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物理演示实验 浅谈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
 

物理演示实验 浅谈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

发布时间:2019-02-03 03:58:43 影响了:

  实验是物理课的魅力所在,在物理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通过实验,不仅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形成他们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是检验物理理论的标准。它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清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引导学生观察,并进行思考,边实验边讲解,使学生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学生实际认真分析,我认为在物理教学中要使演示实验真正达到目的,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演示实验目的要明确,做到精心选择
  
  演示不是变魔术,只要热闹有趣就好,而是要紧扣教学内容,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因此每个演示实验,首先要目的明确。为什么要做这个演示?要解决什么问题?怎样才能有的放矢?演示目的不仅教师明确,也要使学生明确。演示时要说明让学生观察什么现象,注意什么变化,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集中注意力去理解问题,不致被副现象所吸引。例如讲“摩擦力”这一节,我们可以用引导提示法指出实验的问题和目的。如“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呢?”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们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木块在桌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这时绳子对木块的拉力就等于木块与桌面间的摩擦力。然后在木块上加一个重物,增大木块与桌面间的压力,这时发现,必须使拉力增大,木块才能做匀速运动。可见增大木块与桌面之间的压力,木块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也增大。学生就很自然地得出“两个物体间的摩擦力f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之间的压力N大小有关”的结论,即表面积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然后进一步通过使用不同粗糙程度的木板得出摩擦因素与两接触物体的材料和它们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整个实验目的性明确,环环紧扣,步步深入,学生必定会有很强的感性认识,很清楚的认知思路,从而轻松地掌握这节的内容。
  
  二、实验现象要明显直观,不能模糊不清
  
  可以说,演示实验的一切过程都离不开观察,观察者只能在演示者所给现象的基础上进行观察。因此演示实验要直观是最起码的要求,教师在设计演示实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物理过程的变化要明显。为了使现象明显,仪器的尺寸要比较大,尤其是观察部分的尺寸要比较大,使教室内最远的同学也能看清。仪器摆放的位置,被观察主题与背景的色调对比等也会影响观察效果。通常可采用演示版、磁性黑板、染色、衬托背景、照明等方法来增强效果。比如在讲弹力这节课时需要让学生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演示挤压盛满水的圆形玻璃瓶,观察细管中水面的变化,为了使现象明显需要将水染上颜色。
  其次,仪器要简单,过程要明了。演示之所以要直观,就是为了能从实验中直接观察物理过程,认识物理过程的本质,而不要过多的拐弯抹角,受其他无关因素的影响。一切演示都必须使全班学生看清楚,否则等于没有演示。
  第三,要多种感官并用。有资料表明,“在接受知识方面,单靠听觉一般只能记住15%左右;单靠视觉从图像获得知识,只能获得45%左右;如果两者结合起来,可记住65%”。因此,应调动学生各部分感官对信息的分辨能力,以强化有效刺激。
  演示实验切忌模糊不清。学生看不到清楚地实验过程和明显的实验结果,搞不清实验所演示的规律、原理,则无助于实验教学。与其浪费时间,不如不做。
  
  三、演示要准确可靠,不能弄虚作假
  
  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是极其宝贵的,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出现失误和差错,不仅会贻误时间,而且会引起学生对所得结论的怀疑。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必须确保成功。一个成功的演示实验,能起到“千言万语说不清,一看实验就分明”的作用。演示实验不是独立于教材之外,而是跟当前内容紧密联系的。实验的失败往往直接影响概念和规律的正确建立。所以,演示实验一定要确保成功。课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熟悉仪器的性能,准备材料和试做。试做时,不只是把实验做成功,而且要考虑实验可能的教学效果,恰当的数据控制,以及临时可能产生的不利因素等。
  教师要能熟练地进行实验操作,要养成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应尊重实验事实,不因教学需要而拼凑数据,改动实验结果;用负责的态度对待诸如实验失败等意外情况,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诚实的好品格。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有目的地改造课本中的实验设计,用更简便更直观的自制教具去演示,从而使学生学会创造,受到启发,懂得物尽其用的道理,更加爱惜财物,养成良好品质。
  
  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教学效果
  
  学生是是教学的主体,演示实验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物理现象有清晰的了解,通过教师的演示,启发学生思维活动。由于演示实验的特点是时间短,观察者多,因此,演示实验不能先由教师做给学生看,再讲给学生听,把学生当作被动接收的“仓库”。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在亲身观察体验和操作中,加深理解物理现象和规律,并学习一些实验操作方法,为自己的实验奠定基础。比如为了讲解重力按效果分解的两个分力的方向问题时,可以将该实验的说明重点放在绳和杆的受力方向上,在绳的另一端挂上重物后,手指会感到被绳拉伸着,而手心会感到被圆珠笔挤压着,说明轻绳被拉长,手心被挤压。这样学生就明白了重力的作用效果分别是对绳的拉力和对杆的压力,对具体问题进行受力分析时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感受进行分解,这个演示实验非常简单,但效果明显,说服力强,生活中很少接触到,但分析问题时经常用。
  
  五、演示实验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演示实验是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一部分,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不能只是为了演示而演示,突出直观而直观,应在实验过程中配合教学适时启发。教师要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在关键时刻提问学生,让学生边思考,边通过演示实验来分析,以求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目的。不过运用演示引发问题只是启发思维的起点,虽然它是学生开展积极思维的突破点,但要推进思维的展开,仍需教师不断的引导。演示实验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这样几步:提出问题,通过现象建立初步表象;再做实验,提出问题进行探讨,找出规律;应用规律来说明问题,并用实验来验证。这一完整过程体现了实践――理论――实践的认知规律。
  总之,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独到的作用,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地进行演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