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广东全面推行初中综合理科课程的思考】免费课程网
 

【广东全面推行初中综合理科课程的思考】免费课程网

发布时间:2019-01-28 03:57:49 影响了:

  [摘 要] 从教育国际化的时代背景看,课程综合化已经成为很多国家基础教育理科课程的发展趋势。我国理科课程的综合化改革一直比较缓慢,目前开设初中综合理科课程的学校还非常少。全面推行综合理科课程是建设教育强省的需要,建议广东采取“以深圳为龙头、多中心辐射、分级逐步推进”的课程推行模式。
  [关键词] 综合理科;广东;教育强省;初中;分科理科
  [中图分类号] G423.07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1128(2008)03-0059-05
  
  广东省委、省政府早在1994年就提出了“把广东建设成为教育强省”的奋斗目标。优先发展教育、增强发展后劲,不仅是建设文化大省、经济强省、科技强省的基础,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建设教育强省的过程中,全面推行初中综合理科课程势在必行。
  
  一、课程综合化是科学教育发展的必然
  
  推行综合理科,必须对综合理科有一个科学的认识。理科课程综合化是科学技术、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对公民提出的客观要求。
  
  1.综合理科课程的旨趣所在
  学校科学教育有分科理科和综合理科两种课程形态。综合理科(Integrated Science Course, ISC)也称为综合科学,一般是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自然地理部分)等综合成一门课程。对综合理科进行分类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其内涵。
  依据综合的学科(指一级学科)范围不同,我们可以将综合理科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单科综合型,指单一学科内部的综合,如美国教科书《能量》是以“能量”为主线将力学、电磁学、声学、光学、热学和原子物理等二级学科及少量的化学内容融合在一起。二是两重综合型,范围只涉及两门传统的分科学科,比如2002年日本出版的《中学校理科》,采用两分野制(两领域制),即将物理与化学综合起来作为第一分野,将生物学与地理学综合起来作为第二分野。三是多重综合型,范围通常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等内容,这是目前采用最多的一种综合理科(也是本文所探讨的综合类型),比如国内分别由袁运开、赵峥、朱清时等主编的三套《科学》教科书都属此类。四是文理交叉综合型,以自然科学为主体,并与相关的社会学科整合在一起成为一门课程,如美国的《科学与社会》等。
  综合理科的最大特点是综合,但人们对综合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理想到现实的过程。据此,笔者将现代综合理科划分为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取向。前者强调学科间综合的彻底性以实现理科的一体化,希望在综合过程中彻底消除分科的痕迹,事实上这在现实中很难做到。后者则不然,一方面要求打破各学科的原有体系,以科学探究和科学本质为主线来整合各个学科的内容;另一方面又尊重各学科固有的差异,不强求形式上的综合,在整体综合的前提下适当保留某些学科的独立性,比如牛顿第二定律、生物分类、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等内容是很难与其他学科整合在一起的。所以,现代综合理科教材既重视学科间的整合,又注意保留学科内部的整合。
  
  2.综合理科是国际科学教育的共同选择
  合科的思想起源于19世纪末的欧洲,但真正意义上的综合理科则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的结构主义科学课程改革运动,将分科理科教学推向极端。由于分科理科各自强调自身的学科体系,致使教学内容走向专、深、难,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对这些分科的理科课程望而却步。可见,分科理科教学出现的问题正是英、美等国推行综合理科的一个重要原因。
  以《纳菲尔德初等理科》和《苏格兰综合理科》为标志,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 综合理科在西方乃至世界得到迅速发展。在综合理科国际化的过程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组织调研和召开国际会议发挥了重要作用。196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加利亚召开了首届综合理科教学国际研讨会,收集到30多门综合理科课程。197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了第一次国际性的调查,结果发现,在1961年至1975年间开发的符合“布拉姆范式”的综合理科达130门之多。1986年又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的调查,收集到符合“布拉姆范式”的综合理科课程有128门(约50%是在1978年后开发的),其中有82门为多重综合。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综合理科已经成为国际上初中科学教育的主要形式,只有少数国家仍实行单一的分科理科课程。
  综合课程在整个世界范围的教育改革中是理论和实验研究的前沿性课题。现代综合理科时期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1989年)和《科学素养的基准》(1993年)的问世,这两个文件是美国科学促进会 “2061计划”第一阶段的理论基础。1995年美国又颁布了历史上第一部国家科学课程标准《美国科学教育标准》,进一步引发了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理科课程综合化的改革。
  
