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三峡工程后果有多可怕 三峡区域优势与语文课程资源
 

三峡工程后果有多可怕 三峡区域优势与语文课程资源

发布时间:2019-02-05 03:52:33 影响了:

  【摘要】三峡地区自然条件独特、人文资源丰富,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如能将其转化为语文课程资源,可以使语文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关键词】新课程 课程资源 三峡
  
  新课程以全新的理念要求高中语文要强化多种意识,其中之一就是课程资源意识。倡导“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倡导架起语文学习与生活的桥梁。过去我们过多地将语文课程资源囿于课堂教学资源,囿于与语言文字相关的书报资源。其实生活为源,语文为流,源远流长,各地的区域优势也是高中语文可利用的丰富的课程资源。笔者这几年在高中语文课程的课外学习资源的开发中,尝试着将三峡区域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方面的优势转化为高中语文课程资源。
  三峡,从郦道元笔下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到毛泽东吟诵的“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它从远古一路走来,携着清风,伴着明月,踏着时代的鼓点,古老恒久而又生机篷勃。它可以成为我们三峡区域学校极好的课程资源。
  第一,让三峡区域美丽的自然景观走进语文课堂。
  首先,三峡自然风光之美与语文学习中的写景散文相得益彰。千里三峡,无处非画,无处不诗。其雄险奇幽成为整个三峡区域的标签。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文字领略了清华园荷塘的朦胧之美,体味了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之美,那为什么不能用眼前三峡的山水之美来熏染灵魂呢?新课程下的高中语文课程要满足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高中语文的学习实践活动更重要的是个性个体的实践学习。笔者已坚持多年让不同届的学生写“宜昌之秋”“宜昌之冬”,要求写出区域性的特点,写出小城宜昌特有的三峡之魂。那立于江边笑看峡江的黄灿灿的金桔是宜昌之秋最靓丽的风景,那薄薄的轻雾、那不紧不慢的冷雨构成宜昌之冬独有的清冷。学生将从名篇佳作的阅读中所获得的知识方法能力以及价值观,灵活有效地运用到对家乡的欣赏赞美之中,既完成了语文知识的迁移,更提高了审美能力,学会了自主地从日常所见的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
  其次,让三峡区域特有的“水”成为语文教学的媒介之一。万里长江,不择细流,笑纳百川,遂成巨龙腾飞之势。沧海桑田,长江之水成就了三峡,长江之水滋养了峡江子民。生长在峡江两岸的学生对长江、对水有着特殊的情感;三峡、葛洲坝两大水利枢纽也使学生对水利工程有着特别的关注。调动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这本就是新课程对高中语文的要求。基于此,在梳理探究“优美的汉字”时,笔者巧妙地借用了“水”:那古老的甲骨文,学生既熟悉又陌生,怎样才能让这一文化在短时间里有效地被学生理解掌握呢?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推导过程“长江水――南水北调工程――河南安阳――殷墟――甲骨文”。这样区域资源的引用,使甲骨文不再邈远,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到这是离自己生活很近的文化现象,汉字也就更加亲近更加亲切。
  第二,让三峡区域的人文大坝成为语文学习的再生资源。
  长江三峡伴着山清水秀以名扬天下,也随着狂放不羁而令人生畏。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承载着人们多少的期盼;现今,万里长江第一坝巍然屹立,百年三峡梦圆今朝,“高峡出平湖”真切地呈现在世人的面前。这千年治水梦是中华民族不懈的追求,也是高中语文极好的课程资源。
  首先,营造氛围,使水电大坝的文化熏陶学生。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贯串着审美追求,宜昌两坝也体现着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创造。中学生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培养出有创新意识的新一代。于是,文学社团取名为“葛洲潮文学社”,文学刊物命名为“葛洲潮”,这“葛洲潮”三字,不仅昭示着江水奔腾不息,更昭示着年轻一代那一往无前、改天换地的气势与豪情。每一期刊物都有巍峨的水利枢纽,都有水电工程及其生活的折射。这样一个小小的语文活动由于有了水电大坝资源的介入,呈现出别样的风格。
  其次,让建坝精神成为语文学习的品质,成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部分。高中语文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借助水电大坝,让精神品格具体可感。水电大坝的建设极其艰苦,但在艰苦创业中所形成的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及适应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奉献意识、创新意识、生态意识等等构成了建坝精神的丰富的内涵,也为语文学习提供了优秀的课程资源。例如根据三峡工程等水电工程施工的行业特点,结合“三峡儿女,江河为家,建坝育人,志在四方”的主题活动,组织“给水电工地上亲人的一封信”的征文活动,引导学生对自己家人长年奋战在建设工地的奉献精神做最深切的慰问和思考。例如在三峡工程的建设中,涌现出大批知名的劳动模范和英雄人物,组织学生或聆听专题报告,或采访调查,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又使学生真切触摸到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质。又如,三峡工程的科技含量前所未有,在十五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中了国际国内最先进的机械设备、最先进的管理模式,以此对学生进行科技知识与意识的教育,在组织的科幻征文中,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弘扬科学,反对迷信,写出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小论文、科幻小小说。
  第三,让三峡区域的人文历史成为学生丰富的文化积累。
  三峡地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白帝城、悬棺群、屈原祠、昭君村、三游洞、三国古战场……历史在这里留下了丰厚的人文资源。借助天时地利,让丰厚的人文历史垒垫起学生丰富的文化积累,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追求语文的至高境界。
  首先将三峡人文资源作为课本内容的延展,丰富教材内容。高中语文课本有不少内容就与三峡区域息息相关的。在学习屈原的《离骚》、杜甫的《咏怀》时,让学生去搜集屈原、昭君的信息,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使伟大人物变得有血有肉,使“爱国”二字化为具体的可感的。
  其次,用多种形式挖掘三峡区域的人文历史积淀,既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又使语文学习丰富多彩。例如,在讲解诗经的“赋比兴”时,对高一的学生而言,“兴”显得格外陌生。调动三峡区域的巴人歌舞的内容,让巴山蜀水的民歌走进课堂,不仅轻易突破了难点,而且学生意趣盎然,探究的热情伸展至课堂之外很远很远。又如,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策划语文活动“我的家乡我的爱――宜昌美丽的传说”,在策划中,设计一个“不近人情”的规定:不许用屈原、王昭君的传说。正是这个规定,激出了许多散落在民间、濒临灭绝的民间历史传说,学生不禁感叹:我的家乡竟如此美丽!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