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在活动中成长】 在活动中成长作文
 

【在活动中成长】 在活动中成长作文

发布时间:2019-01-30 04:19:50 影响了:

  “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是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特征。如何充分体现“活动性”,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而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笔者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觉得活动内容的生命力与活动形式的多样化,是关键所在。
  一、活动内容的生命力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教材只是一个范例,教师要根据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注重设计一些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学生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
  1.链接生活。学生生活是最鲜活、最有效的教育资源。如教《我的一家》一课时,笔者根据教学目标,以学生喜欢的动画片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为导入点,看完后问:“你的家是怎样的?你和家人有大头儿子一家这样高兴的事吗?”学生的积极情感已被激起,争先恐后地介绍起了自己的一家,有的拿出全家福照片:“我的爸爸长得黑黑的,在银行工作;我的妈妈相反,皮肤白白的,是个医生。”有的抢着说:“我们一家人星期六经常去爬山。上次,我和爸爸妈妈比赛谁最先爬到山顶,我还赢了呢!”在此活动中,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很容易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2.走进生活。学习《秋游回味》时,我们可以把课文教学与秋游活动结合起来,秋游前,引导学生搜集秋天的古诗、秋天的歌;秋游时,带领学生欣赏秋天的美景,组织“秋天的歌”朗诵会;秋游后,进行“把秋天留住”作品展等。又如,在教学《巧手剪秋天》时,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在学校附近剪下一片片秋叶,回来制作成各种精美的图案,并在课余组织学生观察秋叶的变化、秋天的变化。把生活融入教学之中,可以让学生在生活气息浓郁的学习环境中,率真无忌地展露情感,净化心灵。
  3.反思生活。我在教学《让校园更美好》一课时,出现了一个小插曲:谈到分工合作打扫包干区卫生以及校园卫生死角时,很多同学纷纷指责组里有的同学做值日时偷懒,工作没有做好就被爸爸妈妈接走了。有的孩子越说越气愤,大有不把对方揪出来批评一顿不罢休的气势。于是,我设计了“真情对对碰”这样一个体验活动。先问学生:“我们都是一家人,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如果你们组里有不完成值日工作就回家的小朋友,你会怎么做?你有没有把同学未完成的事情认真做好了再回家呢?”这一问,很多同学低下了头。接着,我又问:“没有完成值日工作就回家是不对的,你应该怎么做,你对这些小朋友说些什么,对小朋友的爸爸妈妈说些什么?”在讨论明理之后,我再引导学生把刚才的情景排成一个生活小品,通过小品的表演,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热爱劳动、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情感。
  二、活动形式的多样化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避免以往学科教学中重传授、轻体验;重结论、轻过程;重学会、轻会学等弊端,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塑造健康的人格,为儿童的发展和幸福生活服务。
  1.课前准备活动,开阔视野,丰富道德感知。学生的课前准备是教学活动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处理信息能力的重要手段。
  社会调查活动。课前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对所关注的问题通过亲身体验,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开阔视野。如教学《中秋与重阳》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两个节日的传说、故事与习俗,知道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是月饼,圆圆的月饼象征着人们渴望家人团圆、生活甜蜜的美好愿望,重阳节有把酒采菊、登高望远等传统活动,学生兴趣很浓。
  资料搜集活动。课前让学生收集与课文有关的图片、文字、数据、音像、影视等资料,建立学生的多维认知表象,有助于加强感性的体验。如教学《过去的故事》,课前请学生搜集抗日英雄张六子、小兵张嘎等小英雄的事迹,通过故事会让学生了解英雄人物,对英雄特具的人格魅力产生由衷的倾慕。
  参观访问活动。课前让学生深入生活,接触社会,亲身感受课文所讲内容,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激发良好的道德情感,指导行为实践。比如《我们的校园》,我们按照启动课中的报名开始分组活动:校园各功能室是一队,教学楼第二队,各领导办公室第三队。学生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有条有理地采访,大大方方地参观,彬彬有礼地提问,让人不敢相信这就是刚入学的孩子。虽然,他们的提问有些不那么流畅,他们的参观有些表面化,但是潜在的活动意识正在逐渐被唤醒,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当然,以上的这些活动常常是交集的,不能完全分开。
  2.课堂学习活动,体验感悟,提高道德认识。思品课程是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而展开教学的,活动是课程的呈现形式,是课程实施的“灵魂”。
  游戏表演活动。小学生天真活泼,好玩好动,因此,教学中可以采用小品表演、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领悟道德要求,激发道德情感,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如教学《学习真有趣》一课时,以游戏导入,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学习汉语拼音,通过表演的方式学习儿歌,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讨论交流活动。在民主、和谐、热烈的课堂气氛中进行探讨交流,是使学生由被动地倾听转为主动参与的有效途径之一。如教学《我的一家》一课中,师生一起交流自己家庭生活中的故事,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后,提出“怎样做个爸爸妈妈的好孩子”这一问题,让学生分组展开讨论交流。
  情景模拟活动。将现实的生活环境,想象性地移入课堂,让学生进入其中进行模拟操作。如教学《我跟爸爸去做客》一课时,引导学生模拟不同场所,体会在不同场合中的角色意识,引发学生真切的感受,达到对美好道德的认同与践行。
  自我展示活动。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我展示的时空,以凸现个性,展示才能。如《学习真有趣》一课中,推出“露一手”活动,将课堂作为平台,让学生多方展示自己的书法、绘画、歌舞、表演等等才艺。通过活动,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也发现了其他同学的长处。
  选择辨析活动。在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出具体的人和事,设置相关的道德情境,展示有一定矛盾冲突的道德行为,让学生自主地辨析和选择。如教学《我跟妈妈看演出》一课时,笔者以课件出示了现实中学生们习以为常的一些美好的、丑陋的、美中有丑的现象,引导学生选择辨析,从而择善而从,择美而为。
  3.课后延伸活动,升华内化,指导道德行为。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能力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离不开反复的实践。只有让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互动起来,让学生用课堂上得到的“道德认知技能、方法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去实践、去体验,才能真正强化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因此,品德与生活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课本里,而应该构建开放的教学模式,拓宽学习的渠道,使学生在更为广阔的空间里学习生活、感悟生活、享受生活。
  与学校活动相结合。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明白了一些道理,但如果不在实践活动中付诸实施,往往容易导致学生的知行不一。教师应及时捕捉有利于学生实践的契机,将品德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如教完《过去的故事》一课后,我们让学生搜集古今中外名人、伟人热爱学习,不断创新的故事,组织了一次故事会。学完《红领巾的生日》一课后,召开了大队主题会或中队主题会,了解少先队知识,继承先烈遗志。
  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家庭是孩子的重要生活场所,我们应该重视并积极利用好这一资源,充分调动家长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参与实践往往需要及时的正确指导,而老师一个人不可能有那么多的精力和时间,所以家长的配合就显得格外重要。如《我跟妈妈看演出》,可以请家长配合,以培养孩子的文明意识和文明习惯。
  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以提高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如教完《他们需要关爱》一课后,可以让学生调查统计本地区残疾人的数量和生活状况,发现问题,开展小宣传和小建议活动,或写一封倡议书,或给当地干部提一条合理化的建议等,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残疾人、关爱残疾人,以实际行动为残疾人做贡献,献爱心。
  生活是教材,活动是生命,小学思品学科中的活动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背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当然,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还要注意各活动的连续性,在整个动态的连续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品德、塑造健康的人格,为儿童的发展和幸福生活服务。
  (方明中,南京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210002)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