
  关键词:方位词 东西南北 文化
  
  关于“东”字的解释,《说文》: “东,动也,从木”。朱俊声在《通训定声》中说“: 东方木也。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对于造字时代的汉人而言,在天则以日为参照,在地则以木为参照,故而东“从日在木中”。与“东”相对的是“西”,《说文》:“西,鸟在巢上,象形。日在西方而鸟栖,古文因以为东西之西。”这就是说,“西”本是栖息之初文,日落西山而鸟栖于巢,故栖息之“西”引申出西方之义。“南”,《说文》:“木至南方而有枝任也”。朱骏声说:“草木至夏任大也,夏主南方火,故以为南北之南。”“北”,《说文》解释为“北,乖也,以二人相背。”段玉裁注为“此于其形得其义”,朱骏声释为“人坐立多面明背暗,故以北为南北之北”。《汉书・律历志》“北方,伏方也,阳气在下,万物伏藏”。由此可知,北的方位词义的获得,是与南相对而言的。就日光而言,南为明,北为暗。就木而言,南为枝任,北为伏藏。
  汉语中的四方是根据太阳来确定。日出之向为“东”,日落之向为“西”,阳光正射之向为“南”,背阳之向为“北”。根据太阳确定四方,“东”和“南”是给人们送来光明和温暖的方位,有光明、温暖、新生的特点,因此,人们对东方、南方怀有敬意;“西”和“北”是给人们带来黑暗和寒冷的地方,有阴暗、寒冷、死亡的特点。
  汉语的传统方位观念中, “东”、“南”、“西”、“北”除了表示定四方或方位空间外,还与尊卑、五行、生死、坐礼等有关。
  
  一.“东、西、南、北”与尊卑
  
  古人的心目中万物都是有神的,与风雨冷暖、春夏秋冬有关系的四方自然也有神主宰。古人将司春之神称为“东后”、“东君”、“东皇”、“东帝”,是因为春从东来,春由东生。古代在五侯之上的皇帝及皇太子的居室要讲究“东位”,如“东内”是唐大明宫的别称,《旧唐书・地理志一》:“东内曰大明宫,……高宗以后,天子常居东内。”《诗・卫风・硕人》:“东宫之妹,邢侯之姨。”孔颖达疏:“太子居东宫,因以东宫表太子。”因皇子皇孙们多居东宫,又有了表示东宫储君(皇太子)的“东储”一词。到了汉代,太后所居之宫称“东宫”或“东朝”,也借指太后、太妃。古代皇宫和官舍在“东堂”,王侯显贵者要住“东第”,帝王行封禅事昭告天下太平谓“东对”,皇帝亲临东方称“东幸”,“东明”代指东宫,东方的诸侯叫“东后”,南朝齐皇帝的侍从顾问机构集书省为“东省”,古代东部诸侯国的军队名为“东师”,古代贵族子弟学校称“东横(hóng)”,科举考试及第为“东堂桂”。这些汉语词语不是简单的功能性的名字,它们显示了东位的尊贵,是社会理想的化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精神和政治倾向的代表。唐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列甲第在帝城东,故云东第。”甲第在帝城东,次第在帝城西,这是“东”尊“西”卑的观念在居住区上的反映。
  南方(向阳)为尊,北方(阴面) 为卑。《韵府》引无名氏诗“: 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古人常用“南枝”比喻温暖舒适的地方。人的荣华富贵与草木的繁荣茂盛相似,所以“南”又有富贵的象征意义。古诗文中常以东南与富贵相伴,西北与贫寒相随,体现了汉民族的四方传统文化观念。古代以坐北向南为尊位,所以有“南北称臣”之说。用“南山”比喻长寿,如《诗・小雅・天保》“: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汉语中的“南山”就成为长寿的象征。
  
  二.“东、西、南、北”与五行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发现木、 火、土、金、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五种基本物质。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逐渐加深了对木、火、土、金、水的认识,发现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由这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而生成的,于是,便将木、火、土、金、水引申为世界的本源,形成了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认为,世间万事万物都可以根据自身特性归属到五行中的某一行中,因此,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自然可以与五行相对。木、火、土、金、水分别代表了东、南、中、西、北五个方位。具体如下:东方属木,代表一切植物,如花草、树木、蔬菜、庄稼等;西方属金,代表一切金属矿物,如金、银、铜、铁等;南方属火;北方属水;中方属土。由于火、水、土是常见的物质或现象,常被人们忽视。而木(植物)和金(金属)最受人们的重视,代表一切有用物质。因此,“东西”在运用中所衍生的意义就大于“南北”。
  
