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生态文明【生物教学中生态意识的培养】
 

生态文明【生物教学中生态意识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9-02-02 04:25:30 影响了:

  【摘要】 生物教师应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生态意识,使他们深切认识到生物与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建立正确的环境观。我在教学中我采用以下做法加强学生的生态意识教育:1、注重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相关生态学知识的典型例子;2、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引用破坏生态平衡的典型事例,激发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
  【关键词】 生物教学;生态意识;生态学;环境;“三废”污染;使命�
  
  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是生物圈中最大的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是否保持平衡,将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存亡。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地球环境的污染已达到了空前严重的地步,已严重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因此,怎样唤起人们维护地球生态平衡意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已是当务之急。作为一名生物教师,有义务也有责任在平时的授课中,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生态意识,使他们深切认识到生物与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建立正确的环境观,从而为他们日后走向社会自觉担负起保护自然环境的重任而打下基础。那么在授课中,如何加强学生的生态意识教育呢?在教学中我采用以下几点做法。
  一、注重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相关生态学知识的典型例子
   所谓生态学就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初中生物学教材中就体现了有关生态学的知识。
   (一)环境因素影响着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生殖发育
   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生物都面临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因此,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1.环境对生物形态结构的影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如:枯叶蝶、竹节虫的拟态和变色龙的保护色是为了更有利于躲避敌害和获得食物。鸟类的流线体形、体表覆盖羽毛、骨骼轻且胸骨发达,是适应飞翔生活的特征;而两栖类动物,幼体和成体呼吸器官不同。这些例子,都说明了动物的形态结构受生存环境的影响。在植物中同样也不例外,如:树叶的片状结构和叶镶嵌现象,仙科类植物叶变成刺,骆驼刺地下部分比地上部分长很多,都是为了适应各自不同的生活环境。
   2.环境对生物生活习性的影响。生物的生存是依赖于一定环境的,环境的变化会对生物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鸟类迁徙习性是受气侯这一环境变化而进行迁徙的典例。除此之外,诸如鱼类的洄游、植物的根向地性和趋水肥生长、垂直分布,藻类、苔藓类植物必须生活在阴湿环境中、种子的休眠现象等,都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3.环境对生物生殖,发育的影响。我讲授《昆虫的生殖与发育》时,很多学生对家蚕的发育过程中有蛹期感到不理解,其实,这是受高温、干旱、缺乏食物等环境条件制约的结果。苔藓植物生殖必须要有一定水分,才能完成受精作用、繁殖新个体,鱼类洄游产卵,是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些,本身就是生物受环境影响变化、适应新环境的进化产物。而生物在进化过程中是不能脱离环境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刺激了生物的多方位发展,这有力地说明了环境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动力、环境改造了生物。
   (二)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还体现在生物的生命活动亦能改变环境的一面
  比如,上《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碳氧平衡》时,认识到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了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从而使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能保持相对的稳定,对于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无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生听罢,无不感到保护森林、绿化环境的神圣使命。通过学习《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知道了正是土壤中大量腐生细菌的存在,使得自然界中无数的动物遗体和人畜粪尿都分解成水分和无机盐等返还给自然界,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确实为我们人类创造了优良的生存环境。
  二、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引用破坏生态平衡的典型事例,激发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
   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加强和范围的扩大,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必然造成干预自然、破坏生态环境活动。工业“三废”污染和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已成为破坏环境的主要原因。
   1.空中杀手――酸雨,在我国主要原因是含硫量高的煤燃烧、汽车尾气等所致。酸雨能使江、河、湖泊水质酸化,造成鱼虾死亡和灭绝。在地上,酸雨使建筑物及雕塑腐蚀,土壤酸化,造成森林大片枯死,农作物绝收,危害人的健康。
   2.臭氧层的破坏。臭氧层能够有效地滤去太阳辐射中对生物有强烈破坏作用的紫外线。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含氟利昂的冰箱和空调等,致使臭氧层遭到严重破坏,导致大量紫外线辐射到地面,从而危害人类和其它生物的健康。如:人类的皮肤癌和白内障等疾病明显增多。
   3.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指由于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温室效应使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不断上升。导致一些地区台风更加频繁,一些地区更加干旱,最终造成世界各地农作物的减产和多种生物的灭绝。还有如海洋污染、水资源告急等,众多的生态环境恶化现象无不在警告世人:生态的灾难并非危言耸听,人类若不及早采取行之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生物界面临的灭顶之灾将是指日可待!
   总之,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在授课中,我们应向学生阐明,无论是哪一种生物的灭绝,都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都必将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招致人类的大祸临头,从而逐步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的生态意识。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