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中学情分析的价值\内涵与方法]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中学情分析的价值\内涵与方法]

发布时间:2019-02-04 04:05:32 影响了:

  传统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初始状态关注不够,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意志、情感和认知结构等分析不够深入。而系统设计的教学关注学情分析,考虑学生的初始特征,特别是有关学习方面的特征。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对新信息的接受,并与原有信息的融合,建构新的认知,形成新的概念的活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学活动变化的内因。学生的兴趣、学习动机、思维、学习状态将直接决定教学活动开展的效果。因此,学情分析应成为教学设计的依据。要有效地进行生物学教学设计就需要进行有效的学情分析。但在实际的生物学教学中,许多生物学教师没有准确地把握学情分析,制约了生物学教学设计以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学情分析的价值
  
  “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因素。有效的教学设计应该针对学生的具体隋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因学定教”。但是,在学情分析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有些教师不了解教学设计依据的“学情分析”;有些教师把学生的学习基础(即学习过的相关内容)作为学情依据,其实,不仅仅如此。
  学情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指学生在一定的学习阶段的基本情况,是学生进行新任务学习的起点。这个层次有课程与教材作为基本依据,因而相对来说是比较稳定的。了解这个情况,对确定教学目标以及引导学生达成目标都具有明显的意义。二是就具体的学习内容而言的,这些具体内容,关系到学生进行理解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包括学生不熟悉的、不感兴趣的和难以理解的内容。而且不同的学生,由于他们各自的基础、经历和兴趣不同,表现出许多差异。
  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中的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细胞膜的结构、水跨膜运输的实例的基础,掌握了蛋白质多样性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同时,高中学生还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需要结合教师的引导。《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中的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而且在生活实践中对光合作用也有所了解。但是,对于光合作用的发现历史却很陌生,尤其对于这节课要达到的目标“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知之甚少。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但对事物的探索又往往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并对探索科学的过程、方法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学情分析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是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与教学设计的其他部分存在极为紧密的互动关系。只有进行学情分析,才能够真正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心理认知特点。因此,教师在做学情分析时,不仅要分析学生具有怎样的学习基础,还要分析学生达到具体的学习目标还有什么困难和障碍。这会使教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便于教师维持对于有效教学的自觉性。
  
  二、学情分析的内涵
  
  学情分析就是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包括对学生经验、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了解。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为学生设计教学。这样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1 分析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储备与能力水平
  胡塞尔认为:“生活世界是一个始终在先被给予的、始终在先存在着的有效世界。”它虽然处于人的背后,却是人生的支持力量,是人生之“源”。是日常的、知觉地给予的世界。为此,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的基础,科学世界是把生活世界中的一部分抽取出来加以理论化、形式化的结果。在逻辑关系上,生活世界是本,科学世界建立在生活世界的基础之上。进而,“生活世界是蕴藏着丰富的价值和意义的世界,它在形式上似乎表现为琐碎及世俗,但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却泛化地存在于其中;它虽不及经过抽象、归纳和整理以后的理性知识那么有条理和清晰,但在对其的体验、品味、揣度、想象与领悟中,人们能够探寻和感悟到其中的乐趣、价值和意义。”因此,对于学生来说,生活世界是不可或缺的。在生活世界中,学生不仅仅只是理性的主体,而且还是关切的心灵,是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存论意义上的主体而存在的。
  因此,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需要确定学生具备哪些生活世界的经验,然后分析学生是否具备这些知识、经验。生活知识和学科知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矛盾的统一体,它们都是人类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讲,学科知识的获取和间接经验的掌握都离不开生活知识和直接经验的支撑。学生原有的知识能力水平是进一步学习、进行知识建构并达成目标的基础。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中的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对于根尖的结构、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无机盐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合理施肥等方面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规律,符合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促进学生进行知识建构。教学设计要分析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起点和能力水平,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把握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最近发展区”,力求使教学内容和方式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使学生体验成功,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自我效能感。
  