  二、我国的综合理科课程改革进程缓慢
  
  建国前,我国中学理科是在分科与综合之间摇摆不定。建国后,回归前的香港是我国最早成功推行初中综合理科的地区,1973年开始在初中一年级使用苏格兰综合理科教材(后又进行了改编),2000年则改用自己编写的《最新综合科学――迈向21世纪》。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香港90%以上的中一至中三学生在学习综合理科。
  建国后的内地率先进行综合理科课程改革试验的是华东师大二附中,编写了讲义并在校内试用,但时间很短。此后东北师大附中、常州市教育局等也开展了此项试验,东北师大附中于1986年组织编写了新中国第一套综合理科教科书《自然科学基础》,次年开始在5所中学的14个初一班级试用,几年后终止试验。
  20世纪90年代初,经过原国家教委批准,上海市和浙江省开始了系统的综合理科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浙江省组织编写了教材《自然科学》,经过两年小范围试验后于1993年秋季开始在全省范围强制推行。上海则采用部分学校自行加入的实验方法,先后编写了两套同名教材《理科》,即教研室版和上海师大版,分别在1988年至2000年和1991年至2000年间试用,实验学校最多时都分别达到90所。2000年秋季开始,上海市分布在不同区的95所初中开始试用改编的香港教科书《最新综合科学》。此外,广东和上海还进行过小范围高中综合理科的改革试验,但最后都无果而终。
  基于我国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积极倡导各地选择综合课程。”2001年我国开始第八次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分科与综合并行的初中理科课程。学习综合理科的新增初中学生数分别为2001年3万、2002年22.5万、2003年52.6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除浙江继续为全省开设外,广东、吉林、山西、河南、湖北、新疆、内蒙、四川、北京、辽宁、福建、湖南、江西、四川等省(区、市)都有小范围的实验区。
  目前试验的情况是喜忧参半,喜的是综合理科受到了学生和教师的欢迎,内蒙古乌海市对科学课教师的调查发现,希望继续教综合课者占97%;长沙市开福区的一项调查显示,96%的初中生喜欢综合课。之后,武汉市(2004年秋季开始推行综合理科)所做的调查也发现类似的结果。忧的是综合理科还未得到社会和多数学生家长的认同,在分科与综合之间出现严重的“跛腿”,综合理科的推广面仍非常小,估计目前学习综合理科的初中生仅占总数的1%。
  
  三、推行综合理科是建设教育强省的需要
  
  广东省的经济发展正在由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迫切需要大批有良好科学技术素养的劳动者,而不仅仅是少数的科技精英。科学教育通过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教育为发展”(Science Education for Development)模式表达了国际共同的价值观。
  
  1.公民科学素养是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我们常常用科学运行和技术利用的状况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也用公众科学素养的水平和发明家的数量来比较社会的发展水平。公民的科学素养成为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这是因为现代的社会生产和经济运作要求劳动者必须具备广博的科学知识、专业的技术素养、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也早已证明,科学素养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即良好的公民科学素养代表着当地社会公民中建立起了现代的思考方式和科学态度;代表着未来社会发展所需的有科学技能的劳动力;代表着为提高科技生产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打下了科学和技术基础。
  
  2.我国一般民众和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偏低
  民众科学素养偏低将是制约我国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那么,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如何?我们可以看看下面事实。
  第一,广东、浙江近几年频频爆发“民工荒”,这反映出普通的民工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生产的需要。广东省2004年的统计发现,全省用工缺口为100万人左右。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广东缺少的不是普通民工,而是管理型、技术型的高素质工人。“有人没事干”和“有事没人干”,正是目前工作难度和劳工素质双重差异的结果。
  第二,中国科协从1992年开始先后多次对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进行过调查,并采用国际通行的米勒(Miller)科学素养三维模型设计问卷。1992年的首次调查显示,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仅为0.3%,而同年美国为6.9%。2001年进行的第四次调查发现,这个数字在我国仅提升到1.4%,而美国则提升到17%。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在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方面,两国公民相差不大,但对科学过程与方法、科学本质等的理解方面,我国公民明显地落后于美国。
  第三,1989年美国教育测试中心组织了第二次国际教育成绩评价课题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初中生的科学测试成绩在20个测试总体中位居第15位,仅高于爱尔兰、葡萄牙、约旦和巴西(巴西占2个总体)。实际成绩可能还要低于这个位置,因为我国学生入学率偏低,使得下端的适龄儿童被排除在调查范围之外。
  以上数据虽然多针对全国范围而言,但也能代表广东省的基本情况。依据笔者(此前分别在湖北和上海从事过教育工作)的经验判断和省际高考成绩的比较分析,我们还是可以粗略推断,广东省一般民众和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在全国仅居于中等或略微偏上的水平。
  