  三.“东、西、南、北”与生死
  
  东方主“生”,西主“死”,“生”为人们所向往,所以东西相对时往往以“东”为佳、“西”为劣。许慎把“东”的语源声训为“动”,东风吹来生物发动,故名之东。东方主生,万物发芽,大地披绿,所以春从东而来,春由东生。古代先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从事他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农业生产,初步认识到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农作物的生长规律,认识到一年中的第一个能够促进万物萌动发生的季节是春季,从而无限热爱促使农作物萌动发生的季节和一切与之相关的事物,体悟到春季的原动力正源于太阳的发生地――东方。西与东相对,就产生了不好的意思。《论衡・四讳》:“俗有大讳四,一曰讳西益宅。西益宅之不祥,不祥必有死亡,相惧以此,故世莫敢西益宅。”古人将西方与不祥、死亡联系在一起。由于西方主“死”,因而常常跟衰老、悲伤联系在一起。古诗《易林》:“独登西垣,莫与笑言,秋风多哀,使我心悲。”这是古人借西方或秋天烘托悲伤情感的常见现象。梁沈约《和谢宣城》诗:“牵拙谬东汜,浮情及西昆。”唐李周翰注:“东汜,日初出处,比少壮也。西昆,日入处,比衰老也。”现在把死亡称为“归西”、“上西天”也与之相关。
  “南”主生,“北”主死,所以北方是幽暗之地,死亡之所,是收敛幽藏万物的地方。《论衡・说日》“:北方,阴也。”古代埋葬死人时大都埋在居住区的北面,而且有的还讲究要朝北。《礼记・檀弓下》:“葬于北方,北首,三代之达礼也,之幽之故也。”《文选》潘岳《悼亡》诗:“我惭北海术,尔无帝女灵。”古代北方之神、死亡之神、恶神叫“北君”,所以人皆畏忌,这与“东君”为东方之神、生养之神因而受人崇敬形成鲜明对照。南方属“阳”,北方属“阴”。古人对许多事物进行阴阳二分,使阴阳成为一个抽象的哲学概念。这种阴阳观决定了古人在举行许多社交仪式时对南北方位的不同选择。
  
  四.“东、西、南、北”与坐礼
  
  中国向来讲究礼仪,高低、贵贱、尊卑,泾渭分明,而“东西南北”已经被人们赋予了尊卑倾向,在坐次上也是有体现的,那么就有了以方位来区别尊卑。
  《仪礼》、《礼记》中都有关于座次尊卑的规定。例如《仪礼・士昏礼》中的夫妻对座礼,夫坐东面西,妻坐西面东,这种座次就表示出夫尊妻卑。官场中,更是注重礼制,不能乱其制,座位自然不能乱坐,因为它代表尊卑,有着特殊的含义。
  古人在室内与堂上分别举行的活动,有两种不同的礼仪制度:一、在室内举行的礼仪活动,是“面东背西”(东向) 为尊,其次是“南向”,(位在尊者左手) 再其次是“北向”,最卑的位置是“西向”。清代学者凌廷堪在其社会学名著《礼经释例》中明确提出了“室中以东向为尊”的说法。《史记・项羽本纪》写到鸿门宴的座次:“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刘邦)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羽骄横轻傲,不把刘邦放在眼里,有意屈辱刘邦,自然朝东而坐,最尊,范增朝南而坐,仅次于项氏叔侄,刘邦朝北而坐,屈居范增之下,张良背东面西,地位最卑下。“以东向为尊”之例,史书中比比皆是。二、在堂上举行的礼仪活动,是“面南背北”(南向) 为尊。堂室座次尊卑制中有个特点,那就是离最尊者越近,相应地也越尊;越远,也就越卑。“诸侯北面而见天子曰觐”(《礼记・曲礼上》) 就是这种礼节。《三国演义》“桃园结义”及饮酒,刘备居中,关羽居左手,张飞居右手;王允宴请董卓,几案对门背墙而设,董居左,王居右。《红楼梦》黛玉进京一回写贾母两边座次,黛玉以贵客为尊,居贾母左手第一,迎春居右手第一,探春、惜春以交分居左、右第二位。至今河南中部、东部很多农村摆酒席还沿用这种礼仪习俗,不管北屋(堂屋)、东屋、西屋、南屋,面对门的座位为上首,然后左手为上,右手为下,面对上首的位置是主人的陪席。
  
  参考文献:
  [1]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2]朱峻声.说文通训定声[M].武汉:武汉古籍书店,1983.
  [3]张德鑫.方位词的文化考察[J].1世界汉语教学,1996.
  [4]程华明.“东、南、西、北”论[J].1 现代语文,2006.
  
  景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现代汉语专业2009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