  2 分析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教师在学情分析时,不仅要考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要考虑如何与学生的需要相联系。要调动学生的认知积极性,把教师认为重要的目的转化为学生认知活动的内在目的,促成学生与学习对象之间建立起积极的意义关系。学生的兴趣、需要及其内在经验和认知能力,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教师要自觉积极地引导这一过程和方向,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教学中,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动机,再好的教学设计也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动机以增强行为的方式促进学习,而所学到的知识反过来又可以增强学习的动机。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因素,是行动的动力;而动机又产生于人的兴趣和需要。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兴趣,形成了内在的需要和动机,他才能具有达成目标的主动性,教学目标的实现才有保证。因而,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充分分析、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例如,《免疫调节》的学情分析:……免疫学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如艾滋病、接种疫苗、过敏)很感兴趣,有深入学习的欲望……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多样的、可变的。在教学设计时要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兴趣,转变说教式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地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自然界中的生命现象、生物学的发展史实、生产实践以及科学前沿相关联,从而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3 分析学生的认知风格
  所谓认知风格,也称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的加工信息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学生的认知风格,就是学生在认知 即信息加工和组织过程中,表现在认知方式方面稳定的独特倾向。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存储的过程。不同认知倾向的学生对于信息的加工、处理方式是有差异的。认知倾向是学生的理智性特征,是学生表现在认知上的个性特征,它构成学习风格的主要方面。心理学研究表明,有些学生对信息的加工,往往以外部参照作为依据,喜欢在有人际交流的集体学习环境中学习。有些学生对信息进行加工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喜欢独立思考。有些学生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往往会深思熟虑后才做出判断,且较为准确。而有些学生则往往会迅速地对问题做出反应,且常常出现错误。
  学生的认知倾向的表现会因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策略及课堂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的类型等因素的影响而有所差异,它可以通过教学来加以培养与调整。在教学设计中应注重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在组织研究性学习小组时,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将具有不同认知倾向的学生组合在一起。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考虑学生的认知倾向,根据学生的认知差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调整教学内容与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做到一般发展与因材施教相统一。智慧型的教师应该比较准确地知道学生的学习问题所在,能针对性地加以解决,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只有这样,才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提高教学质量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学情分析:……我所教班的学生对学习生物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能够组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开展自主探究。本节课主要从一个探究实验人手,通过分析探究实验,了解细胞呼吸的类型和产物,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然后上升到一个理性认识,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在这个过程中构建发现式学习方法。使学习内容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知活动突显出来,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得到生成、张扬、发展、提升,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于科学课程的安排,可以采取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发展特征,力争使“知识(学科)逻辑与(认知)心理逻辑相统一,符合学生的认知风格。
  
  三、学情分析的方法
  
  在进行生物教学设计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学情分析,选择教学策略,设计有效的教学程序。常用于学情分析的方法有观察法、资料法与问卷法。观察法就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主动地考查学生的一种方法。课堂上多注意观察学生的活动,课下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这样,基本上对学生的情况和学习态度等方面可以进行一定的了解。资料法是通过已有的文字记载材料间接了解、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材料包括档案袋、笔记本、作业、试卷等。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可以比较系统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个性等方面的情况,并以此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另外,在针对具体教学内容时,进行一定的针对性问卷调查也是比较可行的。问卷法是了解学情的一种直接方式。
  就学情进行分析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兴趣与认知风格。教学设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学,其目的是要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任务能否完成,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情况的掌握程度。学生在先前成就、学科倾向和学习风格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让众多学生达到共同的教学目标的方法,总称为适应性教学。适应性教学的技巧在于在不同的学生群体中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从而不让课堂中普遍存在的自然差异阻碍学生获得成功。只有掌握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才能精心设计现在的教学活动,才能指导学生重建或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才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学习的成功。因此,对学生进行分析是教学最优化的前提。
  
  参考文献
  [1]王永胜,生物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倪梁康,现象学及其效应,北京:三联书店,1996
  [3]刘旭东,生活世界理论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7)
  [4]余文森,优质教学的教学论解读,教育研究,2007(4)。
  [5]张海珠,毕润成,生物学教学设计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6]皮连生,教育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7]熊川武,江玲,理解教育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杜,2005
  [8]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单,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9]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易东平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 杨子)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