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开放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开放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发布时间:2019-01-29 04:10:18 影响了:

  [关键词]数学教学;开放式教学模式;创新能力;学习环境;资料;提问;练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8(A)-0070-02
  
  在全面实施的新课程改革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学生全身心地参与教育教学的各项活动,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于是,“开放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它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要求学生参与多向思维,通过不同角度的探索,自己去获取、巩固和深化知识,从而在参与的全过程中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一、开放学习环境,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就教育效果来说,很重要一点是要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如何。”的确,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合作,真正的合作应以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为基础,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努力学习的催化剂。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敢于摆脱“师道尊严”传统陋习的束缚,热爱每一个学生,尊重、信任和理解学生,与学生为友,以学生为师,少一分指责,多一分鼓励。只有这样,学生才愿意接近老师,乐于与老师交流,喜欢由民主为基石构建的课堂氛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去。
  例如,在教学了“认识几十几”这部分内容后,要做练习“数一数有多少只羊”。画面上有几十只羊零乱地站着,想准确地数出羊的只数要有一定的方法。我没有急于引导,而是提问:“同学们,你们想怎样数?”学生A说:“我要一个一个有顺序地数。如果东一个西一个地乱数,数过的羊和没数过的就会混在一起。”学生B说:“可以每数出十只画一个圈,这样数过的羊不会和没数过的混在一起,而且一个圈代表一个十,有几个圈就是几十。”学生C说:“可以在数过的羊上画线,这样也能分出哪些羊是数过的,哪些羊是没数过的。”……开放性的引导一下子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他们说出了许多不同的数法。我让他们按自己的方法数出羊的只数,然后验证哪种方法更好些。这样,我巧妙地创设了开放性的学习环境,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能自觉地参与知识的探索过程。
  
  二、提供“开放式”教学的相关资料,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提供“开放式”教学的资料,首先要遵循的一条原则是:能使学生进行多向思维,达到问题的解决。也就是说教师给学生提供的学习资料既要使学生感兴趣,又要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要使学生能积极思维,同时在多向参与的过程中,寻求规律,掌握知识。提供“开放式”教学的探索资料,我认为要把握好两个度。
  
  1、在资料选择上有一定的自由度。即要创造性地应用教材,使教材走近学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和创新的有力凭借。要善于把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挖掘学生身边蕴藏的许多新奇、有趣的数学问题为教学所用,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让学生能用数学思维方法去审视、分析、解答实际问题。如,在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时,我给学生提供了以下资料:学校组织三年级同学去春游,共有3辆车,分别有50座、60座、70座,各班人数如下:三年级一班有31人,二班有29人,三班有32人,四班有26人,五班有36人,六班有20人。两个班合坐一辆车,请你安排一下,哪两个班合坐比较好?学生的思维一下活跃起来,开始动脑思考并进行讨论。学生A提出:“两个班合起来的数应该分别是四十几、五十几、六十几,才能坐上车。”学生B补充说:“合起来的数是五十、六十、七十也可以正好坐上车。”学生列出了许多算式进行计算,问题最终归结在“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上。掌握方法后,学生们迫不及待地运用新知识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在这种开放性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感到学习是自己的事,因而能积极、主动地思考、讨论、计算,学习效果很好。
  
  2、在思考过程中有一定的开放度。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就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与联系。”开放式数学思考的过程是动态的,适时变化的。开放的学习方式就是要变传统的学生“认真听讲”为“小组合作”、“同桌合作”、“师生合作”等多种群体学习方式与“独立思考”的个体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优势互补,促进学生的自主求知。如,在教学“十几减九”时,教材从实际问题引入“15-9”:有15条鱼,小猫吃了9条,还剩多少条?我在教学这道题时没有把15-9等于多少作为重点,而是鼓励学生动脑思考,探究多样化的算法。教学过程如下:第一,看图理解题意,根据问题列出算式;第二,让学生用小棒代替鱼,摆出15个(一堆10个,另摆5个),然后想想怎样减去9个,可以自己动手拿一拿;第三,让学生演示自己的操作过程,并发表意见,交流想法;最后,我将几种主要的算法板书出来,让学生在讨论、交流和应用中体会哪种方法好一些,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
  以上教法改变了传统的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方式,在开放式的环境中引导学生自主操作、演示、交流、思考,使学生在主动建构的过程中,从整体上认识、把握“十几减九”的规律,并为今后学习“十几减八、七、六、五”等做好铺垫。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体验到获取新知的成功感。
  
  三、开放课堂提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而课堂提问对指明思维方向,创设思维情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一些灵活多样的、多向的、开放性的提问。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指导学生画圆时,我先提问: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圆的?哪些物体的表面本身不是圆形,但在运动时形成的轨迹是圆的?你能用哪些工具画圆?圆的形成要具备什么条件?这种开放性的提问,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能从多方面、多角度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开放课堂练习,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代心理学认为,发散思维可以赋予思维灵活性、广阔性、独创性等可贵品质,它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出发,精心设计一系列的“开放题”。因为开放性的课堂练习,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学会创新。设计课堂练习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答案不唯一。一道题会有多种答案,甚至有无数多个解答结果,而且大部分的题在解出不同结果的同时能总结出解题规律。如,复习“加减混合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开放题:从车上下来了12个大人、5个小孩,车上一共有29个人,大人可能有几个?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先讨论大人可能有几个,引起争论后再引导学生领悟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体会结论的不确定性,并加深对减法含义的理解。
  
  2、条件不唯一。这主要体现在让学生模仿例题完成一些实践性练习。如,在学习“多些、少些”时,教材中有这样一道题:一班有38人,二班人数比一班少一些。二班可能有多少人?请你选择一个合适的答案(16人、36人、40人)。完成这一题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实践作业:小组同学合作,数一数本班男女生的人数,并模仿例题编一道题。学生数完后,将不同的条件组合在一起,编出了许多题。实际上,生活本身就是开放的,为我们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素材,只要我们注重联系实际就会挖掘出许多开放式练习题。
  
  3、问题不唯一。也就是对同一个情境,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量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学习了“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在跳绳比赛中小敏跳了39下,小红跳了25下,小青跳了58下。然后让一名同学提出问题,让另一名同学进行解答。学生提的问题很多,如小红比小青少跳几下?小青比小敏多跳几下?他们一共跳了多少下?
  
  4、解题策略不唯一。解题策略不唯一,也就是解答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得到思维训练。如,在六年级一节应用题总复习课上,为了帮助学生分析比、分数、比例、倍数等知识间的联系,我设计了这样一道开放题:六年级两个班参加植树劳动,一共植树360棵,已知一班植树棵数是二班的4/5,一班和二班各植树多少棵?我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灵活解答,看谁的解法最多、最简便。学生纷纷举手抢答,情绪高涨,思维活跃。竟想出了分数解、比例解、方程解、算术解、按比例分配解等多种解法,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了较好的训练。
  总之,“开放式”教学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全方位参与学习活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能更好地满足每个学生学习的心理需要,使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得到充分发展;能更好地启迪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