  3.综合理科是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美国通过对多年调查的统计分析表明,决定公众科学素养的关键,是中学的理科教育。初中理科课程在我国又成为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主要途径,尤其是在农村。统计表明,2004年我国有初中毕业生约2 270万,但只有820万人能够升入普通高中。也就是说,约64%的初中毕业生不能接受普通高中阶段的科学教育。虽然越来越多的初中毕业生将有机会进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但职业技术教育毕竟不能代替中学的普通科学教育。所以,我国初中理科课程在提高公民科学素养方面就更显责任重大。
  当然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不能依赖于我国传统的分科理科教学。因为分科理科侧重于学科发展和应试的需要,而综合理科侧重于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整体提高。许多国家科学教育改革的实践表明,综合理科在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的过程与方法、理解科学的本质及与社会实践的关系、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联结“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等方面,有分科理科无法比拟的优势。
  研究者一般都认为,在初中开设综合理科至少具有如下优势。
  一是有利于落实初中阶段的培养目标。初中科学教育不仅要为学生的升学服务,更应为学生适应社会、学会生活、提高全民素质服务,而学生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所遇到的现象和问题都不是单独地分属于某一分支学科,所以过早地分科不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是有利于建立自然科学的整体概念。自然界是一个整体,分科的科学课程容易造成科学概念的分离甚至对立,而综合理科则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自然界,建立和谐互补的科学概念体系。
  三是有利于年级间的平稳过渡。与分科理科相比,综合理科的内容抽象水平梯度更接近我国初中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梯度。
  四是有利于减少课程门类和避免内容的重复和脱节。分科的理科课程不仅门类多,而且由于各自强调自身的逻辑体系,往往造成交叉内容的重复或边缘内容的缺漏,而综合理科能够比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五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能力。综合理科能更好地将科学理论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将科学、技术与社会联系起来,将科学方法、探究过程与科学知识联系起来。
  六是有利于确保各分支学科的地位。生物、地理都很重要,但在分科教学中常常被视为“副科”,而综合理科能够有效提升这些弱势学科的地位,为初中生提供更全面的科学教育。
  
  四、推行初中综合理科的初步设想
  
  广东省推行综合理科有一定优势,一是较高的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使得加大教育投入成为可能;二是由于对内地优秀教育人才的引进使得师资整体素质和学校管理水平较高;三是由于地处沿海使得信息和观念比较开放;四是多年的新课改为推行综合理科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营造了良好的教育环境。所以,广东省有义务也有条件承担起全面推行初中综合理科课程的责任,在课程综合化改革中理应走在全国的前列。同时,地区差异较大、农村教育投入严重不足也是广东的省情,所以建议采取“全面推行、逐步推进”的策略。
  第一,在课程设置方面,目前国内主要有上海模式和浙江模式。如上海只在部分中学开设综合理科,并采用“综合―分科―综合”模式,即小学(5年制)、初中(4年制)的前两年开设综合理科,初中后两年和高中前两年改设分科理科,高中第三年又采用综合理科;浙江省则整体进入综合理科,并实行“综合―分科”模式,即小学、初中开设综合理科,高中采用分科理科。建议我省采用“分步全面推行”和“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模式,即“综合(必修)+分科(选修)”,在所有初中学生学习综合理科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分科理科课程来满足部分学有余力学生加深学习的需要。
  第二,在教师教育方面,应注意抓好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师资是制约综合理科课程实施的关键因素,我省应通过师范院校理科专业的调整来突破这一“瓶颈”。建议在高师更多地设置本科层次的科学教育专业。
  第三,在推行模式方面,建议采取“以深圳为龙头、多中心辐射、分级逐步推进”的策略,充分利用深圳的先行优势带动其他地区。可以分三步。
  第一步,以深圳为龙头带动教育发达地区。深圳市南山区在2001年就作为首批国家级实验区开始了初中综合理科课程改革试验,随后又在2003年开始在全市推开。我省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地缘优势,将深圳作为“发动机”带动各地级市的中心城区作为省级实验区先行开设综合理科,变深圳一个中心为全省多个中心。
  第二步,多中心辐射带动周边的教育次发达地区。通过第一步,每个地级市都至少有一个“综合理科课改中心”(省级实验区),然后以这些省级实验区为中心向本辖区的其他地区辐射,带动次发达地区作为市级实验区进行综合理科课程改革。
  第三步,集中帮助教育落后地区开设综合理科,最终实现全省的初中理科“从分科走向综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在实验区与非实验区之间互换教师,也可以组织非实验区教师到实验区观摩和学习、实验区教师到非实验区指导校本教研。
  总之,广东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应拿出与发展经济一样的魄力来发展教育。基础教育课程现代化是建设教育强省的一个重要指标,初中理科课程的综合化是其中一项必然的选择。目前我国正在建设创新型社会,这也需要我们在改造中学理科课程、提升全民科学素养方面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 丛立新.综合课程面临的几个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2001(1).
  [2] 潘东苏.回溯国际综合科学课程的发展演变[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12).
  [3] 罗星凯等.科学(7~9年级)新课程推进现状及对策调研报告.全国科学(7~9年级)课程实验研讨会,2003年9月,北京
  [4] 李建平.中小学综合课如何开[J].教育发展研究,2003(1).
  [5] 孙可平等编著.理科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 “民工荒”表象背后是残酷的社会“知识断裂”[N].中国青年报,2004-08-10.
  [7] 国际初中学生数学和科学教育的现状和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1993(12)
  [8] 孙可平等编著.理科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9] 李斌,周济.中职发展的重点和增长点在农村[N].中国青年报,2005-09-12
  [10] 潘东苏.从分科走向综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作者系广东教育学院生物系教授
  (责任编辑 王永丽)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