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让语文教学成为文学作品的美育之旅_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让语文教学成为文学作品的美育之旅_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发布时间:2019-02-03 04:09:11 影响了: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它要求我们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好的文学作品,使他们获得知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帮助和指导学生去充分发现美、正确鉴赏美、准确创造美。
  一、发现美是美育之旅的前提
  在我们的文学作品中,“美的事物”包括哪些呢?就笔者理解,文学作品中“美的事物”,单就课文而言,至少包含作品的语言、形象、意境、手法,还有外在的教学方法等。中学语文课文里,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蕴含着极其丰富、广泛而深刻的美育资源。我们只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就能凭借这一巨大的审美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较为全面的审美教育。
  二、鉴赏美是美育之旅的主体
  培育美的主要途径当然是在课文分析中。教师通过对文章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的挖掘和分析,一方面唤起学生情感,调动学生想象,一方面又加以理性的指点、引导,以此来帮助学生领会文本的内涵,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首先,要抓住美的语言。高尔基曾经说过,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因此分析作品首先要抓住作品的优美语言,在领略其语言美中获得美的享受。如《绿》以细腻委婉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淡雅而富于诗意的图画,字里行间透出一股淡淡的喜悦,交织着淡淡的哀愁。语言的领会使学生感觉出景物中所寄寓的至情至深的意境,激起活跃的想象,升发出喜悦和满足。
  其次,要抓住美的形象。人们对美的追求,总是从具体的形象感知开始的。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能够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和塑造学生的心灵,具有启发人、感动人、鼓舞人的艺术魅力。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欣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带有普遍社会意义的典型形象的美。教学文学作品时,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多媒体、录音机等)把文学作品所描绘的形象立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从具体的形象中感受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再从美的感受中产生热爱美好事物的感情。
  再次,要抓住美的意境。实践证明,优美的意境能引起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分析意境美,就是要把作者“难写之景”呈现在学生面前,把“言外之意”恰切地表现出来,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所刻意追求的意境。
  此外,要抓住美的思想。在很多作品中,我们可以读到隐藏在其背后的生命意识、责任意识、超越意识等思想的光华。孟子“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坚韧,范仲淹“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通达,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无一不让我们感受到各种生命形式的存在与意义,深入剖析,自然让学生的思想境界得以提升。
  还有,要抓住美的构思。好的作品的布局、材料的取舍,往往是为了把读者的审美眼光集中于某一视点上,达到窥一斑而识全豹的艺术效果。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自然段写儿童乐园――百草园,先用两个“不必说”宕开一笔,突出“单是”各句的内容,以让读者联想到整个园子里的佳趣定然比比皆是,感受到孩子心里有声有色的乐趣,体会出这确是孩子的乐园。
  最后,还应讲究美的朗读。善于美读,能读出课文的思想美、情感美、形象美、语言美,以此来感染学生。教学中,要使作者、教师、学生三者的感情沟通起来,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只有教师先受到感染,然后带着激情跟学生一起探究、分析课文,才能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需要强调的是,朗读情境的设置与把握是学生能够成功地领悟文章美好情感的关键。
  三、创造美是美育之旅的目标
  在当前的教学中,仍然存在对课文的内容分析过细,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器”而失去想象空间的现象。失去了想象和联想,知识的认知就得不到扩展和深化,也就无从谈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捕捉可供学生进行丰富联想的信息,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进入作者所创造的情境中,对人物、故事情节等方面进行合乎情理、合乎逻辑的想象,与作者形成共鸣的同时进行自我再创造。例如学完《我的于勒叔叔》,我让学生设想当菲利普夫妇在返回途中又遇上于勒的情景。学生通过想象再创造,设计出了于勒被前一位船长“下岗”的情节,沿着小说原本的思路,创造出了“于勒只是在考验”的令人啼笑皆非的情节。这样的活动合情合理,提高了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我们教师在组织引导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不惟书、不惟师、敢想敢说的自主创新意识,使他们真正能够成为自我创造美的主人。在学生对文章内容正确理解评价的基础上,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美、创造美,这正是语文美育的最终目的。
  总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做到美育与教学的有机结合,才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才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培育创新能力;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当我们真正把文学作品的欣赏过程转化为学生审美的成长之旅时,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够在语文教学的熏陶下孕育出发现美的眼、鉴赏美的心、创造美的手,有效地达成新课标提出的美育任务。
  
  (作者单位:安徽省铜陵县安平中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